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

2012-08-15 00:48吴坎坎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灾区援助心理健康

吕 吉,吴坎坎

(1.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2.中国科学院 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

吕 吉1,吴坎坎2

(1.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2.中国科学院 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5.12汶川地震不仅给灾区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对灾区的青少年也造成了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心理创伤。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性不强。区分受创伤孩子类型,给予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心理援助以及恢复社会支持系统搭建心理援助科普平台是迫在眉睫的关键任务。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活动为切入点是开展灾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可行的模式。

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5.12汶川地震,心理援助,科学普及

5.12汶川大地震是我国近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自然灾难,在毁坏家园的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创伤。由于大地震发生在学校上课时间,造成大量的中小学生伤亡。灾难对幸存的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反应。一项在地震发生后20天时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灾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症状主要表现为恐怖、焦虑、精神病症状等,灾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灾区学生,亟待对他们开展心理救助与照顾[1]。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创伤往往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有很多是在灾难发生的数个月后才开始表现出明显症状[2]。针对青少年的灾后心理援助往往需要持续很长时间。日本的儿童精神医疗团队在阪神大地震后马上积极、系统地全面投入儿童精神医疗照护,然后五年之后,他们仍然面对着范围极广且极严重的创伤后心理疾病[3]。灾后心理援助不及时,会给受创伤儿童和青少年带来终生消极影响。张本等人对唐山大地震孤儿远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表明,遭受重大精神创伤的儿童,远期心理健康水平降低,遭受的严重精神创伤和长期承受的精神痛苦直接导致一系列成年期心理障碍[4]。5月13日温总理在四川绵阳九洲体育馆看望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孩子们时指示:“孩子们心灵创伤很大,这个创伤又是很难弥补的,所以要多安慰他们”。开展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普及工作,探索服务于这一科普目的的示范模式,将为灾后青少年的创伤恢复和心理重建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相对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即开始系统的灾后心理援助研究和实践的发达国家,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5]。汶川大地震后,灾后心理援助第一次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指导和法律的约束,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误解为一种“谈谈心”而在救灾中被滥用。特别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开展的灾后心理援助,更被很多人所曲解和误用。不考虑受创伤者的年龄和创伤阶段,就简单随意地直接触及孩子的心理创伤,很容易导致二次伤害。据报道,有些心理辅导人员与灾区幸存的孩子初次见面就强行引导孩子回忆灾难情景,使得孩子产生剧烈的厌烦情绪和痛苦情绪,更加惧怕陌生人。这种不科学的手段不仅伤害了被援助者,而且也使社会甚至国际学界对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工作提出了诸多质疑。对青少年的灾后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国家层面的规范和指导,亟待通过科学普及等方式纠正误解、提高全民的正确认识。

二、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一)区分受创伤孩子类型,给予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心理援助

针对青少年的灾后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符合科学规律。不同类型青少年所受的灾后心理创伤的程度和表现不同,需要有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从年龄阶段来看,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经历灾害后产生的心理反应有所不同。学龄前儿童可能会出现与父母寸步不离、害怕黑夜、吃不下饭、尿床等身体反应。小学生在家或在学校可能会出现攻击行为,因恐惧而不愿出门、不愿上学等逃避行为。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早期,自我的发展与创伤往往会交织在一起,出现睡眠不好、和父母或老师的对抗行为增多、不愿讲话、回避与同伴来往等行为反应,也会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头痛,消化不好等。高中生已进入青春期,心理发展水平处于半成人或准成人阶段,高考的压力和年龄阶段所决定的多重心理矛盾会在大地震中放大。他们往往会出现如下反应:对未来的学业和家庭经济担忧,出现焦虑和紧张,食欲不正常,注意力不集中,急躁不安,或者悲观失望,没有学习动力。低龄儿童语言发展还不成熟,无法很好地使用语言来自由表达心理创伤,因此更适宜使用绘画、游戏、箱庭等手段进行心理评估和治疗。而对于初中和高中生,则可以通过重建自信心的活动、鼓励参与家园重建、鼓励多做运动、通过课程设计增加应对灾难的知识和能力等措施加以援助[6]。从受灾类型来看,教室没塌自身没有受伤的、目睹老师或同学伤亡的、父母或家人死亡的、自身受伤致残的儿童和青少年,前两类受创伤程度相对较轻,心理援助的侧重点在消除恐惧感,而后两类儿童和青少年,可能需要长期的心理援助计划以帮助他们实现完全的心理康复。从个体面对危机时所感受到的应急状态强度的个体差异和对危机的认知差异来看,那些看问题比较表面和消极、过分内向、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低、过于依赖他人、行为冲动的儿童容易陷入心理危机状态,具有这些个性特征的儿童和青少年应当是心理援助的主要对象[7]。总之,不同类型的受创伤孩子,应当给予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心理援助。

(二)恢复社会支持系统,搭建心理援助平台

地震对上千万人生活秩序的破坏,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严重受损[8]。社会支持系统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结,是个体创伤康复和系统恢复功能最重要的资源。对青少年而言,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父母、老师、同学、社区干部等等组成的一个人际系统。干群关系、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康复产生重要影响。恢复社会支持系统普及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援助至关重要。对决策者而言,决策制定是否科学,往往会影响相当大一批孩子的心理康复,如异地助学措施,学生来往异地及安置护送过程中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对当地和异地学校都造成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理造成的伤害。异地助学使孩子的内在安全感难以恢复、归属感受到伤害、自信心更加不足、人际关系不能稳定,这些因素会使孩子灾后心理康复更加困难。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或项目操作者不了解青少年心理创伤后常见反应和处理的基本原则,只是考虑学习环境和条件改善对孩子有好处,未能重视孩子感受和情感反应,不了解孩子和家人分离引起的分离焦虑会造成严重影响。对学校教育而言,教育策略中忽视心理学理念,将会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地震后一周(5月19日),北川中学率先在长虹培训基地复课,成为灾后最早复课的学校,得到温家宝总理的肯定。然而,几个月的观察和一些现象表明,在缺乏足够补救措施的情况下,灾后迅速复课,在保证学生生命安全的同时,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事与愿违地强化了师生们的创伤反应,同时激化了学校和遇难学生家长的矛盾。在经历地震后,孩子们最需要与父母及家人在一起,这是最利于其进行恢复的有效途径。因为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亲子关系是其最基本的以及最能提供安全感的关系。可是,复课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只能实现一个名义上学校的存在,孩子们还没有达到能接受正常学校教育的心理准备。此外,教师自身作为受灾群体,往往承受着工作负荷和丧亲之痛的双重压力,他们的哀伤情绪不可避免地会以愤怒形式表达出来。在学校里,常常可以看到校长批评老师、老师批评学生、学生怨老师、老师怨校长,学生之间甚至有肢体冲突。对家长而言,家庭是受灾青少年的第一个庇护所,但由于我国心理援助发展的现状,期待家长对孩子实施心理援助尚不现实。因此,针对家长、学校教职员工、地方政府等青少年灾后心理康复的关键社会支持系统搭建心理援助科普平台是迫在眉睫的关键任务。

三、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一)建立心理援助活动中心

地震之后生活重建、心理重建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恢复、重建当地的社会支持系统,对青少年而言,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父母、老师、同学、社区干部等等组成的一个人际系统。在镇一级建立社区活动中心,成为这些人群日常聚会、交友、放松和学习的场所,可以提高自我心理调节技能,建立信息沟通和发布的平台。具体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灾后重建的实用和综合技能,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互助小组(面对面、电话、网络互助小组),并可以依据不同的形式开展中心的活性,如技能培训+小组讨论+群体分享+电影,电视播放+生物反馈的放松技术+个体咨询等等。

(二)举办灾后心理援助展览

1.通过周年纪念日的关键时间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普及。如通过以图片及实物展览的方式呈现灾后心理援助志愿者的工作的情形,以及至今,灾区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生活状态的变化,以及非灾区的各个后方援助组织的各种纪念活动的资料等。

2.学生灾后心理援助相关的作品展览。主要是开展出自学生自己之手的绘画、摄影作品、散文、诗歌和手工艺品等的展览,其中灾区的青少年是整个活动的主题,在丰富灾区青少年业余生活、缓解丧亲的哀伤情绪,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起到团体辅导的形式。

3.开展相对专业的灾后心理健康的宣传展览。主要通过展板、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公众介绍灾后心理健康、心理援助的知识,通过知识的介绍和讲解,也即通过认知心理学的方式开展了有效的团体辅导活动。

4.心理援助仪器互动体验和展览。主要展示部分灾后心理援助行动中用于辅助情绪调节的生理反馈仪器等,通过亲身体验,让参与者进一步了解灾后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身心协调、辅助心理辅导的效果。

(三)组织灾后夏令营活动

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精心挑选的励志文章和故事,将如何面对灾难、困难,如何学会坚强、自励,如何为人处事等等的人生哲理深入浅出的告诉孩子,使他们在经历灾难中成长。通过夏令营的影响,在灾区营造一种乐观、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精神氛围。通过孩子给大人鼓励和打气,为长期的灾后重建工作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通过观察孩子在参与活动过程当中认知、情绪、人际、人格特征与行为反应等方面的表现,发现真正需要心理专家辅导的个体,并转介到专业心理辅导师处,使专业辅导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活动为切入点是开展灾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可行的模式,避免了因咨询师的技术问题而造成受灾青少年的二次创伤,并且此种模式的心理援助结合了认知行为疗法、哀伤团体辅导、表达性艺术治疗、叙事疗法等一些列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同时该模式也可以摆脱因咨询师的专业能力不足、人员有限等带来的灾后心理援助的局限性,适合在灾区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以对灾后受到心理创伤的青少年进行科学、有效、大规模的灾后心理援助。

[1] 杨艳杰,乔正学,邱晓惠等.地震灾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1512-1513.

[2] 周仁宇,李季桦,陈锦宏.儿童青少年的灾后心理复建(教师手册)[M/OL].中国台湾.http://921.yam.org.tw/care/cch1/3/1.htm

[3] 曾宁波.地震灾区学校心理援助机制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8,96(6):69-72.

[4] 张 本,王学义,孙贺祥,等.唐山大地震孤儿远期心身健康的调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17-19.

[5] 张 侃.国外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一些做法[J].求是,2008,16:59-61.

[6] 杨 霞.重建心灵家园:震后心理自助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7] 高亚兵.汶川大地震后儿童心理干预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31-34.

[8] 关念红.地震后创伤性应激心理[J].新医学,2008,39(9):573-574.

On Teenager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fter“5.12”Wenchuan Earthquake

Lv Ji,Wu Kankan

"5.12"Wenchuan Earthquake not only brings the people in the disaster area huge loss of property and numerous deaths,but also causes the vast and unprecedented psychological trauma in teenagers.However,China's work in psychological rescue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fter the disaster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Classifying the types of traumas,offering the scientific psychological rescue,reviving social help system and constructing the platform for the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are the key tasks of top importance.Starting with the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is a practical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eenagers after the disaster.

teenagers after disaster;mental health education;"5.12"Wenchuan Earthquake;psychological rescue;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G445

A

1673-1794(2012)01-0083-03

吕 吉(1972-),男,安徽滁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管理等研究;吴坎坎(1985-),男,山东潍坊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和临床实践。

国家自然科学专项基金“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科技教育成长促进”(J1021013)

2011-10-23

猜你喜欢
灾区援助心理健康
爱心援助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