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认知视角下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2012-08-15 00:48胡丹颖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创新型英语课堂情境

胡丹颖

(宜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情境认知视角下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胡丹颖

(宜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语言的学习与实际情境密切相关。针对新课标改革要求,借鉴情境认知的几种典型教学模式,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究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促进英语教学发展的目的。

情境认知;创新;英语课堂教学

新课标改革中强调,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具体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查。要求积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营造逼真语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和形式要更直观、生动、形象。因此,将学习嵌入到具体情境中,更能达到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然而,在我国,许多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目标是为了通过考试,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我们外语教学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课堂教学应试倾向比较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制约着我国外语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一、知识的情境性

情境认知强调情境在建立意义与学习者经验的耦合上,以及促进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关系上的重要性。在韦伯斯特词典中,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1]通过对情境认知的学习,学习者可以认真思考如何将当天所学习的知识融入怎样的情境中,从而符合个人的、学术的或社会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日常环境中,学校发生的所谓正式的教育情境都存在着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等弊病。由此所产生的结果往往符合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要求,却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这既是情境化学习的重要体现,也是知识传授者在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传递给学习者的一种观念。下面是几种典型的情境认知教学模式。

(一)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深受西方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主要强调以技术为基础的重要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目的是创设能导致合作学习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针对其学习方法提供适当的援助。在进行教学时,可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让他们积极地参与相关的各种活动,进一步了解故事结构及其所处时代的背景知识,并学习如何揣摩分析多样化的故事和场景的特性和真实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通常是作为教学的指导者进行学习,从教学的角度来思考某一个问题,与此同时,学生也在教与学的角色转换中获得新的体验,能够从短暂的成功中增强自信,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成熟。

(二)随机进入教学模式

随机进入教学模式是由斯皮若等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适用于结构不良领域中高级知识的获得,主张运用各种多媒体交互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复杂与结构不良的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与建构。这一建构过程的领域必须超越从记忆中拾取知识结构,进而包括这样一个拥有独立的、弹性的、情境特殊的集合的背景知识结构。该模式强调掌握陈述性知识的设计在回忆所呈现事实的测试中表现较好,通过在多种情境脉络中,以多种途径展示相同的内容,明确表现抽象的和以案例为中心的知识元素之间的关键性相互关系,从而强调材料的不同方面,促进了向新的问题解决情境的高级迁移。[2]

(三)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是一种传统的学校教育整合与学徒制方法的新教育范型,注重的是将概念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放在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应用,侧重的是概念与事实知识应处于其运用的具体情境之中。通过教师的活动过程和学生情境学习的双重关注,对改造当今学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定的帮助。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思考过程变得更加明显,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清晰,更好地达到任务完成的目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创建一个适合于不同课堂和师生角色转换的学习情境。

二、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按社会对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运用社会所提供的条件来造就出社会所需的各种规格的人才,使他们在社会活动中影响社会、作用于社会,这是教学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体现。[3]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我国素质教育条件下,根据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而创造的。其主体是要求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活动,同时要求在创新性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不仅要具有超前的认识能力和突破创新的时间能力,还要具备能正确处理主动与被动、目的与工具、奉献与索取等关系的良好素质。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探索性

在我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不仅是一门交际工具,还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道门槛,给大多数学生制造了困惑,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是处于机械化学习状态,盲目的去记忆语法、词汇等,忽略了这门语言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正是要求把学生置于一定的能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具体情境中,这种情境对学生来说具有欣赏性和新奇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具备一定的探索性。波普尔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4]当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了迫切求得解决方法的渴望时,该教学便发挥了作用。一切创新性认识活动的起源都是人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

(二)自主性

受教育体制的影响,以往大多数学生都是直接通过教师获取知识,这种被动地学习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精髓,尤其是语言。因此,在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正确启发引导下,学生独立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从不同的视角、变换不同的思维方式、主动探求多种求解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体现出高度的自主性,敢于对既定理论提出质疑,刨根究底,做到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并且在创新过程中积极的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对建构新的认知图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批判性

知识的创新性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使用新的方法把已有的知识结构与其他图式结合起来产生新的连接和意义的过程。创新型教学并不是一个既定的模式,它要求积累经验并重新组织,以产生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的东西。其关键问题不是如何获取信息,而是如何处理大量的累积在大脑中的信息。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网络上搜寻信息已成为一种潮流和习惯。当然,关于英语学习的各类方法也包含其中,人们已经习惯求助于网络,然而,如何判断、选择所搜寻的内容,这需要学会分辨,学会认识,学会如何运用已有的信息去进行创新的认识过程,在此过程中,批判思维起着核心作用。

三、情境认知在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外语课堂教学的情境性

根据认知加工系统的过程,必须形成一种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模式,对学生的认知加工系统进行准确的描述。与个体教学不同,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很多学生疲于参与课堂教学,更愿意找家庭教师,这样实际上不利于学习。夸美纽斯(Comennius,J.A.)说过,个别教学好比“手工抄写”,效率不高,课堂教学好比是“印刷术”,效率大大提高。[5]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三大要素,即英语教师、英语学习者和英语课堂情境。因此,课堂情境对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的构建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要求教师创造情境服务于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将知识学习与情境认知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直接感知整体的语言,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学习,如同学习母语一般,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在逼真的情境模拟中,切身体会并深刻了解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不仅是先进教学理念的体现,更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在努力打造高校英语课堂的一种价值追求。

(二)具体情境的创设

合理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创造问题,并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感受到新的创意,发现新的情境,准确的将所授知识与实际情景相结合。然而,过于强调以情境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语言材料,便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威尔金斯(D.Wilkins)认为,使用语言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社会情境,作为系统的教学体系,情境认知强调以情境为中心,忽视了人是社会交际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意向与交际目的不受情境的支配。[6]课堂上设计的情境都是虚拟的,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是多种多样的,无法预测的,使得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这样容易忽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情境设计环节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学生无法亲身体验所有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真实场景,也无法将外语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准确运用到情境中。

(三)情境创设的创新型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要全面的运用知识,以学生能否准确掌握知识的实际运用为主要目标,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因此,教师必须在情境中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同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并体验学生对所创设情境的反应,共同发现新的情境,使学生改变以往学习英语的抵触心理,改变因课堂上听不懂而产生的畏难情绪等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心理障碍,正确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用来进来交际,重拾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使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却过程。在自我发掘的过程中,端正正确的外语学习动机,避免消极、错误的学习动机,强化潜在的积极学习动机,抑制消极动机。

四、教师在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尚未完全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主要是依靠英语教师的传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传授者

作为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传授能力,能够很好地将这门外来语言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像学习母语一般来对待英语学习,同时,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对于初学者来说,英语学的好与坏与教师的传授能力密切相关。如教师不具备一定的传授能力,便会使得学生在学习初期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以及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提前设计好相关知识的具体情境,及时了解学生参与课堂的心理特征,更好的发挥教师作为传授者的积极作用。

(二)组织者

一个教师在具备一定传授能力的同时,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作为组织者。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的组织者是否有合理的策划,同样,一个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在于组织,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课堂任务,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在履行教学义务的同时,也要保证英语课堂教学按照预定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使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顺利的进行。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把控好教学节奏,具备从容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创造者

打造一个创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要设法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及历史文化等通过话剧等表现形式介绍给学生,一定的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从而达到教育者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表情,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产生一种感染力、吸引力。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尽可能多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五、结论

根据新课标改革,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培养其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其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创新型英语课堂上情境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合理运用情境认知理论指导创新型英语课堂的教学,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合理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备有效地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1]高 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高 文.徐斌燕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6]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On Innovation-oriented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Research from Situation Cognitive Perspective

Hu Danying

Language learn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actual situation.On accou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by adsorbing several teaching modes of situated cognition,the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innovation-oriented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ituated cognition;innovation;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G642

A

1673-1794(2012)06-0126-03

胡丹颖(1985-),女,江西宜春人,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宜春市社科研究“十二五”(2012年)三项课题

2012-09-23

猜你喜欢
创新型英语课堂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