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动漫:武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研究

2012-08-15 00:4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动漫武术文化

武 展

(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武术动漫:武术文化传播的新路径研究

武 展

(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本文从武术和动漫的各自优势出发,探究武术与动漫传播结合的可行性,旨在为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寻找新的路径,以其为武术文化的传播开辟新的道路,拓展武术文化传播的空间,并为武术同仁研究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理论参考.

武术动漫;传播;路径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源源流长的传统体育项目中至今仍在广泛流行、不断发展的东方体育代表性项目之一.中华武术日益走向世界的今天,武术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竞技武术在传播武术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失去武术的技击本质、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何在全球语境下继续传承和发扬传统武术文化,更好地弘扬武术文化,促进武术发展的研究更有其直接的现实意义.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以中国武侠文化为素材的《功夫熊猫》,不仅赚足了票房,而且赢得了足够的人气.一部外国导演制作的中国题材的动漫电影广受好评,其成功说明了动漫中的中国元素是受世界动漫爱好者所青睐的.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其蕴含的深刻的武术哲理及多样的拳种及招式的多样性为动漫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让武术搭上动漫发展的顺风车,不仅具有极大的可行性,而且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双赢选择.

1 武术融入动漫的自身优势

动漫是通过制作,使一些有或无生命的东西拟人化、夸张化,赋予其人类的一切感情、动作.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靠中介的话,肢体语言无疑是最完美的选择,武术作为一种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现自我的文化,当武术被动漫艺术化时,武术通过动漫艺术的手段,被人为意识化地进行了局部放大.动漫艺术化的张力融入武术表现形式时,武术一方面被着重强调了艺术化的表达效果,华丽的动作设计,套路化的攻防情节,甚至是夸大与不切实际的特技效果,都在从艺术的表达层面,加强着武术更加唯美的表达效果,给原本刚性的意识形态增添了柔性的外观,为的只是让武术更加融合进大众文化的审美需求中.事实上,正是得益于武术在电影中唯美的表达需求,融人了艺术张力的武术同时也在意识形态的传达上更易于视觉化的理解,传递潜意识的震慑力.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幽默的动作表情,在动漫领域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诠释.

1.1 武术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正悄悄的融入世界大文化的范畴,被世界所接纳.国内外庞大的习武群体是动漫产业发展消费的基础,也是武术动漫最可靠的消费群体,如果中国的动漫能和武术很好的融合,并且彰显武术文化特色,整合中国武术元素,借助武术的文化平台、武术的中国形象,彻底征服自己的消费群体,将会带来我国动漫产业的繁荣,大力发展中国动漫产业,从传播角度讲,不失为一项两全其美的举措.

1.2 武术拳派林立、拳种种类繁多为动漫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选题是一个动漫成功的基础,题材也最能体现文化内涵.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为本土原创动漫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这为创作提供了可能.

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剧本远比一个枯燥乏味的剧本更受大家追捧.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我国武术拳派林立、拳种种类繁多,像少林、峨眉、武当等门派有着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任何一个门派、拳种都可以成为我们动漫创作的素材,并且我们可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继承传统优秀武术文化的同时要兼顾动漫的时代气息,使其二者能更好的融合,更好的促进武术文化传播.

1.3 多样的艺术性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武术不仅注重其功法的技击性,更注重其套路的艺术性.武术的艺术性表现在它的刚柔并存上,其动作和套路的编排既有搏击的刚勇,又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有的以苍劲挺拔著称,有的以潇洒英武取胜,有的以敏捷活泼见长;有的身手柔韧而舒展,有的状如飞禽走兽,有的醉态可掬、形象生动逼真,在演练形式、内容、风格和特点上都强调了艺术的表现力和对意境的追求.其为动漫设计提供了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艺术风格.

1.4 武术与动漫结合可借鉴成功事例

以香港的功夫片为代表的功夫电影给世界电影呈现了源自东方的电影类型、风格、技巧、叙事,并成为体现东方文明精华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重要桥梁.而近年来涌现的不少优秀动漫作品都围绕着武侠和功夫做文章.

改编自香港著名漫画家马荣成的《风云》系列,已经培育了一批成熟的漫画迷.当电影还在打造的过程中,许多漫迷已经翘首以待.加上电影版漫画的大片的雄伟气魄,使得票房不俗.《功夫熊猫》,好莱坞以一个外在的视角来看中国文化,抓住中国人心目中两个最为重要的文化意象:功夫和熊猫.吸取香港武打影视的诸多技巧,并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元素,像影片里的猴子、毒蛇、丹顶鹤、老虎、螳螂都是中国传统武术中几路最知名且最具特色的拳法武术的代表.在为数众多的武侠片中,人们更是能亲眼所见.光凭这些个特点独具、鲜明代表的动画武林人物,便足以能招惹全球不少的武术迷关注的眼球.

透过《风云决》和《功夫熊猫》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出动漫和武侠相结合已经是当下的一股潮流.在动漫历史上,武侠动漫早已有之,比如《神雕侠侣》、《勇闯天下》、《秦时明月》、《中华小子》等,但是动漫大张旗鼓、有意识地向中国武侠世界扩张,还是近一年多的事.从2007年3月起,由中美合作的“新武侠新文化”项目正式启动,拟把金庸、古龙等十多位作家的武侠作品改编为动漫作品,首批十部动漫电影的投资估计达到六亿元人民币.所以在将来的几年里,武术题材的动漫将蔚然成风,而武术动漫化也将展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2 动漫在传播武术文化中优势

动漫结合了武术,武术融入动漫,动漫广阔的舞台,数量空前的受众人群,无疑提供了武术空前绝佳的展示平台,对内,观众为民族同源性的受众群体时,武术可以唤起沉睡在这部分观众内心深处的民族基因,作为民族刚性的精神图腾,通过动漫的艺术张力,重新使得这部分观众寻回最理想化的民族自信.对外,特别是受众群体来自另外的文明系统时,武术作为肢体语言进行了潜意识层面的交流翻译,其最终结果是向着不同文明的受众输送着武术所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武术所用的语言是肢体语言,直截了当,易于被潜意识消化理解.

2.1 动漫以青少年为消费主体

从文化影响的层面来说,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并使之在世界文化产品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将直接推动我们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不同民族的青少年中间的影响力.众所周知,动漫的消费群体中,一个巨大的群体就是青少年.仅以我国为例,有材料显示,我国的受众结构中青少年是动漫市场的消费主力军,上海经常看、有时看动画片的青少年为86、3%,北京为80、8%.漫画读者以14-20岁的青少年居多.根据《漫友》杂志近8年来对读者的调查分析,国内漫画阅读群体的年龄构成大致如下:13岁及以下群体约占11%,14-17岁约占59%,而18岁及以上约占30%.由于动漫这一特定的形式,其在青少年中间所具备的影响力不可低估.青少年是武术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使命和责任,让武术搭上动漫发展的顺风车,不仅具有极大的可能性,而且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双赢选择.

2.2 动漫能有效的实现武术的跨文化传播

动漫文化所依赖的是经过特殊艺术处理的“图像语言”,与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以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迅速达到超越国籍、超越种族的传播效果.大量动漫文化创造者有意识地将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海外文化在创意这根“魔棍”的指挥下巧妙重组,赋予其动漫文本混杂化的文化面貌.这样,动漫文化的传播方与接收方,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化符号系统,都会在好奇与理解中欣然接受,动漫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进一步降低.

武术动漫借助于创作者对武术招式、武术拳种、武术门派、武术哲学、武术精神等各类武术要素的融入与创新,通过武术肢体语言进行潜意识层面的交流翻译,易于他者接受的形式呈现于世人眼前,便于受众对武术文化的消化和吸收,让世界各国的青少年在符合本土接受习惯的动漫样式的观看与欣赏中,潜移默化的感知与接受中国传统武术文明.

2.3 动漫雅俗共赏,便于武术的全球化传播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图腾,不仅在动作形式上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性,更因自身所承载的哲学文化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良好导体,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人们持久关注的话题.但因其抽象的深层文化及注重内在的修为,使其在向外传播过程中很难被接受和理解,阻碍了武术的国际化传播.而武术借助动漫这一雅俗共赏的文化样式,将武术的深层文化内涵、武术的传统、武术的精神内核等借助生动活泼的动漫形象进行塑造与展示,便于武术的全球性传播.英国学者费瑟斯通认为,视觉文化的首要社会功能就是“文化的削平功能”.就动漫文化来讲,由于其载体是鲜明、生动的动漫形象符号,雅文化和俗文化逐渐模糊了各自的界限,共同熔铸在充满可视性、形象性的动漫文本中.借助动漫这种通俗而生动的表达方式,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能够深入浅出地加以表现.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动漫文化就是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老少皆宜的“无准备文化”.

3 结论

动漫是文化全球化跨文化传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当下世界各国民族文化传播与竞争的新领域.动漫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分支,由于其跨国界性和易传播性,可以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递给每一个受众,并使受众产生文化认同.从中华民族武术文化中挖掘出适宜动漫创作的武术元素、寻找创作灵感,将东西方文化融合起来合理的运用到动漫作品的创作中,借鉴国外先进的、成功的动漫产业发展经验,最终塑造出新时代中国观众喜爱和国际上受欢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动漫作品,推动武术在世界动漫舞台上大放光彩,相信武术动漫化将成为武术文化传播的有力推手,亦可担负起武术文化传播的重任.

〔1〕王武林.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漫文化传播及其竞争力研究[J].学术园地,2010(4).

〔2〕王点.中国动画的武侠之路[J].电影评介,2008(12).

〔3〕《风云决》:中国动画大片是否应蕴含武侠精.http://ent.sina.com.cn/r/2008-07-21/15502108831.shtml.

〔4〕杨玉洁.融合的力量——好莱坞三维动画长片《功夫熊猫》的启示[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8(6).

〔5〕闫荟,恽如伟.动漫———文化传播的新媒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4).

〔6〕刘洋.功夫熊猫.传播的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J].传媒,2009(3).

〔7〕刘轶.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5).

〔8〕谭玲.浅析动漫文化传播的文化心理基础[J].文化广场,2010(3).

〔9〕蔡仲林,汤立许.武术文化传播障碍之思考——以文化软实力为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9).

G852

A

1673-260X(2012)02-0177-02

猜你喜欢
动漫武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谁远谁近?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