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招商引资 套取国家项目资金

2012-08-15 00:43秦豪荣
财政监督 2012年23期
关键词:申报资金情况

秦豪荣

一、背景材料

XX企业成立于2004年,作为招商引资企业,享受了A县各项优惠政策,包括无偿划拨土地4.6万平方米,该企业利用项目优势争取上级有偿资金437万元,无偿资金179万元,技术改造资金110万元,县级财政以长期股权投资形式投入246万元。20XX年,A县财政监督检查局对XX企业进行了国家项目资金的专项检查,发现该公司存在套取国家资金396万元的违纪情况。

二、违纪事实及处理情况

经检查,XX企业存在将一期投资项目抵顶二期固定资产改扩建项目,并以工程款发票形式直接虚增固定资产396万元。

检查组选点原因:该公司自2004年成立,陆续从财政部门争取相关项目资金达900余万元,但是该企业实际自2008年开始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依然以项目名义申请专项资金达500万元,其中297万元为有偿资金,为了确保有偿资金的按期偿还,县财政监督检查局对该企业进行了检查。

检查过程:通过对该公司账务的检查发现,对于二期改扩建项目投入的396万元有厂房设计图纸、预决算审批书等相关批复,并以工程款发票形式支出,收款单位为某装修公司,但是进行实地厂房检查时发现,二期改扩建项目建设的厂房实际为一期建设项目。由此发现该企业存在套取财政资金的情况,所谓的预决算审批表也系虚假编造。

鉴于该项目存在套取的情况,检查组对项目申报、立项等环节进行了检查,发现该企业编造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使用违规操作与虚假项目申报取得项目资金的立项、申报、批复,并在取得资金后,通过工程款发票将资金直接转至上级某装修公司进行洗钱。鉴于该企业属于民营企业,检查组将检查情况及时上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并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相关规定追回套取的财政资金,将县级财政以长期股权形式投入的资金回收,将检查情况上报上级部门。

三、案件剖析

近年来,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惠以及地方政府迫切发展的愿望,部分企业明知故犯,以“空转”配套资金、虚报冒领等手段套取国家专项资金,或擅自截留、挤占、挪用。国家的好政策被歪曲,百姓的根本利益遭践踏,不严肃处理不足以正法纪明是非。企业违纪原因与动机分析如下:

一是企业财经法纪观念淡薄,明知故犯 。XX公司在进行项目投资中,熟知国家投资政策,为了取得国家资金,竟明目张胆作假,通过对已完工程的包装,编制了虚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的预决算审批手续,作为向国家立项的依据,申请国家资金,然后通过其相关联公司进行洗钱,可见其目无法纪、法制观念淡薄的程度。

二是项目申报制度存在漏洞,缺乏统一协调和监督。在目前的政府体制下,资金多头管理、多头申报的现象比较突出。行政主管部门各管一摊,项目和资金来源渠道相互间很少沟通衔接,很难形成整体规划与统一投入,造成一些部门和项目单位多头申报、多头立项,给项目投资监督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而县级财政部门在项目审核上基本没有发言权,只有履行拨款的义务,致使一些资金在使用管理上缺乏监督。

三是职能部门把关不严,资金监管工作不到位。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往往在项目立项和资金争取上下工夫,注重上项目、要资金,而忽略了对资金监管,特别是对项目单位国家资金的使用情况监督不够。从检查的情况看,资金监管不到位,只拨不管,疏于监督,客观上也给项目单位挪用国家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教育启示

一是应加强对项目立项审批的监督检查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XX公司的违纪行为之所以能够得逞,与虚假项目立项审批有着直接关系。在当前项目立项批复与资金使用监督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项目批复单位的监督就成了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的问题,这也是从源头上保证国家资金不被套取、挪用,切实发挥其使用效益的有效措施。

二是要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的落实。县级政府部门以招商引资来增进本地财政收入增长的目的自然是好的,但是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关键是要有一批好的项目来支撑,要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关联度大、能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前景好、有效益的重大项目。要进一步加强前期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与调度,严格按前期工作的程序办事,不断提高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为项目立项创造条件。

三是要完善项目储备库制度。针对项目申报程序不透明、质量不高、把关不严、重复申报、地方无力匹配等问题,应加快建立现有项目储备库制度。各县应按照上级财政的有关政策和项目申报指南,结合本地财政状况,分门别类建立县级财政项目储备库,以便上级筛选和使用。★

猜你喜欢
申报资金情况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