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反帝思想概述

2012-08-15 00:48王道志
关键词:反帝章太炎帝国主义

王道志

(西安政治学院,西安710068)

章太炎反帝思想概述

王道志

(西安政治学院,西安710068)

从历史的视角,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分析了章太炎的反帝思想。指出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学者,享有“中国近代之大文豪,而亦革命家之巨子也”的美誉,鲁迅先生曾尊称他的这位老师“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的反帝思想对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具有重要冲击作用,研究他的反帝思想对深入研究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章太炎;反帝思想;发展;特点;局限

章太炎作为一个辛亥革命的“旗手”人物,他不断号召人民群众认清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反对帝国主义以及其帮凶清王朝。其反帝思想是当时所有革命党人中旗帜最鲜明,也是投入力量最多的。

一、章太炎反帝思想的发展过程

章太炎的反帝思想伴随着革命斗争实践不断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逐步成熟的过程。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章太炎反帝思想的最初论述出现在1896年他发表《论亚洲宜自为唇齿》一文中,他批评李鸿章与沙俄私订《中俄密约》,认为这是“背同类而乡异族”,主张亚洲人联合起来,对付他洲的侵略,中国应当引日本为唇齿,“以彻俄罗斯”。1898年2月,他给当时担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写信,希望他能“旋转逆流”;他在信中提出两条建议:一、以割让威海卫给日本为代价,联合日本,钳制俄、德,遏止瓜分逆流;二、雇用日本人为客卿,在税务、制造局等方面取代英、法等国。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后,章太炎因支持变法遭到清廷通缉而被迫逃亡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在担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期间,他撰文抨击“台湾总督府的官僚大多作威作福,压制人民”,遭到日本报社社长的辞退。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帝国主义妄图联合过分中国,而章太炎却幻想联合某个帝国主义国家对抗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表明他的反帝思想并不符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主题也不明确,他后来曾自我评价“非有一定宗旨也”[1]。

第二阶段:成熟阶段。从台湾到日本后,1906年7月7日经孙毓筠介绍加入同盟会,章太炎正式参加革命。这一阶段章太炎成为了坚定的革命党人,他担任《民报》主编,用笔做武器与帝国主义和满清政府做斗争,其反帝思想也达到了顶峰。

第一个表现是他领导了被殖民国家的联合反帝斗争。1907年4月,章太炎与流亡在日本的印度爱国志士钵罗罕等人,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在东京成立“亚洲和亲会”,中国、印度、朝鲜、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国共有几十人参加。章太炎撰写《亚洲和亲会约章》,确定协会的宗旨是“反抗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己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2],义务是促进亚洲各被压迫国家和民族共同抗争殖民统治,“若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不论直接、间接,总以功能所及为限”[2]。“亚洲和亲会”是迄今所知的亚洲各被压迫民族组织反对帝国主义联盟的最早的尝试,它率先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1907年秋,东亚亡国同盟会在东京设立,章太炎担任会长。1909年章太炎在《顶羯罗君颂》、《安君颂》文章中,对于印度爱国志士留英学生顶羯罗刺杀英国印度事务部大臣的侍从武官韦利和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日本第一任韩国总监伊藤博文的英雄行为表示了高度赞扬,号召中国人民学习他们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个表现是他参与了当时的路权斗争。1907年11月10日,为反对清政府将路权卖给英商,推动杭甬路权斗争,由章太炎发起,邀集在日本的江、浙两省人士与其他各省代表八百多人在锦辉馆集会,“首由章氏宣布宗旨,言发电报,举代表之无益,并言此次借款与造路为二事。今日办法,惟有由股东收回股本及自行断路,或运动省城罢市,庶可收回”。1908年9月夏,为反对德国侵占津浦铁路沿线矿产,章太炎痛斥袁树勋和清朝政府的卖国谬论和卖国罪行,号召人民起来斗争:“不然,则限制开矿,抵制德货耳。而清政府必且遮禁之、格杀之,继自今,愿尔山东士民为义和团,无为衍圣公。”

第三个表现是他逐步认清了帝国主义联合割分中国的野心。1908年10月章太炎反对与日美同盟,认为美“其佯与中国交欢者,外以维持东亚为名,而阴谋黯甄,与日本亦相等”。“日本骄矜自肆,非吾良友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族的留日学生密谋向日本借兵,章太炎写了《致留日满洲学生书》,规劝他们不能借兵外国,以免受帝国主义国家欺骗,“贵政府一时皇恐,亦或堕其术中”[1]。1912年2月13日,章太炎发表《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主张建都北京,有利于保全北方领土,抵抗日俄侵略,防止清朝复辟。1912年他发表《布告反对汉冶萍抵押之真相》,反对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与日本谈判借款而使日本乘机吞并汉冶萍公司。章太炎认识到帝国主义对我国残酷的殖民统治,“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帝国主义则寝食不忘者,常在劫杀,虽磨牙吮血,赤地千里,而以为义所当然”。他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视吾汉种,不犬尿若也”,中国要想自由平等,一定要推翻这些侵略者在中国的统治。

第三阶段:稳定阶段。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章太炎着力于国内政治斗争和学术研究,且在1927年后因国民党的压迫而被迫对国内外时政保持缄默。1917年北洋政府宣布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章太炎反对加入协约国,理由是“欧人交战,各有利害,我无与焉”,中国“赢弱者交孃其间”,势必“无益于彼,而有害于自身”。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章氏强烈反对北洋军阀的卖国行为,对学生爱国运动表示赞成。1925年,五卅运动遭到帝国主义的镇压后,章太炎发表通电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租界当局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罪行,要求中国政府“迅速收回租界”,号召人民“实行经济绝交,努力奋斗,坚持到底,终必得最后之胜利”。章太炎反对孙中山的联俄政策,认为孙中山与苏俄结盟,就像楚怀王与秦国结盟一样,到头来必然落得亡国的下场。

第四阶段:继续发展阶段。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章太炎针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呼吁广大人民坚决抗日。12月他在《致马宗霍书》中谈到,“有此总司令、此副司令,欲奉、吉之不失,不能也”[3]。他指名道姓地说,蒋介石这号当局之人,“爱国家不如爱自身,爱自身人格尤不如爱自身之性命”[3],是“秦桧”一类的卖国贼。“学生群呼打倒卖围政府,亦奚足怪”[3]。他主张中国应向日本正式宣战,指出“今日之势使我辈处之,惟有一战,明知必败,然败亦不过失东三省耳,战败而失之,与拱手而授之,有人格与无人格之异,则国家根本之兴废亦异也”[4]。东北三省沦陷后,章太炎与马良、熊希龄等组织“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发电痛斥蒋介石政府“若有若无”,并表示“全民悲愤,不甘坐毙,恐有采用非常手段,以谋自救救国者”[5]。1932年1月13日,他与熊希龄、马相伯、章士钊、黄炎培等数十人联名通电,要求南京政府和全国各地统兵执政的人“负起国防责任,联合全民总动员,收复失地,以延国命”。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十九路军奋起抗战,捷报传来,章太炎对此高度称赞,“自清光绪以来,与日本三遇未有大捷如今者也”。1932年2月23日,章太炎前往北平会见张学良,要求张学良坚守国土,抗击日本侵略军。他认为“对日本之侵略,惟有一战,中国目前只此一条路可走,不战则无路,惟坐而待亡”。1933年,章太炎和上海其他爱国人士共同发起,将“一二八”淞沪抗战的阵亡将士的坟墓,迁葬到广州黄花冈烈士墓附近。在悼词中,章太炎高度评价淞沪抗战“功大者不赏,业盛者不能以笔札称扬”。1933年2月10日与马相伯发表联合宣言,从历史上证明“证明东三省当属于中国”。1933年3月3日,日本侵占承德,章太炎发表《呼吁抗日电》呼吁全国200万军队奋力向前,收复国土,“且今全国养兵近二百万、国家危急至此,犹不奋力向前,以图恢复,平日整共治戎,所为何事”。1933年4月1日,与马相伯、沈恩孚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应动员全民族积极收复失地”。1933年上半年,章太炎与马良、沈恩孚等人发表《证明东三省属中国向世界人士之宣言》、《论日本不应伸至热河且应退出高丽向世界人士宣言》,号召全国同胞“惟有切实认清,以自力、自助、自救之意义,于当前日本之侵略暴行,不仅作消极之抵抗,同时更应动员全民族积极收得失地,根本消灭伪国”。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章太炎致电宋哲元,希望政府当局不要武力镇压。“学生请愿,事出公诚。纵有加入共党者,但问今之主张何如,何论其平素?执事清名未替,人犹有望,对此务宜坦怀[3]。1936年去世前,他留下遗言:“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毋食其官禄。”这一阶段章太炎的反帝思想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二、章太炎反帝思想的特点

章太炎被人称为“章疯子”,主要因为往往在他的言行上体现出截然相反的两面,其反帝思想也不例外。

(一)具有时代先进性。章太炎的反帝思想的先进性主要是与他同时代的革命党人比较上。一是他较早地认清了帝国主义与中国的矛盾是最大的矛盾。“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于万倍于满洲。”他认识到如果不推翻清朝统治,中国最终将沦为帝国主义殖民地。“然则满洲弗逐,而欲士之争自濯磨,民之敌忾效死,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浸微浸衰,亦终为欧美之奴隶而已矣。”[5]他认识到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与政治控制的危害性,“矿冶阡陌之利日被钞略,邦交之法空言无施,政府且为其胥附”,长此下去必将使中国必将走上殖民地道路。“中人以下,不入工场被笔楚,乃转徒为乞丐,而官者愈与皙人相结,以陵同类。”他还认识到帝国主义没有肢解中国是因为“诚知地大物博,非须臾所能摭拾,四分五裂之际,兵连不解,则军实匮而内乱生”。当时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满清的统治而无暇顾及反对帝国主义,这些思想使他站在了历史的前沿。二是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要坚决反抗,决不可投降。“惟兵刃耳。”特别是日本侵略中国后,章太炎更是主张积极抗日,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妥协投降。在北平,他接受《大公报》记者的采访,重申他前一段说过的观点:“对日本之侵略,惟有一战,中国目前只此一条路可走,不战则无路,惟坐而待亡。”与其他选择隐居逃避的革命元老相比,章太炎不顾高龄为民族跳出来奋争表现了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三是其反帝思想具有国际主义。章太炎已经认识到帝国主义时代被压迫民族遭受侵略、欺凌的共同性,从而主张被压迫殖民的国家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在《答佑民》一文中章太炎讲到:“使欧美人不得占亚洲,使亚洲诸民族各复其国”,这样才能“维持世界真正之乎和”,表明他对民族主义问题的认识已经超出了本国局限,达到了国际高度。

可以看出,章太炎能够在那个时代提出领先时代的反帝思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章太炎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他,但在这一点上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他爱祖国爱人民,从小接受的民族教育使他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青年读书期间的经历,使他体会到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敏锐察觉到腐朽满清政府是帝国主义在华的代理人,产生了彻底的反帝思想。在他参加革命以后仍然非常坚决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任何形式地与帝国主义合作,包括孙中山向日本借款进行革命和主张“联俄”政策。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寻找救国的真理,章太炎在青年时就把目光投向世界,开始广泛涉猎东西各国的书籍。他说:“自从甲午以后,略看东西各国的书籍,才有学理收拾进来。”同时参加革命后他经常往返于中日之间,与其他亚洲国家革命家有密切联系,从而使他能够洞察各国国情,了解各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统治的情况,使他赶上了时代的潮流。

(二)具有历史局限性。由于认识能力和时代的局限性,章太炎的反帝思想仍然具有片面性:一是虽然认清了帝国主义是造成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和罪魁祸首,但把反帝任务放在第二位。他提到,“以利害相较,革命军不得不姑示宽容,无使清人、白人协以谋”。当时的革命党人大都有章太炎这样思想,使得辛亥革命反帝任务并不彻底。历史证明,虽然满清政府、北洋军阀被推翻,但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继续寻找代理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仍然没有改变。二是没有看清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侵略的本质。在《论亚洲宜自为唇齿》一文中,章太炎把日本发动侵略看成是自救运动。“铤而走险,虽有瀛海之阻则凌之,虽有金城之塞则陷之,故先发难于朝鲜、辽东,以掩俄罗斯所末举,非其黩武,冀自救也。”早年时章太炎曾幻想联合日本“以彻俄罗斯”。在担任东三省筹边使期间,曾表示允许法国人开采滴道山煤矿20年,“期满仍还中国”,意图来遏制俄罗斯在东北的势力。三是有些反帝思想不符合当时实际。在成立“亚洲和亲会”时章太炎曾设想亚洲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这在帝国主义处于上升成熟期,没有出现新的阶级力量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后,章太炎没有看到这一历史趋势,站在了对立面。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章太炎把惨案的发生归咎于空喊“打倒帝国主义”,认为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会造成“外人协以谋我”的后果。四是有些观点是错误的。如他认为只要被压迫民族获得独立就能以实力求得和平,中国、印度两国“扶持而起,在使百姓得职,无以蹂躏他国相杀毁伤为事,使帝国主义群盗厚自惭悔,亦宽假其属地赤、黑诸族,一切以等夷相视,是吾二国先觉之责也”。

章太炎反帝思想存在的时代局限性根本原因来说是因为章太炎的反帝实践主要是通过著书立说,并未直接从事反帝斗争,也就不能准确把握特定历史阶段下敌我矛盾的变化。如章太炎“七被迫捕、三入牢狱”,长时间的逃难和关押使他远离了革命斗争前沿,已经更不上斗争的发展了。1906年出狱到日本后的第一次演讲他主要谈了佛教与革命的关系,已经跟不上当时斗争形势了。第二个原因是外国势力客观上为当时的斗争提供了便利条件。一是满清政府对于章太炎恨之入骨,置之死地而后快,但章太炎的国内革命活动经常在上海英国租界内进行,租界的制度(按照西方国家惯例,政治犯应受保护)使他躲过了数劫,甚至是保全了生命(1904年章太炎因“苏报”案被捕,英国当局拒绝引渡,判处其监禁三年,罚作苦工,后出狱)。二章太炎包括同盟会的反清活动大多是在日本进行的,章太炎在国内形势紧迫时常到日本从事革命,日本客观上为其和其他革命党人提供了基地,日本友人甚至数次为他提供了逃难资金。从个人情感上来说这个时候提出反帝特别反日思想是不现实的。第三个原因是章太炎的反帝思想受到时代条件的限制。先期章太炎等革命党人全力推翻满清统治,不得不把反帝放在第二位。敌人如此强大,同时完成两个历史任务对于当时的革命党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后期由于国内政局混乱和军阀混战,使得章太炎只能把目光放在国内民主政治改革上,而对反帝问题关注过少。第四个原因是章太炎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变的时代,社会急剧动荡,斗争尖锐复杂,在当时的革命党人身上普遍存在着快速解决社会问题的急功近利想法,章太炎也不免如此。

三、几点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如下结论:一、章太炎的反帝思想根源于章太炎革命斗争实践,是个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对帝国主义存有幻想转到坚决反对帝国主义。这一点对于当时的革命党人千方百计推翻满清统治,有的甚至企图借助外国力量的背景下,是最突出和非常难得的,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刻影响的,历史进步性是不能被抹煞的。二、章太炎反帝思想是在民族危机加重和推翻满清封建统治过程中产生,其反帝思想在当时的革命党人中是最为坚决的。他反对与帝国主义有任何形式的合作是因为看清了帝国主义残酷统治的本质。在当时敌强我弱情况、帝国主义纷纷寻找代理人的情况下具有积极作用。三、章太炎认为帝国主义已经瓜分了亚洲,并且帝国主义实力强大,要想在一个国家内反对帝国主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因此他的反帝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揭露帝国主义残酷殖民统治的本质和暴行,其主要方式是亚洲整个被殖民奴役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这对后来的亚洲人民觉醒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四、章太炎从旧的社会营垒冲杀出来,难免留有旧的时代烙印,有时甚至充满混乱和矛盾。但就其反帝思想来说,章太炎不愧于伟大的革命家和爱国主义者的称号。

[1] 章太炎.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259,519-520.

[2] 章太炎.章太炎生平与思想研究文选[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90-92.

[3] 章太炎.章太炎政论选集: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842,826,872.

[4] 汤指均.章太炎年谱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912-913,808-810.

[5] 章太炎.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上册[M].北京:三联书店,1978:94.

A review of Zhang Taiyan on the thought of anti-emperor

WANG Dao-zhi
(Xi'an Political Academy,Xi'an 710068,China)

This article uses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and analy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Zhang Taiyan's anti-emperor thought.Zhang Taiyan is a modern famous propertied class revolutionist and scholar.He possess the good reputation of“the big eminent writer of Chinese modern age,and the giant revolutionist”as well,Lu Xun once respectfully named him“a learned revolutionist”.Zhang Taiyan's anti-emperor thought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history condition of feudalism doctrine and imperialism at that time.

Zhang Taiyan;the thought of anti-emperor;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limited

K257.9

A

1009-8976(2012)01-0032-04

2011-11-02

王道志(1979—),男(汉),湖北十堰,硕士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反帝章太炎帝国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章太炎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哈尔滨反帝同盟会机关刊物《现在旬刊》考证
建国70周年颂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章太炎著医论 首推《伤寒》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文革”中的亚非拉反帝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