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新闻翻译中话语的建构与“解构”

2012-08-15 00:48张杰
关键词:解构

张杰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合肥230601)

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新闻翻译中话语的建构与“解构”

张杰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合肥230601)

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英文新闻及其翻译中的意识形态操纵进行分析,揭示其对新闻话语的建构,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构”策略,还原新闻事件本来的面目,为新闻翻译提供一些启发和建议。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新闻翻译;话语建构;解构

一、引言

翻译很长一段时期内被认为是纯技术性的语言转换,与价值判断无关,其语言转换表面上看似客观中立,但事实上掩盖了其翻译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动机。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公共话语,是公开传播的,对最近发生的事件进行的客观报道[1]。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来讲,新闻报道作为一种语篇形式,也是一种社会空间,渗透着其作者的意识形态,以往的新闻翻译研究侧重语言层面的分析,但新闻翻译远非简单的文本语言间转换。新闻报道固然力求客观真实,但语言的选择必然受到其背后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约束,因此它也有很强的选择性[2]。

批评话语分析也称为批评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Fowler R.和Kress G.等西方语言学家发展兴起的一个语言学分支,主要研究社会语境下的语言和话语,旨在通过对语言特征和话语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分析,揭露社会现实中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以及话语呈现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方式,同时致力于发现改进这种不平等的方法[3]。批评性话语分析将意识形态定义为人们“在理解世界、整理及归纳经验时所持有的总的观点和看法”[4]。话语产生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并且反过来作用于社会实践,这一特点决定了话语具有建构功能。本文旨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分析意识形态操纵下新闻话语的建构,以及译者如何在新闻翻译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实现话语的“解构”,还原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

二、批评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以下简称“CDA”)主要研究社会语境中的语言和话语,重点分析话语生成、传播和被理解的社会文化背景,揭示语言与意识形态、权力关系之间的复杂关系。CDA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分析和社会历史背景分析。本文主要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主要工具来对新闻话语及其翻译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从命名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系统语法,二是功能语法。系统语法把语言看作由可供人们进行语义选择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或意义潜势。功能语法旨在揭示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手段,表明人们是如何根据语境在语言系统中通过意义潜势的选择实现各种功能的。系统功能语法是话语分析文本取向的一种,隶属于话语语法范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这些观点与话语分析的语言观是一致的,因而很自然地为话语分析所接纳,成为话语分析的语言学工具。

三、从系统功能语法三大元功能理论看新闻中的话语建构

Halliday认为在分析语篇时,我们能够把三大语言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与某种形式或过程的语言联系起来。

(一)概念功能

Halliday所说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和逻辑功能(logical function)两个部分。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逻辑功能指的则是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表达[5]。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和“语态”得到体现的。Halliday把及物性分为六个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在用语言表达某个真实过程时,新闻报道者会选择不同的及物性过程,而这种选择的背后则隐藏了重要的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意义。例如:

China considers itself a liberator of Tibet,the former Himalayan kingdom that Chinese forces occupied in the 1950’s.China has denounced the self-immolations as terrorism inspired by the Dalai Lama,Tibet’s spiritual leader-in-exile,who fled Tibet in 1959 and has called for eased Chinese restrictions on Tibetan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

这是一则2012年3月5日《纽约时报》上题为Three Tibetans Die After Self-Immolations的报道中的片段。文中选择了“China consider itself…”这样一个表示心理过程的句子。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心理过程表现的不是“做”某事,而是由有某种“感觉”。但是这个心理过程的客体(即被感知的对象)“a liberator of Tibet”事实上是一个客观事实。中国七百多年来一直对西藏行使着主权,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而报道中却舍弃表示“归属”或“识别”的关系过程而选择了心理过程,企图否认这一事实,妄图通过话语建构一个西藏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受制于中国的形象,蛊惑宣传使得国际社会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认为西藏是一个“独立国家”。

(二)人际功能

语言除具有表达讲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等功能。语言的这一功能称作“人际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实践人际功能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情态。情态主要用来表达译者或作者对事物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批评语言学家的任务则是从作者的情态表达中窥见其具有的支配地位或权势关系。Halliday将情态系统分为两类:情态化和意态化。情态化可用来表示概率和频率。通过分析新闻语篇中的情态系统,我们可以揭示出作者的阶级立场。例如:

In urging people to“Learn from Lei Feng”a year after his death,Mao Zedong sought to imbue China’s youth with a passion for self-sacrifice and patriotism-and perhaps distract them from the hunger pangs of famine that followed his disastrous effort to rapidly industrialize in the Great Leap Forward.

这是摘自《纽约时报》2012年3月5日一篇题为Chinese Heroism Effort Is Met With Cynicism报道中的句子。句中用perhaps这个表示概率的副词来实现句子的情态化。毛主席号召全国“向雷锋同志学习”目的是要求大家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从而教育青少年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这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西方媒体却妄自揣测毛主席此举是出于为了转移全国在大跃进而导致的灾难上的注意力。通读全篇报道也都是关于中国学雷锋活动的负面消息,试图构建一个腐败、无民主自由的中国的负面形象。也揭示出新闻报道背后的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

(三)语篇功能

语篇属于语义的范畴,它不是大于句子的句法单位,也不是段落。一般认为语篇功能具有三种实现渠道: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主要探讨主位结构的实现。当充当小句主位的成分同时充当小句的主语时,这样的主位叫做“无标记主位”。反之,如果主位不是小句的主语,这样的主位就称为“有标记主位”。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人们往往把无标记主位用作话语的起点。但是,如果为了达到强调某个成分的目的,讲话者也可以选择有标记主位。例如:

But now,during a nationwide real estate downturn,builders are not starting projects or scrambling to finish ones already under way,so there is little need for night-work illumination.

这是纽约时报2012年3月5日一篇题为In China,Sobering Signs of Slower Growth的报道中的一句话。句中“during a nationwide real estate downturn”代替主语builders占据句子的主位成分,是一个有标记主位。报道强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振,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标志。这体现了《纽约时报》作为一个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承载体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的不满和质疑的态度。

四、新闻翻译中话语的“解构”——改写、编译和省译

从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媒体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领导阶级传播思想的工具,不同的社会结构必然导致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同的意识形态则会导致不同的新闻理念。翻译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社会、文化问题。以Lefevere为代表的操纵学派将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引入了翻译界,给翻译理论界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Lefevere提出,翻译会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赞助人影响意识形态,专业人士则受到诗学的影响和控制[6]。翻译并非简单地将源语转化为目的语,因为译者会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考虑到话语中的权力问题。英文报道多是批评性的,很少提及其他国家不同政体的成功,常常用否定的态度去看待其错误,致使其报道经常有所偏颇,有失公允。因此在新闻翻译过程中需要译者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充分发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客观地将事件介绍给读者,重塑那个被话语建构而扭曲了的文化身份,我们称之为话语的“解构”。Derrida认为实现这种解构可以用散播(dissemination),增补(supplement),印迹(trace)或嫁接(graft)的方法[7]。据此本文主要提出三种实现新闻话语解构的具体翻译方法——改写、编译和省译。这里的改写指的是对某些措词、句子甚至段落的修改,以缓和意识形态冲突,达到特定的目的,编译和省译也是经常使用的手段。现举例如下:

1)来自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对北京奥运会前期准备工作的一则报道,标题为Before Guests Arrive,Beijing Hide Some Messes。

a.A neighbor,who owns three shops,said she believed that official sand developers were using Olympic beautification as a pretext to strangle their business and put pressure on them to leave.

b.Many cities have sought to remake their image when hosting global events like the Olympics.Beijing is polishing off one of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makeovers with a whitewash.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奥运会是举国同庆的国家盛事,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尽自己的一份力既是荣耀也是责任。而报道中少数人由于个人利益受到了损害而产生的抵触情绪以及对政府措施的质疑与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是相违背的,而西方媒体就利用这些消极情绪来发表一些丑化中国的言论。在翻译过程中就需要运用特殊的翻译方法来弱化这种冲突,让不怀好意者无机可乘。

首先,新闻标题“hide some messes”由“遮盖脏乱”编译成了“美化城市”,语义由否定变成了积极肯定。然后文中a.可译为:一个拥有三家店铺的邻居说,她认为政府官员和开发商在利用美化奥运环境为借口来压制他们的营生,并以此施加压力,迫使他们离开。句中“strangle”原意为“使窒息、扼死”,明显为贬义词,夸大了政府的强硬态度和市民的不满情绪,可以改写为“压制”,还原被夸大了的事实。最后b.省译为:很多城市在主办诸如奥运会之类的大事时都会设法重塑形象,而北京正迅速打造世界上最昂贵的妆饰。句中“whitewash”意为“粉饰、掩饰(坏事)”,很明显含有负面含义。因此,译者采用了省译的策略,在不改变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将与本国意识形态冲突的言论忽略,在译文中将其省去。

这些方法是对新闻翻译进行意识形态干预的有效手段,还原新闻事件本来的真实面目,实现新闻话语的“解构”。新闻翻译者必须保持敏感性,及时发现新闻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因素,并作出正确的应对。

五、小结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探讨了意识形态对新闻翻译的影响,指出意识形态操纵下新闻话语实施的建构,并针对这种建构提出具体的翻译方法,以期还原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为新闻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研究探索批评性话语分析在新闻翻译研究方面得以具体应用。

[1] 单胜江.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10(6):78-81.

[2] 徐国辉.基于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的新闻报道对比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6):48-51.

[3] Martin,J.R.Close reading:functional linguistics as a tool for critical analysis[A].L.Unsworth.Researching Language in Schools and Communities:Functional Linguistics Approaches[C].London:Cassell,2000:275-303.

[4] Fowler,R.Hodge,B.Kress,G.&Trew,T.Language and Control[M].London:Routledge,1979:81.

[5]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19.

[6] Lefevere,A.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4-26.

[7] 蒋童.术语链:韦努蒂翻译研究的生成[J].外国语,2012(1):54-61.

Discourse construction and“deconstruction”in news and it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ZHANG Ji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criticizes manipulation of ideology in the English News and its translation in the approach of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reveal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s discourse,and tries to put forward some“deconstruction”strategies,to restore what news events really are,providing some insi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news translatio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news translation; discourse construction;deconstruction

book=29,ebook=95

H030

A

1009-8976(2012)03-0098-03

2012-02-24

张杰(1987—),女(汉),安徽宿州,硕士主要研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解构
解构者的颠覆与深邃——探索后摇音乐的艺术精神
还原
解构“剧本杀”
解构与建构——张曼君导演美学研究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高校大学生网贷需求解构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论高兹对经济理性的批判和解构
我国中等收入陷阱解构:收入分配与库兹涅茨转折点
张爱玲的逆“不及物”叙述以及对群体意识的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