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探析

2012-08-15 00:48曾丽娟吴宗庭
关键词:直觉创造性想象

曾丽娟,吴宗庭

(东北石油大学,大庆163318)

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探析

曾丽娟,吴宗庭

(东北石油大学,大庆163318)

研究指出,创造性思维源于智能的驱动——

灵感、直觉和想象,研究三者的形成与表现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认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遵循创造性思维规律,从加强逻辑思维训练、知识与信息补充、思维空间拓展、非智力因素培养、实践活动开展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效率和效益。

创造性思维;心理机制;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当今社会的人才是具有创造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结合体。创造精神体现为对创造课题的高度敏感与直觉,以及探求真理的执著与渴望,创造性思维体现为针对创造目标能够及时摈弃传统的思考方式而开创不同思维方向以及把握独特新颖观念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借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人们去标新立异,使创造活动获得前所未有的飞跃与突破。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机制与培养原则,对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创造力形成和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心理机制

创造性思维源于智能的驱动——灵感、直觉和想象。三者表现形式的细微差异与内涵意蕴的多元丰富促进创造灵感的生发与创造活动的成效。它们的形成与特质如下所述:

(一)灵感

灵感一词源于古希腊语,灵感的英文是Inspiration,含有“灵气吸入”的之意[1]。现代心理学与思维学认为灵感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的自觉沟通而产生认识作用的一种突发性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劳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功能达到高潮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能导致艺术、科学、技术的新的构思和观念的产生或实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十分注重灵感思维的创造作用,他指出:“凡是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不能创造,不能突破的: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2]灵感的闪现,是接通思维、突破障碍和发现创造关键的机遇,具有很大的创造性。

灵感的引发需要几个条件:其一,辛勤的劳动、艰苦的探索;其二,丰富知识与浓厚兴趣的储备;其三,问题适度搁置后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其四,信息的诱导、联想的升华。灵感的引发具有随机性与瞬时性,灵感往往以“一闪念”的形式出现,常常瞬息即逝,但灵感并不神秘,是人类思维中的一种客观现象,是正常人都具有的思维品质,是创造者长期艰辛而过量思考的回报与奖赏。

(二)直觉

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接近,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瞬间把握与认识,都具有突发性与偶然性。直觉思维有别于灵感思维之处在于,灵感思维经由长期的求索到瞬间顿悟,获取一种方案或结论;直觉思维则是以经验和知识为底蕴,有意无意之中对事物整体关系迅速做出判断或预测,是一种高度省略、简化的空间立体思维。大量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是产生直觉的前提条件,实践经验愈丰富,知识积累愈宽厚,对事物整体关系认识与把握的根据就愈可靠,直觉判断也就愈正确。科学家们历来很推崇直觉思维,爱因斯坦认为:“我相信直觉与灵感,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富克斯则说:“伟大的发现,都不是按逻辑的法则发现的,而都是由猜测得到的,换句话说,大都是凭创造性的直觉得到的。”

非逻辑性、突发性、整体性、偶然性是直觉思维的特征表现。直觉思维的非逻辑性首先体现为直觉思维的方式不是运用概念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而是凭靠联想、猜测和洞察力;其次,直觉思维并不按部就班地遵循逻辑规则,首尾衔接地进行,而往往突破逻辑规则的束缚,跳跃地进行。直觉的整体性体现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整体入手,粗枝大叶地对问题总体进行把握,对思维过程的细节并不十分清晰。直觉思维通常来源于对问题的直感,它要受到思维主体原有经验知识、审美情感、态度倾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缺乏逻辑上的支持。因此,直觉思维迸发后,需要逻辑思维对直觉领悟出的预测或判断做验证与完善,以纠正或排除其错误的因素,使正确的认识得以确立。

(三)想象

想象思维是人在头脑中塑造过去未曾接触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有可能实现的事物的形象的思维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想象是对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排列、组合而建立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3]。创造性想象,使人类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想象力是发明、发现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指出:“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她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第二自然。”[4]因此,想像构成了创造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灵感、直觉、想象以其洒脱、敏感、奔放、新颖等形式引导创造性思维处于活跃和兴奋状态,但任何一种能会产生新颖性结果的创造性思维,最终要靠逻辑思维的调控与验证,离开逻辑思维的控制,光靠灵感思维或想象思维,创造活动是不可能完成的。泰勒和贝克等人虽然曾和魏格纳有过同样的观察和想象(即有过同样的灵感或顿悟),但最终仍停留在原来的想象水平,不能实现理论上的创新,其原因盖出于此。

二、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的是解决问题的新颖性和价值性,并通过严格的考证确定其正确性,如上文所言,既需要借助灵感、直觉、想象思维产生新颖独特的认识结果,又需要逻辑思维来分析、判断和上升,因此,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遵循其创造性思维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效率和效益。

(一)加强逻辑思维训练,促进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融合

逻辑思维是以已知的概念、定义和某种规定为思考方式,通过对思考对象进行比较、分类、判断、归纳和综合等手段,来认识事物和推断事物的思维模式。对于大学生而言,严谨有序的逻辑思维有助于保证他们认知事物的精确与优化,有助于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检验。在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各门基础性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强化他们的逻辑思维训练,培养他们运用已知定理、公式或规则进行步骤严密的推理力、分析力与判断力。专业课程的逻辑思维训练,可以根据学科性质的特点来确定思维训练方式,教学过程要注重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发挥形象思维生动、直观的优势特点,有机地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或将直觉顿悟、发散想象与思维的集中收敛相结合,达到活泼奔放与严谨条理的和谐统一,以求最佳教学效果。

(二)重视知识的积累与信息的撷取,为创造活动储存丰厚资源

知识与信息是激发灵感、诱发想象、形成直觉的重要因素。美国社会预测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论述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时曾指出:“最主要的原始资料就是信息,有了它,所有的文明和教育都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信息的作用在于沟通机构间的通信,及时反映事实,影响决策和每一个人。在今天的社会中,获得信息是最重要的事情。”[5]他的理论对当今的大学生很有启发意义,经济发展的脉搏,人才需求的动向,人才能力结构的新内涵,科技与文化发展的新成就,所有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都可能影响着他们未来的选择与发展。要引导大学生通过课堂汲取、图书阅览、网上搜寻、电视收看等多种渠道去撷取信息,开阔视野,当然,学校浓郁的学术氛围也是丰富大学生信息的终南捷径,各种各样的学术讲座、知识竞赛使信息的获得“润物细无声”。但是知识的创新不是凭借机械呆板的记忆,而要学会思考、迁移与活用。创造需要灵活运用已知知识,创造更需要突破原有知识,在“突破”时就不能受原来知识框框的限制,因此,善于忘却十分重要[6]。

(三)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拓展思维空间

创造性思维具有洞察敏锐、想象丰富、灵活多变等特点,这种思维贵在打破常规,突破障碍,改变思维的形式与方向,多渠道地、全方位地去思考问题。思维的活跃度、开放度、新颖度是整个创造活动智力结构的核心,是创造能力彰显的突破口。因此,引导大学生以全新的思维和视角看待各种问题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关键。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应侧重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积极的求异思维。敏于生疑,敢于存疑,勇于质疑是求异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不受任何框架、任何模式的约束,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禁锢,从新的角度认识问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去创造人类前所未有的更好、更美的东西。

(2)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积极主动地观察任何有价值的事物,善于在观察中思索,以求得新发现、新思路。观察得是否细腻,是否全面,是否深刻,是训练大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内容。

(3)培养创造性想象。想象力是创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欲望和创造的意象。想象的培养主要在于积累丰富形象,丰富的形象可以为想象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方向,借助相似、接近和相反等联想规律,则可以聚集形象,重组形象,创造新事物、新形象。

(4)训练活跃的灵感。专注的过量的思考是灵感产生的内在心理条件,外界信息的刺激与放松愉悦的精神状态是灵感诱发的外因,教师的机智教学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运用质疑问难、假设求证、发散求异、智力激励等多种教学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吸引学生对知识的关注,从而激发他们灵感的产生。

4.重视非智力因素发展,促进优秀思维品质形成

创造灵感的迸发,往往源于创造者的热情与对目标的执着;创造想象的新奇深邃,往往源于创造者的浓厚兴趣与心无旁骛。兴趣、志向、信心、坚持力等非智力因素,是创造活动过程中最稳定、最持久、最巨大和最经受得住考验的驱动力。科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来说,创造成就的取得,智力因素只占25%,而非智力因素则占75%。门捷列夫能在众多化学研究者中首先发现元素周期律,就是因为连做梦都在想着如何将元素有规则地排列组合起来,专注思索使然。创造是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活动,需要创造者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有强烈的自信心,特别是巨大勇气,勇于提出人所未有的观点,甚至能离经叛道,敢于冲破前人、名人、书本的束缚。有了这种有创造精神的人格品质,才会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即反“传统”思维、灵活思维、求异思维、超前思维等,能够突破各种思维障碍,追求新颖或优化答案,促使新发现、新发明诞生。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具有完善的人格,对大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形成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5.投身各类实践活动,练就社会所需创造技能

灵感、直觉、想象是建立在丰富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的。实践活动可以为这些创造性思维活动提供鲜活、直感、形象的资料信息,从而激发他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各类实践活动还为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才、提高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性活动,如教学实践活动、生产实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包括组织学生参加开展学术讲座、科技作品竞赛、科技文化艺术节和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活动等,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水平。在这些活动组织中,一方面要坚持实践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实现多侧面、多领域的锻炼;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践的创新性,提高实践的水平,每一次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1] 刘奎林.灵感:创新的非逻辑思维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2-4.

[2] 张浩.直觉、灵感或顿悟与创造性思维[J].重庆社会科学,2010(5):87.

[3] 肖云龙.创造学基础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90.

[4] 李建军.创造发明学导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0.

[5] 张建军.韩武敔.创新的素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9.

[6] 庄寿强.普通创造学[M].徐州:中国矿大出版社,2003:164-165.

A probe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hi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ZENG Li-juan,et al.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 163318,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at creative thinking from the smart drive-inspiration,intuition and imagination,and it studies on the form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ree college students'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of extremely important significance.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hi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follow the rules of creative thinking,from strengthening the logic training,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dded,thinking space expanding,non-intelligence factors training,practice activities,and other aspects,the occasion,step by step to enhance its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creative thinking.

creative thinking;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college students;creative thinking training

book=38,ebook=136

G649.2

A

1009-8976(2012)03-0125-03

2012-05-11

曾丽娟(1963—),女(汉),广西平南,副教授主要研究创新教育与文化。

猜你喜欢
直觉创造性想象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快乐的想象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