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思考

2012-08-15 00:48周军
关键词:教育学受教育者起点

周军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230009)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思考

周军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230009)

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脉络,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逻辑起点的本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入手,通过回顾研究各个时期思想政治的特点,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逻辑起点不明确的根源,并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逻辑起点提出个人见解。

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自我实现的人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相关研究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成果不多,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本身的历史短,以及学界的学者和专家的学术理念和他们自身对该学科研究的旨趣是分不开的。现阶段,一些从事该学科的研究人员大多立足于宏观的学科体系的建构,忽视了逻辑起点的问题,他们认为先建构学科体系,再寻找逻辑起点更加合理。

徐志远在《试述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思想与行为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思想与行为应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中反复论述将思想与行为这对范畴作为思想政治学的逻辑起点。

刘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初探》中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严密的逻辑机构中,它的逻辑起点只能是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高岩在《论学校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一文中指出学校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指学校道德教育的可能性、有效性的起始点和入手点是什么,分析学校道德教育的基础逻辑概念,他们是:德性、人性、家庭伦理、活动和交往,由此学校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就是由这四个逻辑概念在合乎演绎条件下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即德性可能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立论基础。

王浩在《接受心理: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和实践需求》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的接受的过程,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特点和规律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实践需求。

梁德友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人性论视角》中指出作为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价值诉求必须以人性为基础和逻辑起点。

沈江龙、沈楚在《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人,思想政治教育最本原的目的是促进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其终极价值追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缺乏人文关怀,就会缺失生命,也就缺乏了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逻辑起点。

陈飞在《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生活世界与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生活是一个现实的人的和不断生成的全面发展的世界,它分别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存在的基点和最高目标,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的人学基础,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取向。”可见作者主张“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陈殿林、王天恩在《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中将“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由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对逻辑起点研究者们的主张不一,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没有统一的观点。

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之前,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进行分析,对逻辑起点本身的内涵及意义有深刻的理解与明析的认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这一点从它的定义可以看出。概括地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这种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性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相关的理论而建构、发展的学科,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规律才能发挥有效性。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紧密相连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也失去了这门科学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单单区分上述概念还不够,我们必须对逻辑起点有明确的解析。

三、何为逻辑起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逻辑起点,抓住了逻辑起点才能开始一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逻辑起点问题是关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它对一门学科的成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不过,还是先明确什么是逻辑起点,关于这一点,黑格尔、马克思、列宁等经典作家都有其独特的见解。

黑格尔:一是起点范畴一定是整个体系得以展开、赖以建立起来的客观根据和基础;二是起点范畴应该是一个最初的、最直接和最简单的规定;三是起点范畴必须是绝对的、抽象的;四是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一致;五是起点和终点是辨证统一的;六是起点范畴与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马克思:在黑格尔基础上吸收了其合理因素,抛弃了它唯一主义外壳,最后得出商品是《资本论》的逻辑起点。

列宁:在谈到《资本论》的这一分析方法时,认为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很多在一个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一切辨证要素的胚芽。也就是说,列宁认为逻辑起点是包含复杂整体的一切矛盾胚芽的细胞或细胞形态。

在目前的教科书里关于什么是逻辑起点问题认为科学的逻辑起点必须符合以下四个基本条件:第一,要看是不是该学科最常见、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第二,要看该范畴是不是与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相互规定,第三,要看该范畴是不是该学科领域一切矛盾的胚芽,是不是该事物全部发展的雏形;第四,要看该范畴作为逻辑起点是不是同时也是历史起点。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自我实现的人

(一)自我实现的人的由来

美国心理学家Schein把人分为真实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三种,并认为从不同的人出发,其教育和管理方法应有差异。Schein认为:真正的经济人是天生懒惰的,不愿意主动去做事情,如果给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他就会好好干活,因而对他施加物质利益是教育和管理的主要方式;而对社会人不是主要动力,他的积极性发挥在于人际关系,即对象与社会关系、他人际关系的处理如何,因而,对这种人要通过良好的人际互动发挥其积极性;自我实现的人则是想做事情,做不好是因为条件不够,只要条件具备他就能好好干活,因而对于这种人主要是改善环境和条件的问题。

自我实现的人能按照实现这种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自我奋斗、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批评、自我改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以及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与经济人和社会人不同的是,自我实现的人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以自我实现的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

点合乎规律性在于:

1.只有包含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教育者的教育只是一种外因,永远不能取代受教育者的认识,内化活动和实践外化活动,内化和外化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常见的一对范畴。

内化规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将社会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动机和意识,然后再由受教育者将这些意识外化(转化)为行为并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内化要求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也使个体不仅真正地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依据。受教育者通过注意、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人,注意是受教育者对外部刺激产生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对刺激作出反应。接下来是理解过程,它是在注意的基础上对外部刺激的继续认知,即对刺激的改述、归纳和外推。最后一个过程是接受,是指受教育者对外部刺激信息的比较、鉴别、选择,最后摄取,并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融为一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过程即受教育者将个体意识转化为良好行为,并多次重复行为使其成为良好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的过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自我实现的人。在接受外部刺激后,受教育者会发现自身行为与社会要求的行为的差距,通过自我修正、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自我批评、自我改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2.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自我实现的人是教育活动得以发生发展的萌芽,由于自我实现的人是内在积极主动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融为一体,尊重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增强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只有自我实现的人才能更好地发挥受教育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受教育者借助感觉、知觉等认知形式,来认识自身思想政治态度、品德水平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激发自己参加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同时,受教育者还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

第二,受教育者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的学习,他们在教育者的启发指导下,自主地选择接受思想信息,自主地调节自己的思想活动和行为。

第三,在创造性的发挥的过程中,一方面,受教育者能够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摸索和创造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能够永远不会满足于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永远不会满意于本能式的生存,永远不会满意于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生活,而总是追求有意义的生活,积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在此过程中,人既推进了历史的发展,也改变了自己的存在状况,不断地实现着人的自我超越。在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互动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育者的激发和引导,而教育者的教育也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活动才能发挥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独立的主体平等交往,双向互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断得到进化和发展,教育者的主体性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双方共处于一个和谐、协调的活动统一体中,这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必然的走向。

那么,作为思想政治学的逻辑起点必然要从人出发,立足于自我实现的人。

3.人是历史的起点,也是历史的目的,将自我实现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能更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培育共产主义新人的学说,在社会主义的实际运动中,把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作为根本任务和现实目标。

促进受教育者潜能的发挥,自由自觉地充分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不能局限于说教,而要引导受教育者参与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性是人的本质特征,实践是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能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在实践中把自我实现同社会贡献自觉统一起来时,人的潜能才能最大发挥,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提升,个人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得到实现。在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只有自我实现的人才能发挥自身优势选择适当的途径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1] 刘近.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高教研究版,2010(1):74-77.

[2] 徐志远.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2):41-46.

[3] 高岩.论学校德育教育的逻辑起点[J].甘肃社会科学,2004(4):173-177.

[4] 陈殿林,王天恩.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5-40.

[5]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8] 黑格尔.黑格尔逻辑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Thinking on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OU Jun
(School of Marxism,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at starting point of origin of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clear from the followings from macro to micro research context,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and from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original meaning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urpose proceeded with through reviewing the study of variou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s;logic starting point; self realization

book=43,ebook=128

G649.2

A

1009-8976(2012)03-0141-04

2012-05-24

周军(1984—),女(汉),安徽安庆,硕士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教育学受教育者起点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起点
我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