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质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2-08-15 00:54左文喆王英段彦飞白金鹏
关键词:互动式专业课同学

左文喆,王英,段彦飞,白金鹏

(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第四纪地质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左文喆,王英,段彦飞,白金鹏

(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素质教育;地质专业课;教改;互动式教学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探讨了地质专业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应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根据教改实践,总结了地质专业课互动式教学模式,介绍了互动式教学过程,对教改中存在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教改结果表明,互动式教学方式是有益的,是值得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推广的。

概括地学教育的目标,一是培养一批探索地学奥秘、具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工作者;二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地质工作者。两个目标都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与我校一直秉承的“崇术重用,服务地方”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相一致的。为更好地落实这一目标,地学专业课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也应不断进行改革。特别是《第四纪地质》这门新学科,更应在《第四纪地质》授课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着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改革的目的

专业课教学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三方面的内容和能力:一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指导前提下,全新教学原则应是“因材施教,因法施教”,其实质内涵的最大特点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首要目的,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给学生以最大“自主空间”,走“学教结合”的道路[1-2]。

《第四纪地质》是我校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设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第四纪的发展演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第四纪地质学也成为近年来地球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新概念和新理论不断产生,研究方法不断完善。因此,本门课程虽为选修课,但对学生开拓视野、了解科研动态、提高综合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自2006年主讲本课程,在对2004和2005级学生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上课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课上不够活跃、课下不复习,只等考试前划出重点,突击复习,死记硬背,应付过关。考试之后,学生对所学专业课内容、研究方法、重要理论掌握甚少,能够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更是寥寥无几。

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第四纪教学不应再拘泥于让学生记住多少概念原理,更应是引导学生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求,实现从记忆式到研究性、创新性学习的转变。因此,对教学内容和形式尝试作出必要改进[3]。

根据几年来的教学体会,将第四纪教学任务定位在:激发学生兴趣、掌握基本知识、了解科学前沿、培养综合能力。课堂教学形式采用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改革的基础

为探索《第四纪地质》的教学形式,对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和长安大学的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广泛了解和学习,根据相关院校的教学经验,认为在《第四纪地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互动式教学是可行的。

本门课程难度适中。从第四纪课程内容分析,沉积物、地层、生物和新构造运动部分,与其它课程都有交叉,都有相应的学科基础,因此,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不应有太大困难;地貌部分容易理解,也适合学生们自学。相对困难的是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这是现今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领域,因此,可就这部分内容,开展专题讨论课。

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锻炼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

第四纪地质学中,许多重大工程、重大地质灾害及相关科研实例,同学们并不陌生,在教学中,可结合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环渤海地区环境变化等实例,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进行讲述[4]。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也为学生走上讲台提供了可能。同学们可通过查阅资料、准备课件等,完成上讲台的过程。在两多来的实践中,许多学生的课件构思新颖,各具特色,使任课教师也有所启发。

三、教学改革的过程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前,首先应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第四纪地质学开课第一讲,在主要介绍了第四纪地质学的课程性质和任务后,与同学们共同商定了这门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课改内容有:

(一)学生上讲台的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教学改革中,由教师讲授课本中较重要的理论,学生自己讲授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地貌部分。对地貌部分的六章内容,由教师提供部分资料,指明章节重点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六组,以组为单位,每一小组承担一章,由小组选派3~4名成员主讲该部分内容。

一般程序为:事先全组一起查阅资料、一起交流、一起完成PPT的制作。老师在学生讲课前与全组人讨论,确定内容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时间安排是否得当。

每名同学上台讲完后,老师及时点评,对老师和同学有争议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轮流发言或派代表发言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讨论热烈,有的甚至是辩论。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投入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其口头表达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提高[5]。

(二)将研究课题带入课堂

尝试将科研项目引入教学过程,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6]。如在第四纪地层部分学习时,将唐山沿地质环境调查项目中的钻孔资料,让同学划分对比,分析地层中保存的沉积特征和生物记录,分析沉积相及相变反映的气候变化、第四纪海平面变化等。

在古环境参数部分,结合横向课题,将实测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数据让同学位讨论,分析存在差异,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同位素的温度效应、蒸发效应的理解,氢氧同位变化如何反映气候变化,从而将课本抽象的东西转化成研究实例。让同学知道科学研究的过程,思路和方法,在实例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问题教学法

“老师讲、学生记、考前背”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考试一般不成问题。但其弊端也是不言而喻的。为转变专业课教学现状,开展了问题式、讨论式课堂教学。

除在讲课中经常提一些问题让同学稍事思考后回答外,对某些章节内容课前先留一至二个主要思考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同时,思考题也成为下一讲课堂讨论的主要内容。

课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查找资料文献,为论点搜集依据,并在阅读文献中完善自己的观点。课堂讨论中,对这些前沿性的科学问题,老师不发表自己的观点,只作为一场讨论的主持者。引导大家有秩序、有逻辑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课堂讨论中,如果要让同学们信服自己的观点,必须“有备而来”,有敏捷的思维,有较好的口才。在辩论中,同学们锻炼了胆识与能力、激发了灵感与兴趣、了解了科研方法,在辩论中,同学们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结合”的互动式教学非常受学生欢迎。

真正有效的教学过程却是让学生动起来,主动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只有经过思考和讨论过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四)考试形式

考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挥棒[7],考试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目的不仅在于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更需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考核的目的与教学目的是一致的。口试恰能充分展现学生的这种能力。

口试对应试者而言,从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反应能力、想象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均能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检验,经常让学生经历口试及答辩的训练,对他们毕业答辩、工作面试都是有益的。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了口试和个别答辩的方式。

从考试效果看,口试能清楚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成绩是公平的。学生们也把口试作为一次挑战,都乐于去尝试[8]。

四、教学改革的结果

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全体同学进行信息反馈,同学们以书面形式,发表了对本次教学形式改革的意见和建议,2006、2007级同学绝大多数肯定了本次教改尝试,认为教改在激发同学的主动性、锻炼学生能力、知识掌握等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深有感慨,讲二十分钟的课,从熟悉课本、查阅资料、PPT的制作到讲前演练,要花几天的时间,讲一节课真不容易,但记忆也是深刻的。

经过对学生意见的整理,结合教学过程中的自身体会,对互动式教学存在问题也进行了总结:一是学生上讲台的实践中,少数同学讲的精彩,受到同学欢迎,但多数对内容把握不准、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课程平淡,个别同学甚至照本宣科,让老师和同学感觉是在浪费时间。二是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度不平衡。因教学分小组进行,个别同学很少参与。另外,因课时有限,不可能每个人都上讲台。三是课堂中对问题讨论时,活跃的学生常常占据主导地位,内向的同学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反而会使有些同学的学习热情受挫。四是学生认为老师提供的资料不足、讲前与老师沟通少,学生准备过程中比较盲目。

针对上述问题,在下一阶段需进一步调整教改细节,让互动式教学形式更具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总之,通过对06、07级专业课教学形式的摸索,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学生对《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优于教学改革前的班级。新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9],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了综合素质;还给学生独立学习与发展的自由,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自信中感受学习的快乐。致谢:感谢河北理工大学资环学院06、07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全体同学,在他们的积极配合下,

《第四纪地质》的教学形式改革才能顺利进行。他们积极求学的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多才多艺的表现,让“教与学”的过程生动有趣,也坚定老师教改的信心。在与两届同学的合作中,也让我获益匪浅。

在此,特向我的学生们表示感谢!

[1] 赵鹏大.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J].中国地质教育,2007,(4):8-11.

[2] 许虹,李胜荣,申峻峰.浅析现代专业课教学理念与方法[J].地质通报,2002,21(12):908-910.

[3] 宋小梅,桂和荣,严家平.新世纪高素质地质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2):69-71.

[4] 林秋雁.刘东升院士—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J].中国地质教育,2009,(2):1-4.

[5] 汪龙华.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7,(5):102-104.

[6] 高桂娟.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关系讨论[J].现代大学教育,2007,(2):33-36.

[7] 龚一鸣,童金南,杜远生,等.地史学与古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2):49-56.

[8] 赵峥.新时期高等教育考试改革创新的思考[J].高教管理,2007,(12):114-115.

[9] 钱建平,冯佐海,张桂林,等.基础地质教育阶段的“兴趣驱动一实践贯通一强化能力”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效果[J].中国地质教育,2008,(3):90-94.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geological specialized course;teaching innovation;Interactive teaching

Abstract:To adapt for quality education,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reform in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about geological specialized courses.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of geological course was summarized,interactive teaching process introduced,and teaching reform pros and con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ducational reform was beneficial and worth extending.

Quality Education Being the Core Students Being the Classroom Main Part

ZUO Wen-zhe,WANG Ying,DUAN Yan-fei,BAI Jin-peng
(College of Mining Engineering,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G642.0

A

2095-2708(2012)04-0052-03

2012-05-03

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项目编号Y0925-14。

猜你喜欢
互动式专业课同学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