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重建课程教学改革

2012-08-15 00:54谷海红李富平
关键词:矿山案例土地

谷海红,李富平

(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矿山生态重建课程教学改革

谷海红,李富平

(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矿山生态重建;土地复垦;教学改革

针对当前高校“矿山生态重建”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等问题,分别从完善教学内容,增强案例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实行动态考核等方面探讨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矿山生态重建”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于矿产资源[1]。但由于粗放的发展方式,矿产资源开采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而且污染物通过迁移转化,给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居民食品安全甚至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隐患。“矿山生态重建”是针对采矿引起的结构缺损、功能失调的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借助人工支持和诱导,对其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超前性的计划、规划、安排和调控,同时对逐渐逼近最终目标这一逆向演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跟踪评估并匹配相应的技术经济措施,最终重建一个符合代际(间)需求和价值取向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的学科[2]。其实质是将人为破坏的矿山及周边环境恢复或重建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系统。

目前矿山生态重建,已被看作是我国矿山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优先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成为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等相关行业的日益关注的问题。因此,适应社会需求改善和加强高校“矿山生态重建”课程教学,尤其针对矿业工程类专业学生,增强其环境保护素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然而,分析当前高校“矿山生态重建”课程教学发现,国内可用的教材较少,课程内容尚不完善,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都较为传统和单一,缺乏实践教学,未能体现课程的特性。针对当前现状,本文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方法等方面探讨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矿山生态重建”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综合型人才提供参考。

一、围绕专业特点,完善教学内容

“矿山生态重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且科研、生产工作的开展先于“矿山生态重建”课程教育的开始,国内外矿区生态重建工作主要从土地复垦开始。我国矿区生态重建工作始于50年代末的土地复垦工作,发展于80年代后,直到现在,经历了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综合、由关注土地复垦到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等探索历程。它伴随着采矿导致的生态破坏问题不断严重及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矿山生态重建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国内“土地复垦学”于1994年首次在中国矿业大学开课,随后河南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先后开设了此课程[3]。课程开设之初,没有教材,1997年张国良教授出版了《矿区环境与土地复垦》,主要介绍了矿区土地复垦的理论、技术、管理、经济评价和法规等内容,成为部分学校的课程教材。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的关注范围从土地复垦向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重建扩展,随之出现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矿山环境工程”等相关课程。同时,这也使课程的定位、内容、教材等的需求日趋迫切。2008年,胡振琪教授等出版了矿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此书除介绍了土地复垦的内容外,还阐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技术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评价技术等内容。但此书对矿山开采和矿物加工过程中大气、水、固体废物等的污染及其防治的内容涉及较少。后来陆续出版的《矿山环境工程》、《矿业环境工程与土地复垦》、《矿业环境工程》等专著在此方面有所加强,但是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方面的内容相对单薄。此外,目前大多论著以煤炭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为主,金属矿山及其他非金属矿山涉及较少,然而这些矿山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课程教育的内容有必要不断完善,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矿山生态重建”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发展较快的学科,既涉及了广泛的基本理论内容还涉及到了较多技术应用和科研动态方面的内容。但目前这一学科发展还不成熟,可选用的课程教材也较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材,逐步完善教学内容。如对矿业工程类学生,环境类学科的基础相对薄弱,需要适当加强开采和矿物加工过程中大气、水、固体废物等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的讲授,增加学生对污染源的了解,有利于理解生态重建的理论和技术;对于环境类相关专业学生,可以适当精简污染物及其防治方面的知识讲授,着重讲授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内容。总体来看,“矿山生态重建”课程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因此课程内容的构建较为关键,对于基础理论知识应力求“少而精”,对于技术应用和科研动态方面应体现“宽而新”的原则,这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了解广泛而且较新的技术应用和科研发展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用实践中的典型事例作为例证来阐述知识和原理,是以案例为教学平台通过启迪受教育者的思维,培养其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的,使学生通过归纳或演绎的方法实现和掌握蕴含于案例中的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4]。目前,很多大学课程都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和学处于脱离状态。案例教学法是许多学生之间、许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矿山生态重建”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到采矿工程、矿物加工成成、生态学、环境科学、土地利用规划等多门学科,有些其他专业的内容学生可能没有专业基础,如对于矿业工程类专业学生的生态学、环境科学基础薄弱,对大气、水、固体废物、噪声等污染及其防治的理论知识较难理解。案例教学可以提供数据、信息和事实,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分析、讨论和总结,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从专业知识的角度理解、归纳现实问题。一个好的案例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激烈的辩论,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因此,合理选取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法的重要环节。熊集兵和岳敏[5]认为案例的选取应符合以下几条标准:(1)针对性,案例应蕴含本次课要讲授的理论知识;(2)真实性,案例是客观存在的;(3)典型性,案例应具备一定的代表性;(4)难度适中,学生能够分析理解案例内容;(5)生动性,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素材资料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6)时效性,最新的时事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案例在“矿山生态重建”教学中只是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是教学目的,所有的案例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生态重建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而进行。

三、加强实践教学,探索研究性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得到实际应用,使之真正了解矿山生态重建技术理论,并为学生深入相关科研和从事矿山生态重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初步的摸索,发现具有可行性并效果较好的实践方式主要有:(1)走出校门,深入到生态重建效果较好的重建区实地,通过实地考察和实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验证课堂的理论知识,使所学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直观,更利于知识的掌握;(2)与社会、矿山企业加强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直接参与到实习单位的科研、生产工作中,开展研究性、生产实习性的实践。尤其针对对此课程有深厚兴趣的同学,如准备在相关方向进行深造学习、打算毕业后从事此方面工作等情况的学生,可由实习单位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实践课的指导教师,建立双导师制管理机制,这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力、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改进课程考核方法,实行动态考核

课程考核,考察的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更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然而,目前“矿山生态重建”等相关课程的考核方法,多以笔试为主,对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考察的较少。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有必要改进考核方法,建立考察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体系。

“矿山生态重建”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此课程改革应建立科学的考察学生综合知识、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实践考核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除考察基本理论知识外,同时应对学生的课程表现,如课堂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过程中技能应用情况等,引入考核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行动态考核,使学生关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五、小 结

通过分析目前“矿山生态重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该课程综合性和应用性强及发展迅速等特点,本文认为该课程教学改革应从围绕专业特点和学生背景,精选教学内容;增强案例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探索研究性教学;实行动态考核等方面进行。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矿山生态重建”课程的的内容应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应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协调一致,促进社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林庞锟.矿山污染及环境破坏问题的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2010(004):44-46.

[2] 白中科,赵景逵,朱荫湄.试论矿区生态重建[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1):1998.

[3] 赵艳玲,胡振琪,李晶.《土地复垦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7):113-114.

[4] 阮洪.关于“案例教学法”的若干思考[J].江南论坛,2002,11.

[5] 熊集兵,岳敏.“案例教学法”在《环境科学导论》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027):126-126.

Reform in Education of Mine Ecological Reclamation

GU Hai-hong,LI Fu-ping
(College of Mining Engineering,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Ecological reclamation of mine;Land reclamation;reform in educ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n the current university subject of“ecological reclamation of mine”,such as not perfect enough in teaching content,not diversified in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e means and deficient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o on.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lative reform measures from elabora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intensifying casing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implementing dynamical examining,etc.,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in the education on“ecological reclamation of mine”and relative subjects.

G642.4

A

2095-2708(2012)04-0094-03

2012-05-03

猜你喜欢
矿山案例土地
我爱这土地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