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2012-08-15 00:49严菊环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体态语言语跨文化

严菊环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深入,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产生交际障碍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为了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广大的语言研究者(教学者)和学习者在言语交际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是相比之下,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语用失误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研究者们所作的研究也远远不够。

但是,在人类交际的过程中,语言并非是传递和交换信息的唯一途径。只注重语言的交际而忽略非语言的交际是一种不完全的交际。美国著名学者Samovar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有70%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手段来传递的。而Miller(1984)认为,在交际中,“只有7%的信息靠语言传递,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多达93%。”不少语言学家认为,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不一致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后者,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非言语行为是下意识的表现,更能体现人的真实意图和情感。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为非言语行为如肢体动作、身体距离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冲突从而导致交际失败的案例多不胜数。因此,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增强语言学习者们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意识,有效克服语用失误,提高他们的综合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非言语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是通过人的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相互传递信息的过程,或是通过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和手段来传递信息的过程。从广义上说,非言语交际可以分为四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语用失误这个概念是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首先提出来的,根据她的观点,语用失误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前者是语言性的,后者是社会文化性的。语用失误一直是国内外语用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可是笔者认为,忽略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是不完整的,因为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广泛存在,广泛存在于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等各方面。

2.1 体态语中的语用失误

体态语主要是指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和交流信息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比如点头、摇头、挥手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中任何一方有不和时宜的动作或姿势就有可能导致语用失误。比如,以“召唤”为例,在英美国家里,有两种手势让人过来,一种是手掌向上,手指向内招手,另一种是手心向上,用食指向内招。但是在中国,第二种手势是招人反感的,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中,这个手势是用来召唤小孩或动物的。如果对人用这个手势,对方会觉得这是对他的嘲笑和鄙视。甚至同样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也会有不同的含义。比如,用拇指和食指圈成一个圈,另外三个指头伸直,这样的手势在我们中国表示数字“0”或“3”,在英美表示“OK”,在日本、朝鲜和缅甸表示金钱,在巴西,人们则认为是对女性的引诱或对男性的侮辱。

特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赋予了体态语特定的含义,中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异同,因而体态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含义,语言研究者和学习者们都要有跨文化的意识,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文化,学习得体的跨文化交流。

2.2 副语言中的语用失误

副语言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包括沉默、话题语转换和各种非语义声音。副语言语用失误是指对沉默或话轮转换把握不当,或是对一些非语义的声音使用不当。在对待沉默的态度上,中国和英美国家的人迥然不同。很多时候,对于中国人来说,沉默是无声的拒绝。对于他人提出的不合适的问题,中国人常常选择沉默而拒绝回答。而对于英美国家的人来说,这是对提问者最大的侮辱,也是缺乏修养的表现。有时候,非语义的声音使用不当,也会引起误解。比如吹口哨,在中国,如果某男性对一个青年女子吹口哨,会被认为是流氓行为,是轻浮的表现,因而会遭人厌恶和反感。而在美国,这种行为只是赞美该女子漂亮或者对她表示好感,希望得到她的关注。

2.3 客体语中的语用失误

客体语指的是与人体有关的相貌、服装、饰品等,包括对皮肤的修饰、对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以及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以衣着为例,衣着服饰可以表现一个人的职业、社会等级、性情气质、文化修养及民族地域的风俗等,它也是非言语交际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同的着装往往传递着不同的社会信息。比如,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如回族)要求妇女戴头巾罩住所有的头发,如果不了解这种习俗,就有可能造成交际失败。从人体的气味方面来说,人们对本文化的人的身体气味往往习焉不察,而对其他文化的人的气味则非常敏感。比如地中海地区的人有大蒜和洋葱味,北欧人有奶酪和黄油的气味。在跨文化交际中,英美国家的人非常忌讳口臭、腋臭、汗臭等各种刺激性气味,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气味不太注意,吃过葱、蒜、韭菜等怪味菜后,不注意清除口中的异味,在交际的时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2.4 环境语中的语用失误

环境语包括时间信息、空间信息、建筑设计、室内装修和颜色等。环境语语用失误主要是指对于时间信息、空间信息的处理不当。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Hall曾说过,人与人之间有四种空间距离,即公众距离(Public distance,可以达到 360cm之远)、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大概由120cm到360cm)、个人距离( Personal distance,由45cm到120cm,可以伸手碰到对方,虽然认识却没有特别关系)、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 由45cm到零距离,通常是亲人、很熟的朋友、情侣或是夫妻)。也就是说,交际者会根据自己的空间模式而选择合适的空间距离。如果交际双方的空间模式不一致,交际就有可能失败。一般说来,阿拉伯人和拉丁美洲人交谈时相距较近,而日本人和美国人相距较远。在印度,男青年出门挽手同行,是表示亲密和友谊的方式。而在美国,男青年勾肩搭背则有可能会被视为同性恋。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什么时候应该保持多远的社交距离,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非言语交际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

3.1 联想意义的差异

关联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同一轮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被激活的语境要素越是相同,关联性就越大,彼此沟通所需的推理也就更少,交际也就更成功。反之,若双方内化的语境要素相差甚远,则交际所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交际越困难,甚至终止、失败。如果非言语交际行为未能顺应跨文化交际语境,那么内化于交际双方的语境就会产生偏差,甚至抵触,交际发生困难或者最终失败。这种说话者所设想的语境与听话者实际使用的语境之间的不一致、不协调,会导致误解,产生交际失误。

3.2 文化定式和民族中心主义等心理认知因素的负面影响

有民族中心主义心理倾向者往往用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衡量其他民族的行为,想当然地认为本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语言规范更正确。文化定式是把某一文化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当成该文化定式的代表,或整体文化形象的一种整体性文化取向。这种文化偏见和文化定势使得个人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自觉地以我为主,忽视对方,必然导致不同程度上的交际失误。

3.3 非言语本身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信息发出人的某一举动,可能是为了进行交际,也可能并无交际之意。而信息接受者可能将其理解成有意的交际行为,也可能理解成无意的动作。比如,中国人在和同性朋友同行时常常友好地拍拍对方的肩膀以示两人之间的亲密,这一司空见惯的动作,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往往是一种“侵犯”,让他们感到“厌烦”,这会让中国人感到莫名其妙或者无所适从。

当然,除了上述几种原因之外,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但归根结底,都是源于文化的差异。这不仅表现在语言交际上,更大量地存在于非言语交际行为中。交际者的一言一行和举手投足之间,都会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和不同的价值观。交际中不了解或忽视对方的价值观、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往往会引起误解,造成交际失败。

四、克服非言语交际语用失误的对策

4.1 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培养文化移情能力

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要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语言学习者除了学习丰富的语言知识外,更要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地学习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比如,看地道的外国名著或影视作品、阅读外国报刊杂志等等。只有这样,语言学习者才可能更深切地认识到世界的多元性,并深入了解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特征,发现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及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在拥有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的条件下,想象自己处于目的语文化背景中,重现自我,实现移情。

4.2 摒弃文化偏见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意识,极大地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一旦遇到与母语文化有差异的交际行为时,许多人会在心里觉得对方的文化习俗不可理解,在交际中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对目的语文化采取一种不容忍的态度。实际上,当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时,我们应该本着求同存异的思想,摒弃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定式、偏见,做到入乡随俗,实现顺畅交流。

4.3 理解非言语行为的模糊性、非结构性等特征

与有着严谨结构的语言交流形式不同,非言语交际没有正式的语法规则或规定的结构模式。很多情况下,交际者的非言语行为是无意识的,意义是含糊的,与交际语境密切相关。当然,非言语行为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它是和语言行为同时或交互进行的,对语言信息进行补充、抵触、调整或强调。因此,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语言学习者需要提高语言能力,更需要在掌握语言知识的条件下,理解非言语行为的模糊性特征,掌握非言语行为的使用规则,有效增强交际效果。

五、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包括语言交际,还包括内容丰富的非言语交际。我们在强调流畅的口语交际和准确的书面语交际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交际过程中许多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存在和使用。因为“非言语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注意言语交际,忽视非言语交际,只能是一种不完全的交际;只谈体态语,忽略了非言语交际行为和手段的其他方面,也是片面的”(毕继万,1999)。事实上,人们能够运用他们的行为或表现的任何方面作为使他人察觉或不察觉的交际手段。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商业活动、政治活动等各种场合下的衣着打扮、体态语言、面部表情等都会因他(她)所处文化环境的不同而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充分地了解这些差异,并了解非言语交际语用失误的表现、各种原因及对策,语言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避免语用失误,从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1]Edward.T.Hall.The Silent Language[M].Taiwan: Xiezhi Industrial Publishing House, 1959.

[2]Miller, Patrick.Nonverbal communication[M].Washington: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84.

[3]Samovar L.A, Richard E.Por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何牧春.跨文化语境下非语言行为语用失误的成因及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11,(1).

[6]焦维娅.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简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8).

[7]李元胜.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8]慕娅林.浅析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语用失误[J].南昌高专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体态语言语跨文化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女大学生体态语优化课程建构与训练技巧研究
初中英语教师体态语应用建议
跨文化交际中教师体态语研究述评
浅谈节目主持人体态语的运用艺术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关于冬天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