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高职高专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现状的思考及建议

2012-08-15 00:49张妍瑜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张妍瑜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18)

对当前高职高专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现状的思考及建议

张妍瑜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18)

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与密切,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广泛而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高校外语教学应当迎合这一人才培养需求。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理想,在涉外交际中存在诸多障碍,文章对目前跨文化交际教学现状进行了反思,指出存在其中的问题,并对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和引导提出了建议。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反思与建议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高职高专学生应具备“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根据《基本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全球化环境下,我国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外贸、旅游、文化交流等涉外交际已然成为一种广泛而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然而,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虽然多年学习英语,但在涉外交际中仍然缺乏必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法达到《基本要求》中“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有机结合的培养目标,也无法满足21世纪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拟对当前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提出反思与建议,以求更好地改善跨文化教学及加强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1.教学现状

虽然如今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课程并不鲜见,但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培养,而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层面能力的培养,却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

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客观原因,是受公共英语教学课时的限制。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当前的公共英语教学计划中,每学期平均课时为62左右,其中听力教学必须不少于总课时的1/4,再加上其余课文内容的教学以及为等级考试等所安排的相应辅导,跨文化方面的教学时间少之又少。

此外,外教教学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并不多见。长期以来,英语专业教学中,往往会有相当比重的外教课程,但在公共英语中,却并不多,而且往往以口语教学为主,占总课时的比重也非常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疲态。

至于选修课方面,笔者曾对本校参加过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采访,在对其学习目的、学习效果、教学期望等方面进行统计后,发现结果并不乐观。

2.教学症结

2.1 跨文化交际意识偏低,学习态度消极

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缺乏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真正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教学效果的干扰。

超过7成的同学在调查中认为,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教学并不重要。究其原因,学生认为毕业后用到英语的机会并不多,而涉外方面的交往更是不太可能,因此,这些学生往往采取消极的学习态度,认为跨文化教学对其英语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甚至有相当多的学生承认,选修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拿到学校要求的学分。

2.2 基础薄弱,心理障碍,无法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绝大多数高职高专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由于应试教育的沉疴,基础较差,跨文化意识不足,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薄弱。举个典型的例子,每次在第一节课和学生打招呼时,学生们总是用“Good morning,Teacher (Zhang)!”来打招呼。事实上,在英语文化中,teacher基本上是不能作称呼用语的。

另一典型例子是对“How are you?”的回答。绝大多数学生会下意识地回答:“Fine,thank you.And you?”,基本上不会有人回以更地道的表达:“I’m good.”

同时,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在涉外交际中存在交际障碍,究其原因,很多人坦承“不自信”。这当中,有很大原因是源于“陌生人心理”。

“陌生人”最初用于指同一文化成员与所属文化的离异感,后来也用于指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陌生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彼此间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兴趣等多方面因素的差异,往往很容易产生紧张不安、猜疑戒备等心理上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学生因为缺乏跟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因此往往会有一定的交流障碍,加上不少学生对自己语言能力的不自信,交际的有效性便受到很大的影响。

3.教学反思

多年来,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主要强调向学生教授语法知识和相关语言技能,但对如何引导学生吸收相关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知识以及拓宽知识面等方面,却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比如说,大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可能对于圣诞节耳熟能详,但对于《圣经》这一西方文化的思想基石却知之甚少。这种深层次文化输入的缺失,使学生无法在课堂中获取足够的文化知识。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不具备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该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在交际时就很难说出恰当、得体的话语,在跨文化交际中遭遇失误和障碍。

此外,部分教师对于相关文化和课外知识的输入也相对贫乏、层次较浅。公共英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很难有固定的时间进行个人的进修;另外由于经费问题,教师出国进修和培训机会较少,也很难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养。

同时,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一来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英语教学班级普遍人数偏多,不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二来因为怕麻烦或不愿意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即使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立体化多媒体教材,很多的教师仍然选择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上。教师以讲解课文、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难以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最后,还有更让人忽略的一点,那就是外语教学中对于本土文化的导入和渗透不够。

目前,英语教学中多以介绍西方社会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为主,而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及如何用目的语表达介绍的重视程度却还远远不够,教师对于中国文化在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可能知晓对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如何度过,却无法向对方简单地介绍我国传统的“七夕”和中秋。中国本土文化的缺失使学生在与西方人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介绍力不从心,达不到交际和文化传播的双向目的。

4.教学建议

4.1 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

要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作用。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文化素养,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提升自己,以应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挑战。如广泛阅读外文报纸杂志,多读希腊神话、莎士比亚的著作以及《圣经》等来了解英语文化渊源、风土人情、社会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学术资源,开展文化讲座、理论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使自己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外国文化,更好地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

此外,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了解及如何用目的语来表达,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只有通过两种文化的双向输入,才能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双向交流,减少交际的障碍。因此,教师在进修目的语文化的同时,也应对本国文化有相当程度的熟悉与了解,必要时,也应予以进修。

4.2 通过文化教学的导入和渗透,改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方式

受课堂教学内容所限,公共英语教师一般需要完成一定的书本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及时向学生进行跨文化教学。同时,教师也应因地制宜将中国文化渗透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两种不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来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便于引起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亲切感,同时也易于让学生在两种文化的对比中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别。如在教材中涉及到西方节日时,可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习俗做法,并与中国传统的节日进行比较,比较二者产生的渊源、演变过程以及不同的作用等,让学生有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

上听力课时,也应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活泼自然、充满生趣的文化视频资料,充分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文化体验和认知,提高学生对跨文化教学的兴趣。

另外,文化表达方式和礼仪也需要强调。比如英语文化中对于建议往往以间接或者委婉的方式提出,避免强加于人,以表示礼貌。因此,提建议的方式常表现为:“Why not do…?” “What about…?” “Shall we…?” “Would you like to do…?”

而中国文化中,尤其是熟人、朋友之间,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千万不要做……”,“这事应该这么做……”等等。如果学生知道这一现象,在对话中可能就会避免出现使用“You should eat more.”这样生硬表达的句子,而会用更加礼貌的说法“Would you like to eat more?”。

这些跨文化知识的传授,会促进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避免出现尴尬和交际失败的情况。

4.3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营造跨文化交际的良好氛围。

此外,教师还应利用课外时间进一步拓展学生跨文化学习的空间,努力为学生营造跨文化交际的氛围。比如说,可以在课后向学生推荐跟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阅读,鉴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应尽量选择篇幅较为简短、时效性较强的、地道的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政治、经济、历史、习俗等情况,进行跨文化输入。

另外,还可以开展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专题讲座或讨论,如关于希腊神话的专题讲座,系统介绍希腊神统以及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的深层影响,同时将其与中国上古神话进行比较、讨论,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兴趣,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结语

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势必会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在实践中,它也成为制约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提高的瓶颈。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正确认识文化导入的重要性,通过教学内容的改进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善,促使学生熟知英语文化,提高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1] 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 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和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3] 高小姣,李晓琳.高职高专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教育引导[J].教育与职业,2010,(26).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刘利平.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7] 罗承芳.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

[8] 张莺.对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20).

A Countermeasures Reflection on Current Cross-cultural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Yan-yu

With a more frequent and close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widespread social phenomenon in Chinese society and task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ith a new language skill training.However, most of ou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some communicative problems and therefore are not good a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skills.This article aims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with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n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s reflection

G71

A

1008-7427(2012)04-0022-02

2012-02-19

作者系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