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束带综合征11例诊治分析

2012-08-15 00:5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束带字型血运

张 剑

(赤壁市蒲纺医院骨科,湖北赤壁437300)

上肢束带综合征也称环状束带综合征、绞扼轮综合征等,早期发现早期松解是治疗此症的关键。我们对上肢束带综合征患儿采取“Z”字型切开一期彻底松解,分析手术效果,探讨上肢束带综合征的分型以及诊治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8月至2009年8月间,我科共收治上肢束带综合征患儿11例15处。其中男性患儿7例9处,女性患儿4例6处;年龄3~36个月,平均9.5个月。参考Shenanigan等[1]对下肢束带综合征的位置分区,将上肢束带所在位置也分为4个区。1区为肘关节以上区域,2区为腕关节至肘关节区域,3区为腕关节至掌指关节区域,4区为手指区域。根据束带所影响的解剖层次,将其严重程度分为四度。Ⅰ度束带累及皮下组织;Ⅱ度束带累及深筋膜,患肢血运良好;Ⅲ度束带累及程度超过深筋膜,患肢出现水肿,肢体功能损害;Ⅳ度束带损害血运,患肢坏死脱落,自截。本组2区12处,4区3处;Ⅰ度1处,Ⅱ度5处,Ⅲ度9处。

1.2 手术方式

全麻后患者仰卧位,在狭窄处做“Z”字型切开,根据瘢痕狭窄范围切开后逐层松解。Ⅱ~Ⅲ度的狭窄,往往需要探查深部组织、神经、血管等,根据卡压程度,做出相应处理。缝合时,皮肤按“Z”字型缝合。

1.3 治疗效果评测

良好:狭窄根除,无痛,无血运不良,活动良好。一般:狭窄解除,皮肤轻度狭窄,不影响血运,常规运动无障碍。差:局部狭窄未完全解除,神经、血管等仍有受压症状,血运有影响,活动受限。

2 结果

本组患儿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个月。治疗结果良好9处(60.0%),一般5处(33.3%),差1处(6.7%)。

3 讨论

束带综合征的病因尚未明确,有学者Greene[2]认为可能是羊膜系带所致,现国内外学者基本认同此观点。环状束带多位于皮下,深达深筋膜甚至骨膜者很少见。根据我们的分度原则,Ⅰ度的患儿可以在观察随访下行保守治疗,不一定需要手术,跟家属谈话后,可根据家属之意愿行“Z”字型松解,仅限于皮肤层;Ⅱ度及以上患儿多采取手术治疗,切除环形狭窄,皮肤“Z”字型松解,恢复局部正常血运;Ⅲ度患儿除上述手术外,还需要对深部组织进行探查、松解,有明显狭窄的血管可以切除后再次吻合,以解除局部狭窄,神经、肌肉及肌腱等组织可能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得到代偿恢复,不予以切除修复。Ⅳ度患儿则予以坏死肢体切除,本组尚未出现此种病例。

在以往的手术方案中,因考虑到一次性环形切除可能会影响到肢体远端的血运,而针对此种病例采取2~3次逐步切除。在我们切除的病例中,通过对切除组织的病例检查发现,切除组织中不含血管组织,也就是环状束带中无通往肢体远端的血管,一次性切除不会影响到肢体远端的血运,因此,我们提倡此种病例均应一次行手术根治。

环状束带对组织的损害是双重的,即对深部组织的压迫和使远端组织的筋膜室压力的升高。我们在临床病例的观察中发现,在2区Ⅲ度的患儿中,此现象尤为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患儿远端肢体的压力逐步升高,有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因此对于此种病例,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对深部组织的探查要仔细,要充分减压,即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也要预防患儿在生长过程中再次出现卡压症状。

[1]Shenanigan SP,Kuok KN.Resistant talipes equinovarus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constriction band syndrome[J].J Pediatr Orthop,2000,20:240

[2]Greene WB.One-stage release of congenital circumferential constriction bands[J].J Bone Joint Surg(Am),1993,75:650

猜你喜欢
束带字型血运
指尖血糖监测判断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血运的临床效果
一种手外科血运观察指示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手术治疗
“工”字型气体静压主轴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男扮女装”来取暖
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腔镜直肠癌全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设施克瑞森无核葡萄“厂”字型架式栽培关键技术
冬小麦“井”字型播种模式的研究探讨
可调节胃束带减重术失败后修正手术的选择
“一字型”折叠翼展开试验与仿真验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