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2012-08-15 00:46贾玉寒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平整度摊铺沥青路面

贾玉寒

(河北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1 事前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施工的事前质量控制主要从质量管理体系、质检工作人员以及施工材料和资料准备等方面着手,做好核查与规范工作,为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首先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有效的质检体系,制定相应的分级责任制以保证工程的质量,有利于质检工作高效的运转;同时辅以相应的建立验收制度,以便于质检班组间自检、互检、专检以及工序交接。其次是通过强化质检技术和相应质检措施、配备先进仪器以满足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并加强质检效率;适当地培养质量测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为高效的质检工作提供良好的保证。工程总工主要负责组织施工图纸熟习、设计交底以及图纸审查工作。只有切实掌握沥青路面施工要求与技术标准,才能更好的实现高效的质量控制管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分析沥青路面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如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和铺筑质量,特别是压实度、平整度以及沥青混合料铺装离析等,拟定改进措施,通过PDCA循环达到质量管理目标,即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平整度小于0.6 mm。

2 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工地实验室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等;其中技术质量控制属于过程控制的重要部分。

2.1 施工工地质量试验室

施工工地质量试验室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它可为质量控制提供重要数据。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备案审核认证,为质量控制工作配备标准适用的试验设备以及相应的试验检测工程师、试验员。施工工地质量试验室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即是按照规定频率选取现场原材料试样,进行质量检验,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使用。在控制材料质量时,沥青的质量是控制重点,现场沥青材料质量一般由工地试验室取样,对照原厂配发的出厂检验单以及质量合格证进行对照检验,并将样品进行统一标签后留样封存,经检验粘度等指标完全符合规范要求方可接收,确保沥青指标优良,符合规范要求。

(2)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主要分为目标设计与生产配合比设计两部分。首先应该进行目标设计,通常将适量的工程材料按照矿料级配范围确定沥青混凝土的矿料级配,再选择几组不同的油石比将材料拌合。在成型温度下,采用马歇尔方法按规定的条件成型试件,确定最佳沥青量。其次是生产配合比设计,第一步要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先要提取目标配合比设计所需的最佳沥青量(即0.3%左右)进行马歇尔试验,再综合拌和机取样试验结果来确定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所对应的最佳沥青用量。沥青混凝土正式施工前要作不少于200 m的试验段,最终确定机械设备类型、最佳组合方式、松铺系数和碾压遍数,验证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

(3)沥青混合材料的拌合:拌合场专门配一名试验员随时检查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如混合料温度过高、过低必须废弃。

(4)钻芯取样:普通沥青路面第2 d取样,改性沥青混合料碾压完成后第3 d取样,由试验员进行压实度、厚度、孔隙率的检验。最后还要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人员,经核实符合规范要求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现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来研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高程、平整度、基层强度的核查与控制:基层与沥青面层的强度、平整度相互关联的,沥青透层施工前要对基层进行认真检测,对高程偏高超过规范要求的点位,要进行铣刨处理,防止影响沥青路面厚度;对因行车造成的坑槽,须提前用沥青混合料进行补平,然后进行透层施工。

(2)沥青透层施工前必须对下承层用机械清扫车进行清扫,配合人工清扫、大的鼓风机进行吹风,清理干净后方可喷洒透层;对搭板表面要进行水洗和必要的清理,保证一定的粗糙度和平整度,达到沥青路面和结构物的有效结合。

(3)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检查:沥青混合料应拌合均匀,无花白料、结团、离析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混合料的温度。对现场虚铺厚度、各施工工序温度要随时测量,以保证施工质量正常、稳定。

(4)沥青混凝土在运输与摊铺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须要在运输车侧板与底板表面涂抹上比例为1∶3的薄层油水混合液,并用篷布覆盖材料面层。一般来说,材料运至现场时,最好保证沥青混合料温度高于150℃且改性沥青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65℃。

(5)沥青混凝土摊铺过程中厚度与离析控制:为了保证摊铺机能通过传感器来控制标高与平整度,须配备具有自控装置以及非接触式平衡梁基准高程控制上面层的整平板。进行施工时,要均匀、缓慢、连续不断地进行材料的摊铺,且速度均匀应尽量控制在2~6 m/min以内。另外,为了保证摊铺后材料没有明显离析痕迹,应在摊铺的同时适当调节熨平板的加宽连接。

(6)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碾压、接缝控制:在初压时,多采用双驱双振压路机进行碾压,最好连需进行两次;在复压时,多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须重复碾压2次;在终压时,多采用双驱双振压路机进行碾压,最好重复2次。在碾压过程中技术监测人员要注意监测平整度,并将跟踪数据分析结果传达于施工人员,监测其将不平整的路段高点在其表面温度降到90℃之前进行再次碾压修复。

横向接缝:横向接缝多平接缝,一般用于是当由于摊铺工作中断或第2 d恢复施工时,沥青混凝土末端冷却时或施工中断长时间后恢复施工时。横向接缝施工的第一步是确定接缝位置一般定在已铺路面的尽头,接着用锯缝机切除多余的材料,再镐刨成毛茬材料。在接缝完成后,还要将部分压实路面预热软化以粘结新旧混合材料,在缓慢地启用摊铺机来调整松铺厚度,继而用压路机先横向再纵向将接缝路面碾压为一个整体。

纵向接缝:一般来说纵向接缝主要有热接缝和冷接缝两种方式,由于沥青路面施工时会用到多台摊铺机进行梯队作业,多选择热接缝进行施工。如果必须采用冷接缝时,需要加设挡板或切刀以保证接缝处的齐整度,若材料未冷却,可利用镐刨切除的方式进行接缝施工作业,注意要在边缘处保留毛茬。清理裂缝边缘后再进行另半幅施工作业,并在相应位置涂洒粘层沥青。再进行摊铺时的碾压作业时可预留10~20 cm,在摊铺作业完成后再整体碾压。同时在纵缝碾压过程中热接缝应采取1/2轮宽跨缝碾压法;而冷接缝时,应先新铺层10~15 cm,再反复移动(10~15 cm)碾压;注意碾压作业完工后,要适时核查,再利用钢轮压路机进行棱角处理。

3 事后控制

在施工作业完工后,沥青会自然冷却,待其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能通行,切记不能洒水降温。对于沥青面层的事后防护措施主要交通控制,路面清洁,污染防制,或在面层铺设土工布。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检测标高,对局部出现的离析要人工筛料弥补。用3 m直尺逐段丈量平整度,尤其对接头、摊铺机停机、压路机换向等薄弱位置进行重点检测控制,必要时进行横向碾压以达到施工所要求的平整度。

4 结论

通过对沥青路面施工全面、全过程的控制,重点控制好沥青路面施工的关键点,达到沥青混凝土面层平整度σ<0.6mm质量目标,提高了沥青路面的行车舒适性和耐久性。

猜你喜欢
平整度摊铺沥青路面
环氧水磨石湿法摊铺与干法摊铺的对比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探索
探讨道路施工中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桥面施工中平整度的控制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的研制
单机全幅摊铺在广乐高速LM5标的应用研究
如何让你的摊铺业务获得增长
基于Matlab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公路改造中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