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走向何方?
——基于审计“免疫系统”论

2012-08-15 00:52梁海燕
关键词:免疫系统内审审计工作

梁海燕

(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安徽 蚌埠233041)

高校内部审计走向何方?
——基于审计“免疫系统”论

梁海燕

(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安徽 蚌埠233041)

由于高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化和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对高校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落后的内部审计已经无法适应如此迅猛发展,高校内部审计究竟该走向何方呢?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这一重要理论命题,给审计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可供思考的方向。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入手,基于审计“免疫系统”论,阐述了在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实践中如何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目标。

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论

一、引言

刘家义审计长曾说:“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的肌体一样,必须有一个‘免疫系统’来保护它的健康、安全。审计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免疫系统’。因此,预防、揭示、抵御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各种病害的功能,就落到了专门的监督机构——审计机关的头上。”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高校管理机制的重要职能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促进高校完善管理、规范高校财务运作,维护高校资产安全、保障高校利益、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高校内部审计一直存在诸多不足和一系列问题,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免疫系统”论的提出,无疑为雪中送碳,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创新。

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遇到问题

(一)审计观念尤其落后

由于高校内部审计起步晚、起点低等原因,导致了高校内部审计的审计观念落后。总是认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就是监督而非服务等落后观念,内部审计工作就是挑毛病、内审工作流于形式大于实质、内审工作无足轻重等认识偏差或认识误区。这些落后思想和认识问题,非常严重地制约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及进一步的发展。

(二)审计业务领域较窄

我国高校内审部门的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教育体制创新,很多高校由原来单一的国家拨款办学,变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等筹措资金办学,经济活动愈加频繁和复杂,各种独立核算单位日益增多,许多办班培训、成人教育、咨询服务等创收逐年增加,并且后勤部门逐步社会化,校办企业、有偿服务越来越多,高校内部审计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应该多样性。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基本上都还是围绕审计财务收支的合规性,沿用的是传统的查账方法,审计焦点一直是放在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上,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有关的法规和制度进行业务处理,内审工作偏重于监督,几乎完全忽视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忽视从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止风险等角度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等全方位审计。由于只强调监督,比较注重查错纠弊式的审计,而很少考虑如何真正的为单位增效,如何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因此就人为地限制了内部审计的业务领域,从而导致审计范围狭窄、效果较差、深度不够,内容单一,严重的还造成领导人员与其他一些职能部门的反感与抵制,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被动和危机之中。

(三)制度建设滞后

近年来高校迅猛发展,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已经难以适应现代高校管理的需求,必须及时进行改革来支持工作。但在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过程中,制度规范的建设显得尤为缓慢,严重滞后于审计实践的需求。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脱胎于财务审计,有关财务审计的业务规范、审计业务管理等方面制度比较齐全。但在逐步扩大发展的审计业务范围中,一些相关的业务操作缺乏正规的规范和制度指导,只能凭经验在摸索中前行。例如适合高校领导人和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及评价体系、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办法、高校内控审计等制度还有待健全与完善。还有基于审计全面风险管理导向模式的高校全面风险管理审计制度规范在绝大部分高校审计部门还只是一个概念。

(四)审计技术手段落后

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一直沿用的是人工实地现场审计,主要以投入大量的人工劳动为主要手段来开展审计工作。在信息化高度及全面发展的当今社会,高校已经普遍实现了财务与会计管理电算化,大多数高校甚至实现了财务管理的网络化,快速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及手段,要求审计技术和方法跟上财务管理手段的发展。但是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无法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相比。例如大部分高校还未普遍使用IT网络及相配套的审计软件来进行内部审计,也没有实现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交流。这就直接造成内审工作的深度不够、范围受限、作用层次低,较严重地制约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及质量,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风险。另外高等院校作为国民教育平台和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一定要做好表率和带头作用,因此高校内部审计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更是显得刻不容缓。

三、雪中送碳——基于免疫系统论

(一)重视审计队伍建设机制

审计免疫系统要想发挥作用,一定要有专业强大的审计免疫系统医生队伍——内审人员,来增强战斗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是增强高校内部审计自身动力和活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首要条件。审计队伍建设首先是要改革人员的进出机制,内部审计机构不是在岗人员的养老院。必须严格实施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及退出制度,严格按规章选拔具有一定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的高校内审人员。与此同时加强高校内审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与后续教育,确保审计人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持续提升业务技能,实现内审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高校内审激励机制,要积极倡导正向的精神鼓励,并辅之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要为内审人员职业规划的实现提供平台和机会,打通内审人员的职业通道,根据工作绩效等标准给予审计人员晋升及晋级机会,以拓展内审人员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与发展空间。并且,为了丰富内审人员的生活,可以适当建立内审机构的活动基金,在物质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再次,还不能忽视内审质量控制机制,即内审自我健全监管机制,据以约束内审人员的业务行为。把焦点放在提高和确保审计项目质量上,建立完善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要具体对每一个审计项目进行整体评价,坚持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奖罚分明,以确保高校内部审计队伍职责的充分履行。

(二)改变落后的内部审计观念

高校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首先就是要大胆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地树立科学的高校审计观念,来为审计工作提供行动指南。刘家义审计长的审计“免疫系统”论指出“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那么高校内部审计就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中的“免疫系统”,因而高校内部审计应坚决树立起“免疫系统”论的审计观念。高校内部审计也同样具备审计“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即防御功能、自稳功能、监视功能。防御功能主要体现在高校内部审计自身具有抵御内外部侵害的功能;自稳功能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审计具有检查和披露高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规、损失浪费,以及制度、体制、机制等问题,并进而有利于发挥清除危害解决问题的功能;监视功能主要是体现在高校内部审计具有深层次分析问并能够预警问题的效能。另外高校内部审计的防护性和建设性作用,也是审计免疫系统论的一个非常具体的表现。高校坚决树立内审“免疫系统”论的审计观念是对高校内部审计本质认识的持续深化与创新,是高校内部审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改变审计模式,拓展审计领域

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就必须转化传统的审计模式。具体分析来讲,必须要实现五个转变:在审计导向上,实现由传统的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在审计内容上,实现由原来的以财务收支查错防弊为主型向以全面风险管理为主型转变,在审计实施时间上,由原来的事后为主型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审计转变;在审计需求动机上,实现由原来的外向型需求向内向型需求转变,把高校内部审计真正变为学校内部“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的需要;而在审计目标上,实现由原来满足“摸清家底、核实盈亏”低层次型向加强学校资产资金安全的高层次型蜕变。

在实现五个审计模式之后,审计内容也要作相应的拓展来适应。目前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仅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建与修缮工程审计三个领域,审计资源分布状况大致为:“1:6:3”,审计领域十分狭窄,对其他重要领域的审计工作基本没有触及。要想高质量地全面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就必须拓展审计领域,把审计的范围延伸到内部控制、预算执行和决算、管理和绩效、专项资金以及采购比价等方面。这样赋予内审更大的责、更广的面,和更高的层,在深化和拓展审计监督范围和业务内容以后,才能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为高校持续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四)充分加强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审计部门作为高校的管理职能部门之一,应该根据本校具体的内审领域和审计类型,制定相关的审计办法、规章及制度。

1.制定好制度。学校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工作需要,按照“科学、公正、可操作”的原则,协同人事、组织等职能部门逐步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并通过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的制定,促进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制度的制定应当要选择具体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操作性强,满足“科学、公正、可操作”原则。例如:东南大学“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特殊专项)财务审计监督办法;浙江大学的审计“三涵”“两制”提高防范经济风险的能力;武汉大学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等等。审计的规范化需要健全的审计制度,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力求每项制度的建立既能发挥审计预防作用,并且更能与其他各项制度紧密联系,从整体上共同发挥审计的预防作用,以形成有机、有效和健全的审计免疫系统。

2.运行好制度。制定好制度后,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和执行,则一切制度只会变成一纸空文,只能是一种无用的摆设。约束和规范行为是制度的主要功能,审计防御作用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约束力的强弱。首先,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要建立审计工作考核评估制度,审计人员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公正、严格”原则,在审计工作时作为规范行为标准,同时又能发挥审计的威慑作用,从整体上提高审计监督的效能。其次,内部审计人员从学校大局上评估被审计的各个职能部门的绩效,促进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协调与合作,强调管理过程中的合作性与自主性,充分调动被审计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制度监管的合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审计制度的制定、运作和执行为高校经济的免疫防御系统构筑了一道道风险防线。因此应当成为高校制度化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并对高校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创新审计实施方法

面对社会全面高度的信息化发展,高校内审人员必须紧跟信息化的浪潮,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高校审计效率、效果和发挥免疫系统作用的有力工具。由于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一直沿用的传统的高校审计模式和方法,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需求的多层次化、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的需要。高校审计部门必须坚决树立建立信息化审计的观念,清楚了解到审计范围非财务化、审计对象的电子化、审计方法是海量数据的系统分析与比对。高校审计信息化首先要去解决的是基础建设,从制度建设、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几个方面着手,打好根基,逐步跟进。尤为关键的是制度建设,为审计信息化的操作提供统一的规范指南,遵循“可操作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原则。同时要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AATs),它是审计实务的一场重要的审计技术与方法的革命。高校内部审计必须加速推进CAATs,实现高校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适时化、经常化、全面化,特别要关注的是联网审计,它是使远程的审计信息化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另外要借鉴CPA审计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风险评估、抽样审计、内部控制测评等审计方法,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多维分析等审计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结合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必将极大地同时提高审计效率、效果和质量。审计“免疫系统”论为高校内部审计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它也必将引领高校内部审计走出一条健康持续发展之路,为高校的科学管理、规范建设、风险防范,和高校治理等方面发挥持续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高校内审人员应该积极摈弃单纯以监督为主的传统的审计观念,逐渐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以服务为导向的观念,再配合“免疫系统”论,培养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宏观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服务意识,抓住高校教学、科研的中心和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其综合经济监督、评价和控制高校经济活动并为高校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的重要职能,确保高等教育目标更好更快的实现。

[1]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

[2]王会金,王素梅.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建设: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3(2):17-22.

[3]赵保卿.“免疫系统”论与审计的预防职能[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5).

[4]段涛.高校内部审计的资源配置与优化[J].中国审计,2010,(9).

[5]朱靖娟.教育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实现的路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5).

猜你喜欢
免疫系统内审审计工作
身体的保护伞——免疫系统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保护好你自己的免疫系统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Staying heal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