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会导向的民营企业生长模式研究

2012-08-15 00:52付锦峰
关键词:机会民营企业导向

付锦峰

(河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系,河南郑州451191)

一、问题的提出

民营企业是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群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企业其经营管理思路各异,成长的路径也有所不同。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为企业发展开拓了巨大空间。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史较短,受资源条件及经营环境的限制,机会导向生长模式在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得以普遍应用,由此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机会导向反映了企业对市场机会的敏感程度与反应能力,主要表现在企业热衷于对市场热点的追逐,不断地从一个经营领域进入另一个所谓的热点经营领域,以寻求新的发展和增长空间,呈现出较强的投机色彩。在我国的经济转型期,不少民营企业利用特定时期的市场机会或市场空间,不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力决定是否进入某一个领域,而是盲目跟风,什么赚钱干什么,以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样的经营方式,在不同时期制造出了不同的投资热点,如房地产热、矿产资源热、电子商务热、证券投资热等。

民营企业的成长,在某种程度上会更多地克服企业自身资源的限制,而将主要关注点放在外部机会性的创业成长上,由此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1]对机会的敏感和追求是企业创立的基础,但不理性的做法会带来各种不良后果。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近一百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不包括个体工商户),中国民营企业的死亡率高达70%—80%,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不到10%。[2]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高死亡率、低生命周期、低成长率等突出问题,机会导向生长模式的不合理运用是重要原因之一。采取机会导向发展模式的企业,只有极个别的能把握这一模式的内在规律而生存下来,甚至抓住机遇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成长为大企业,但绝大多数企业难以适应新环境、新模式的要求,倒在了前进的道路上,成为机会导向的牺牲品。

二、机会导向生长模式存在的基础

民营企业在我国的成长历史较短,由于资金、能力、渠道、政策等因素的制约,经营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民营企业的成长更多地表现为机会性成长。民营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站稳脚跟。

1.中国经济转型期创造了大量的机遇

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是转型经济的重要特征。[3]中国经济转型期蕴含的巨大市场机会,造就了大批企业家。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政策、法律法规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市场需求变动迅速,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样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带来了大量的市场机会。在市场机会和利润的驱使下,企业扩张的欲望就更强一些,并带有极强的随机性和投机色彩。[4]

2.企业实现经营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

创业者的创业活动是基于机会导向的,他们通过发现、识别、开发市场机会进入市场,实现机会的市场化。在企业创立之前,机会的识别相对占据更主要的地位,企业创立之后,机会的开发则成为企业经营的重点。[5]不少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市场缺乏深入的了解,所选项目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往往是先干起来,走一步看一步,没有长远的考虑,希望在创业过程中寻找和发现更好的商业机会、更适合的项目。对于这些民营企业,机会导向也是为了企业发现更好的商机,在不断尝试中主动捕捉适合自己的经营项目,逐步明确业务领域和经营模式,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3.追求高额利润的内在心理需求

追求利润是资本的基本属性。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市场需求的迅速膨胀,为企业提供了获取高额利润的市场基础,制造了无数的财富神话,也刺激了人们追求高额利润、快速致富的欲望。一些民营企业在原来的业务领域难以获得更大的突破或者高额利润时,就会选择进入高成长、高利润的行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空间。许多民营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以利润为导向,什么赚钱做什么,什么利润高做什么。

4.企业被动转型,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每一个企业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发展瓶颈的制约,只有突破瓶颈,才能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进入成长瓶颈期,在发展中面临某种威胁,市场需求难以增长甚至下降,基于人才、技术、能力等的限制,在原来的经营领域无法获得突破时,一些企业就采取防御型策略,寻找和进入其他业务领域以求得新的发展。这种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是企业在原有领域难以突破时的无奈之举,但也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成长机遇。机会导向战略旨在通过企业的产业市场选择、定位和运作获取市场机会,建立竞争优势。[6]

5.民营企业具有较灵活的体制基础

民营企业天生就是市场的产物,市场属性强烈,经营机制灵活,对市场机会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在治理结构方面,民营企业的产权基本上为个人或家族控制,多采取家长制的管理模式,决策的自主性大,经营机制灵活,来自外部的制约较少。在资产方面,民营企业多是“轻资产”经营,业务领域的转换成本相对不高,“船小好调头”,资本的流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自主性。因此,民营企业在市场机会的把握和开发上少有约束,更容易投资新的项目,在适应快速变动的市场需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机会导向生长模式隐含的风险

机会导向生长模式是很多民营企业的选择。同其他模式一样,这一模式也有两面性。在企业经营中如果抓不住本质,就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甚至把企业引向衰败。采取机会导向型战略的公司一般生命周期比较短,或者说在发展中比较容易失败。[7]

1.机会识别的风险

发现了市场机会,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功;别人在该领域成功并不意味着自己也一定能够成功。有的市场机会因为存在一定的缺陷很难市场化,或者市场规模不大,没有投资价值。如果缺乏科学的评价,盲目进入这样的领域,就会使企业陷于被动。并非所有机会都适合每个企业。看到别人的高额回报,不去理性判断市场机会与自己是否匹配,不去分析对方成功的因素,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条件就盲目跟进,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2.企业资源与能力提升滞后的风险

因为机会永远导向不相关领域,所以机会导向的结果是走向不相关多元化。[7]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各种资源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提供相应的知识、经验、信息、技术、人才、能力、资金等的积累和支持。企业的市场表现与生存状态是企业资源实力的体现,是企业资源整合与市场机会有机结合的体现。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企业扩张时往往会追求高速度、快节奏、大规模,追逐各种热点,不断扩展企业边界,求大求全。一些民营企业在投资时极少关注资源和能力状况,导致发展战线过长,各经营领域之间难以产生协同效应,往往顾此失彼,难以获得规模效益,过度消耗企业资源,背上更大的包袱。企业进入的行业领域如果不与自己的资源及能力相匹配,就会使企业陷入“机会陷阱”[4]。

3.经营方式转换的风险

机会导向型的企业重视市场机会的发现和识别,更敢于冒险。许多中国企业家对自己的运营能力过于自信,认为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在一个行业获得成功便可以在所有的行业里都获得成功。[8]企业经营初期的成功会助长企业家的投机与扩张心理。然而,市场有自己的运行规则,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不同行业在市场、环境、运营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对新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忽视这些差异的存在,忽视企业资源和能力与市场机会匹配的不协调性,在新行业中仍采用原来的经验、经营思路和经营方式,就会存在极大的经营风险。同时,市场热点往往吸引众多的关注者和进入者,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导致投资过度,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企业在进入新的领域后,发现现实情况与最初的预计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经营管理上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各种问题和矛盾十分突出。

4.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风险

市场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企业只有将有效的机会追求行为和有效的优势追求行为结合在一起,才能不断创造价值。[3]企业在生长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发展瓶颈,只有打破瓶颈,实现突破,才能获得发展,并逐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不进行经营管理资源与经验的积累与提升,企业是很难成功的,也是难以长久的,更不可能做大做强。不少企业受资源、能力的限制,在原有领域难以突破瓶颈的制约,实现新的飞跃,不断转换经营领域,其结果是,虽然做了多年,涉足多个行业,但是仍然没有清晰的主业,没有获得突破制约因素的能力,更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缺乏战略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四、结论

企业采取机会导向的发展模式无可厚非,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在于机会导向本身的不合理,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如何实现企业资源与经营环境、市场机会的有机结合。早期的民营企业因其特殊的生存环境,把握住市场机会就意味着成功。目前,企业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在不断完善,社会经济结构正进行着深度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必须走出盲目的机会导向的误区,不断增强和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科学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式,引导企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战略的本质在于选择,选择企业的发展方向,选择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针对机会导向生长模式的特点,民营企业在市场机会的巨大诱惑面前应该保持清晰的思路,审慎应对。第一,民营企业在考虑进入新的经营领域时,要透彻了解和分析市场机会的特性,理性分析该业务的市场状况、发展前景、制约条件,企业的资源能力是否与之匹配,企业的进入策略与企业现有业务能否形成协同效应等。企业家不是“专致于风险”,而是“专致于机遇”。民营企业只有经过科学、理性的分析和论证,才能有效避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抓住切实可行的市场机遇。第二,民营企业应尽可能围绕主营业务发展新的业务,充分发挥企业有限资源的功能,以更好地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彼得·德鲁克在分析企业家精神时指出,多元化只有与现有事业有共同的知识,或者在市场方面,或者在技术方面,才有可能成功,企业只能在自己了解的领域进行创新。[9]民营企业要控制好扩张的节奏、速度和规模,在企业有一定能力并作出相应准备时,再实行不相关多元化,成功的概率会更大。第三,民营企业在面对成长中的困境又一时难以突破时,如果不是因为行业本身的结构性问题,就不要随意地进行业务转换。民营企业应深入分析制约企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转变经营思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努力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既是一种实践,又是一种探索。作为一种实践,民营企业必须与我国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实实在在地开拓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作为一种探索,民营企业必须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在不断的动荡起伏中探索和建立适合自己的生长模式,积累知识和能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机会导向生长模式仍将是许多民营企业的选择,笔者期望在前仆后继的进程中成长起来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民营企业,助推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1]李青,刘莉.基于创业机会的中小企业成长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8):236-238.

[2]吕一博.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3]林祥.不同战略导向对深圳自主创新的影响[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1):28-32.

[4]田奋飞.市场机会本位战略观与企业竞争优势[J].社会科学家,2006(5):57-61.

[5]陈建明.基于创业机会导向的中小企业战略制定模式分析[J].企业经济,2010(12):20-22.

[6]吴雪华,章新华.民营企业战略转变问题研究[J].市场周刊,2011(4):13-16.

[7]林叶.公司成长:机会导向或是战略导向[J].经济导刊,2006(1-2):92-95.

[8]邵雨.机会主义扩张之误[J].企业管理,2006(6):40-41.

[9]〔美〕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彭志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231.

猜你喜欢
机会民营企业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没机会下手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