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新辅助化疗55 例疗效分析

2012-08-15 00:48杨晓军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保乳辅助淋巴结

杨晓军

(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城市妇女发病率在0.5%以上,占恶性肿瘤首位,且发病率逐年增高[1]。乳腺癌临床上治疗原则以采取手术治疗为基础,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方法。近年相关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癌症复发率[2]。目前由于术前新辅助化疗具有消灭微小转移灶,降低肿瘤分期,增加保乳机会,减少远处播散等优点而逐步在乳腺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3]。运城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从2008 年至2012 年采用新辅助化疗对55 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 年至2012 年运城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5 例,均为女性,年龄23 ~70 岁,中位年龄46.5 岁。所有患者均行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可行手术切除治疗的乳腺癌,病检结果导管浸润癌42 例,浸润性小叶癌13 例。所有患者AJCC临床分期标准均为Ⅱ、Ⅲ期。其中,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40 例。ⅡA 期者12 例,ⅡB 期者20 例,ⅢA 期者13 例,ⅢB 期者10 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 和肝脏彩超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未见异常。治疗前均未进行过新辅助化疗。所有新辅助化疗患者均通过乳腺钼靶及彩超了解乳房病变以及区域淋巴结情况。于术前12 周采取TAC 方案给予新辅助化疗,表柔比星70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及紫杉醇175 mg/m2联合静脉滴注,每3 周为1 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化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化疗副反应,密切注意白细胞及肝肾功能,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新辅助化疗3 周后评价疗效,并实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术后继续进行TAC 方案化疗3 个周期。定期复查,分析55例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远期康复效果。

新辅助化疗3 次后,根据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病灶的大小评估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SD)、进展(PD),其中CR+PR 计算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55 例乳腺癌患者中CR 21 例(38.2%),其中病理完全缓解7 例(12.7%);PR 27 例(49.1%);SD 7 例(12.7%)。临床总有效率87.3%。经新辅助化疗后有19 例由不能保乳变为可给予保乳治疗。

2.2 手术情况

55 例患者中40 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5 例经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其中有4 例达到保乳标准,但患者拒绝保乳治疗,给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术后病理检查回报有7 例为无化疗反应,给予更换NP 方案继续化疗。

2.3 化疗毒副作用

化疗后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损害、脱发等。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其下降率为70%。15 例为中重度骨髓抑制,经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后好转;脱发发生率高达95%;消化道症状主要以恶心、呕吐或腹泻居多,恶心、呕吐发生率78%,经止吐、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后好转;肝功能损害以血清转氨酶升高为主要表现,发生率为45.3%,经护肝治疗恢复正常;其他毒性反应如心脏毒性、口腔黏膜炎等发生率较低。

3 讨论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治疗多数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由于乳腺癌临床分期以及早期淋巴结转移等特点,常常导致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术后复发率增高。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的保乳意愿越来越强,新辅助化疗在治疗Ⅲ期乳腺癌时能通过术前化疗有效缩小癌症病灶大小,并可预防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并可增加保乳概率。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4],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无瘤生存期[5,6]。经研究新辅助化疗的主要作用可有以下几个方面:a)消灭微小转移灶;b)可能防止耐药细胞株的形成;c)缩小肿瘤病灶,降低分期,增加保乳机会;d)降低肿瘤细胞活力,减少远处播散。

有相关文献报道,术前化疗可彻底杀灭微小转移病灶,使癌性病灶局限化,为患者争取手术治疗的机会,同时让部分全乳房切除术患者有行保乳手术的可能。但本次研究中,在新辅助化疗过程中虽然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情况,但仍有7 例患者术后病检回报为轻度或无化疗反应,术后给予更换二线方案化疗。因此,新辅助化疗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的进展,曲妥珠单抗联合TAC 方案化疗方案也诸见报端,其是否可用于新辅助化疗也有待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局部晚期乳腺癌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新辅助化疗对于患者的远期疗效仍有待评估。新辅助化疗也有其局限性:a)约有12.7%的患者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延误了局部治疗最佳时机;b)新辅助化疗能降解区域淋巴结分期,导致不能通过区域淋巴结判断预后;c)新辅助化疗使肿瘤完全缩小甚至消失,导致不能对手术后标本进行肿瘤生物学预后因素分析。因此,加强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手段是目前当务之急。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于增加手术切除与保乳机会、改善生存期和预测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已经被认可并广泛应用。但因为新辅助化疗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是目前存在的分歧和争议远远多于共识,其中如何个体化选择新辅助化疗以提高CR 率、预测和监测疗效、正确评价疗效等成为关键性问题。此外,准确的疗效评估也十分关键,目前正尝试在常规的乳腺X 线摄片和B 型超声基础上应用MRI 和PET-CT及时、正确地确定新辅助化疗反应性和评价疗效,避免过度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利用放射性核素肿瘤显像检测也是疗效评价研究的方向。

[1] 吕婉虹,郭真真,黄 益,等.番禺区35 ~70 岁部分妇女乳腺癌普查结果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0,38(5):54-56.

[2] Stephen L,laleh M,Kathy Y,et al.Neoadjuvant Therapy Breast Cancer[J].J Surg Oncol,2010,101(4):283-291.

[3] 康昆波. 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55 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5):145-146.

[4] 郭小毛,梅 欣,章 倩,等.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进展[J]. 中国癌症杂志,2006,16(6):409-410.

[5] 郭书若,宋文华,程 凯,等.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14-115.

[6] 郭文利,喻其霞,陈彩萍.TAC 方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68.

猜你喜欢
保乳辅助淋巴结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42例临床效果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