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专业“三分”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2-08-15 00:44段友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分流基础音乐

段友芳

(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高师音乐专业“三分”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段友芳

(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介绍了笔者所在学校音乐教育分级、分类、分流“三分”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探索与实践。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分级;分类;分流;教学模式

随着高等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扩招带来的现实影响,高师音乐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如生源结构复杂、学生专业基础不一、教学压力加大等等。如何根据新的形势和扩招以后学生结构的新的特点,对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使得所有进入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校音乐学院根据这一现实情况,进行了分级、分类、分流“三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三分”教学模式实施的现实背景

(一)生源结构复杂 高师音乐专业扩招以后,学生源结构比较复杂。首先,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省份,有城市的,有农村的;有山区的,有沿海的;有文化相对发达一些的,有文化相对闭塞一些的,每个地域音乐教育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来说,有的学生基础好些,有的学生基础差点。其次,现有生源基本上是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繁重的高考压力,使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时间较短,音乐专业基础薄弱,临时应对考试。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来自中等艺术学校或幼儿师范学校的,也有少数来自音乐院校附中,这部分学生由于学校的性质不同,培养目标不同,文化课学习相对普通高中生薄弱,而音乐专业基本功相对稍好一些。

(二)学生专业基础不一 一些高中毕业生在小时候接受过一定的音乐教育,如学过一点钢琴、电子琴或其他乐器,或参加过文艺晚会的演出,唱过几首歌、跳过几个舞蹈,后来由于高考的压力和其他种种原因又中断了,直到临近高考前半年或数月,才决定报考音乐专业而又重新突击复习,这些学生虽然自身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但由于学习时间过短,所以基本功较差,基础不牢,考进学校以后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一切教学活动要从“零”开始。一部分来自中等艺术学校或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他们由于学习专业的时间稍微长一点,或者是在学校时投入的精力多一点,他们的基本功相对普通高中毕业学生稍好一些,因此基础要强一些,也有一定的音乐悟性,这部分学生进校以后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如果教师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引导,是可以取得好的效果和成绩的。

(三)师生比例加大 自2000年以来,高校音乐教育扩招,音乐专业每年招生人数成倍增长,原来同一个专业每年招收30人-35人,现在每年招收150人-200人,这就大大增加了生师比例,使原来的生师比由10∶1变成了20∶1甚至是30∶1。这样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给音乐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教学方式也由原来的个别课教学改为了集体课教学和小组课教学。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以分级、分类、分流为内涵的“三分”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实践。

二、“三分”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分级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程度分成不同级别进行教学。分级教学在一、二年级进行。由于学生多,专业基础不一,而且每人声乐、钢琴、器乐、舞蹈都要学习,我们根据学生进校时的专业成绩和基础,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基础好的为一级,基础中等的为一级,基础差的为一级,分别采取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基础好的学生上个别课,遵循一对一、师傅带徒弟式的授课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老师为学生设计好了每一个学习步骤,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地激发。基础中等的学生上小组课,3-4人一组,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基础相同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里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相竞争,促进学习的提高。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上集体课,教师使用统一的教材,采用集体讲解、集体指导、集体点评的方式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共性的问题进行解决,有时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感觉不到有多大的压力,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在愉快的学习中进步。

(二)分流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在前两年学习的基础上,每人在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作曲五个方向中选择一个方向分流学习。分流教学在三、四年级实行,由于前两年的学习,学生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根据自己将来就业、择业情况和自己现有的专业特长选择自己的分流学习方向。我们叫分流培养为“专长选修课”,也是遵循一对一、师傅带徒弟式的授课方式。分流学习的优点就是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一门课程,通过前两年的普修,学生已经具备“多能”,也就是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作曲都有了一定的水平,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后两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一专”,也就是突出某一个方面的专长,让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多一条就业途径。

(三)分类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型进行学习。在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课程之外,我们开设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和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如黄梅戏演唱与欣赏、京剧演唱、器乐合奏、儿童舞蹈创编、钢琴正谱伴奏,以及声乐艺术实践、钢琴艺术实践、器乐艺术实践、舞蹈艺术实践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学习其中一至二门课程,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特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知识技能,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地域文化、增强实践能力,这些课程也在三、四年级开设,教师分类培养、分类指导。

三、“三分”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选拔 新生进校后,分别在声乐、钢琴、器乐三个方向中各按照整个年级学生人数的10%的比例选拔优秀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课精英教学,单独培养,30%的学生上小组课,其他学生上集体课。新生进校后,首先,组织学生观摩汇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情况,选择报名观摩汇报的方向,可报一个方向,也可报两个方向,由教师根据专业情况挑选。重点培养的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学期根据学习情况进行重新选拔。三年级“专长选修方向”也是通过选拔考核产生的。

(二)教学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条件、基础、素质进行一对一、一对三、一对多的教学。一对一上课的学生每周每人一课时,教师为他们单独备课,单独写教案,比起其他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时间长,教师辅导得细致,教材使用灵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对三、一对多的教学,在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之外,还要考虑到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观摩。

(三)实践 音乐专业技能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技能需要不断地练习和表演才能变成过硬的本领,才能得到提高和巩固。为了提高培养质量,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我们规定,一对一上课的学生每学期单独举行一场汇报音乐会,每学期要参加一次学校或市里组织的文艺演出活动,每学期必须获得一个省级专业比赛奖项。其他学生以班为单位每学期举行一场音乐会或文艺晚会。所有学生毕业前夕必须获得一个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考级证书。

(四)考核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好坏的手段,学生的考核成绩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平时成绩,即平时到课、回课、练习、回答问题等情况;二是期末考试成绩,他们的期末考试采用音乐会替代,音乐会既是汇报演出,又是考试,由专业教师给与评分;三是获奖情况,根据获奖等级给与打分。这三个方面的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成学生的考核成绩。

实践证明,“三分”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竞争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三分”教学模式,在一年级要选拔上个别课的精英学生,在进入三年级时要选拔“专长选修方向”学生,这种选拔能激发并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向着更高层次冲刺,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竞争意识。同时,“三分”教学模式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学院依据学生在专业上体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标准,采取不同艺术实践手段,使教师更好的因材施教,使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具体,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另外,“三分”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琴房里、舞台上、比赛场地都是学生实践锻炼的场所,通过几年的实践培养,使学生不仅提高了专业水平,提高了专业技能,也更好的锻炼了心理素质,提高了舞台表演能力。将来走上社会,能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既能做教师,又能做演员,具有极强的社会竞争力。

G124-4

A

1003-8078(2012)04-0021-02

2012-04-20

10.3969/j.issn.1003-8078.2012.04.07

段友芳(1967-),女,湖北英山人,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授。

黄冈师范学院重大教学改革项目结题成果,项目编号:2009CI104。

责任编辑 袁小鹏

猜你喜欢
分流基础音乐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NSA架构分流模式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音乐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五抓五促”夯基础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