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林业在山西省农村的发展

2012-08-15 00:48
山西林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林业农民生态

王 祥

(山西省林产品经销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山西省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相对落后,农民整体生活环境与质量亟待提高。党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为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设新农村具有多种模式、多条途径,其中,发展生态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1 发展林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新农村建设主要就是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农村生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过程。山西省农业基础脆弱,装备及生产方式落后,农村生态环境不尽如人意,有待进一步治理和改善;农村产业与农民就业渠道不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城乡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格局亟待改变。新时期现代农业不仅包括传统的种植、养殖,还包括产前生产资料、资源等的合理安排和生物技术的运用,及产后产品的深加工、营销等生产活动形成的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首先,通过专业化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其次,现代农业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再次,节约宝贵的土地、淡水、石油等资源。农业生产将进一步从无机化学技术向基因等生物工程技术发展,使使用化肥、农药形成的污染得到控制并减少,农业和农村中的各种资源得到循环利用。上述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都需要现代林业的配合和支持。现代林业由生态林业、可持续林业发展而来,它重视生态环境的主体作用,在和谐的基础上兼顾经济的协调发展。林业已经不是传统的木材生产,而是把生态系统功能、生态服务功能和环境效益放在首位,由注重第一产业的木材及林产品生产向深加工、经营流通、生态旅游、环境友好等诸多领域发展,使林业在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所以,在我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态林业是不可或缺的。

2 发展林业有利于新农村全面建设

2.1 有利于农民增收

新农村建设要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多渠道进行。发展林业和各种林副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林木生长周期相对农作物时间较长,但劳动成本相对较低,可利用的土地空间较多,只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各种宜林荒地都可利用,经济效益较大。在平原地区,也可通过发展经济林、苗木、花卉等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

2.2 有利于保障农业安全

国土安全、农业安全、粮食安全都与林业有直接或间接关联。只有保证生态安全,才能够有国土安全、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有足够数量和优质的农林副产品提供给市场,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生活需求。目前,因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洪涝、干旱等灾害频发。人类的各项活动,使得空气、环境、水质、土壤时有污染。森林、植被的破坏削弱了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入渗过程,减少了土壤的库容,导致水土流失。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以发展林业为主,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有固碳释氧、防风固沙、分解废弃有机物、促进土壤发育等功能,可保障国土安全。通过森林对风速、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形成小气候效应,使农作物增产、增值。特别是在我省干旱、半干旱地区,还可抑制沙漠化、荒漠化进程,发挥固土保肥效能,保障农业安全。

2.3 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生态价值观念没有形成,对林业的认识不尽一致,林业整体上处于森林资源缺乏、森林生态功能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脆弱状态。部分农村人畜共居,脏、乱、差等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没有适宜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些地方林业建设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极不协调。发展林业可以调节气候,吸附粉尘,吸收或分解人们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森林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能够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通过发展林业,发挥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形成适宜人们居住、生活的小气候环境。

2.4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在能动地调控自然社会复合系统,使人类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和提高生活质量。我国自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等“六大”工程国家战略以来,退耕还林等各项工程成效显著。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0.36%,林业已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深刻历史性变革中。

3 发展生态林业的方法与途径

3.1 统筹规划

林业是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将生态林业建设纳入城乡统筹规划建设中。规划决策要反映当地社会的要求,让农民广泛参与。通过规划达到:

1)保护和优化适地适树的各种立地生产潜能。

2)结构多样性,充分利用土地与空间。

3)生物多样性,注重生态系统功能的建立或恢复。

4)物种保护与生产相结合。

5)环境治理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3.2 加强培训

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应通过各种传媒信息、观摩、培训,使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林业知识技能等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广大农民了解林业的栽培抚育知识、生态系统功能科普知识及专业化扩展的相关知识,让部分农民专业户了解林业的生物技术、生态系统功能知识,才能使农民肩负起责任,担当起发展现代林业的重任。

3.3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发展林业要让农民看到收益,在长远规划中也要兼顾中短期利益,才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使林业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发展林业要推进农民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树立生态价值观。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有效引导措施,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减少污染,做好水质保护或湿地保护。在新农村林业规划发展中,彻底治理畜、禽养殖场所,使其与人居分离开,让养殖专业户到村外集中养殖,垃圾堆放场所应集中处理。注重沼气开发,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

3.4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

新农村林业建设有不同的层面和视角,也就涉及不同层次的科技支撑问题。微观视角对于农民或乡村组织来说,在发展林业事业中,需要有培育、保护、经营和开发等科技知识支撑,林业专业户还需要有接受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能力。要实现本区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三赢,就需要宏观层面的相关人员掌握并运用林业高科技知识,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分地区、分特色、分环境地指导林业发展,既要创新,也要充分利用前人的科技成果,使其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5 政策引领与财政资助

目前,发展林业的政策、社会和市场环境较好。基于财力的提高,国家已逐步加大了支农、惠农的力度,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转向农村。我省通过实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等退耕还林的补贴及对人工林的林权改革,激发了农民育林的积极性,为发展生态林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落实好国家和我省的各项惠农政策,就会真正体现“敬天为民”的生态林业建设内涵,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1]周天勇.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N].光明日报,2007-03-16(2).

[2]何兴元.应用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韩庆华.绿色制造[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林业农民生态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生态养生”娱晚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饸饹面“贷”富农民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land produces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