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瑶挑花文化传承中的问题与保护设想

2012-08-15 00:46王文明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花瑶挑花文化

王文明, 姚 漫

(怀化学院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湖南怀化418008)

花瑶挑花文化传承中的问题与保护设想

王文明, 姚 漫

(怀化学院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湖南怀化418008)

花瑶挑花文化传承与保护正面临着经费缺乏、后继乏人、市场冲击等困难,处于濒危状态。要解决这系列问题,需要广泛筹集资金,建立保护基地,营造良好环境,着力培养传承人,成立专门研究机构,研究开发新产品,实行商品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不断提高花瑶挑花人的经济收入,充分调动花瑶人传承与保护该文化的积极性。

花瑶挑花; 传承; 保护; 开发

花瑶人聚居于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和溆浦县山背村一带。花瑶挑花精美绝伦,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时,就已经兴起。花瑶人不识文字,挑花便成为花瑶历史的重要载体。[1](P27-28)花瑶女挑花时不用描图和模具,只是依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构思巧妙,匠心独运,作品极具生活气息与艺术观赏价值。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把这样的作品称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2]。然而,就是这样一件民族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却一直被淹没在深山中,正面临着灭绝之灾。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花瑶挑花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所遭遇的问题。为了对花瑶挑花文化进行卓有成效的保护,笔者以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和溆浦县山背村花瑶挑花为例,从保护意识、经济手段、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寻求切实可行的传承与保护方案。

一、花瑶挑花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花瑶挑花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着措施单一、经费匮乏、生态破坏、习俗变迁、现代文化冲击等问题与困难,运行弥艰。

(一)保护措施单一乏力

近几年,花瑶挑花传承地各级政府和广大瑶民在花瑶挑花保护方面想了不少办法,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放代表性传承人政府补贴,实施瑶区公路村村通等等,但从总体上看,保护措施仍显得单一乏力。

第一,缺乏具体的政策性保护条例。花瑶地处山区,位置偏远,且语言与外界不通,为花瑶挑花文化保护带来了困难。由于近年来没有专门的花瑶挑花文化保护条例和相应的具体保护制度等多种原因,花瑶挑花文化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导致花瑶挑花文化濒危性加剧。

第二,缺乏科学的详细保护规划。花瑶挑花保护在传承地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文学保护多放在物质性规划之后,没有合理地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的专项详细保护规划,这是迫在眉睫的紧迫任务。

第三,缺乏全面的系统保护措施。目前,该项遗产的保护只停留于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保护组织的成员多为外地汉族人,对花瑶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没有系统考虑它的影响因素,如花瑶人的语言、生产方式、工艺技术、生活习俗、信仰传说、传承方式等,导致花瑶挑花文化的保护方式单一,没有形成多层面全方位的保护措施,如生产生活习俗保护措施、民间信仰保护措施、文化生态保护措施、活态传承保护措施等,使该项遗产的保护处于尴尬的被动停滞状态。

第四,缺乏实际的有效执行力度。因为缺乏具体的政策性保护条例、缺乏科学的详细保护规划、缺乏全面的系统保护措施,在该项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只注重发放代表性传承人的政府津贴,只注意理论上的宣传与一般号召,虽然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但相对于保护之需,只是九牛一毛,保护的力度是严重不足的。

(二)经济运行举步维艰

隆回虎形山是花瑶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近几年,隆回县政府为保护、开发花瑶挑花文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隆回无法筹措大笔花瑶文化保护专项经费,加上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保护工作面临极大困难。

第一,挑花原材料匮乏。花瑶挑花的主要原材料是靓蓝、藏青平粗土布以及七色丝线,[2](P27)目前,花瑶人因外出务工而极少自己生产这些原材料,这些原材料供应渠道锐减,而且也已基本断货。由于需求量小,绝大多数厂家都已停产,花瑶人只好以化纤类材料来代替,这样制作出来的花瑶挑花无论质感、颜色,还是美观度都比原来的要逊色很多。原材料的匮乏使其价格上涨,挑花产品成本增加,这就使花瑶挑花雪上加霜。

第二,挑花制作过程困难重重。一是耗时长。花瑶挑花手工制作过程时间较长,构思时间不计算在内,挑花人就是完全不做其他事情,完成一幅作品也得花上几个月甚至半年多的时间。成年女子穿的一条统裙,陆陆续续需挑刺六个多月。二是花瑶挑花技艺没有样稿,全靠“口传身授”。挑花时全凭挑花人自己记忆、想像。这就延缓了挑化的进度。三是工艺复杂,挑花及其学习耗时长。四是年轻一代的花瑶人多出去打工挣钱,大都没有时间学习,即使学了,也只学一些简单的技艺。五是老一代挑花妇女相继去世,一些复杂、精湛的技艺后继乏人,已经濒危;有的已经失传。这就增加了生产制作中的困难。

第三,花瑶挑花文化产业化开发尚未起步。花瑶挑花涉及原材料的生产加工,涉及挑花工艺的更新改进,涉及挑花图案的创意设计,涉及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这一切急需产业化开发式的保护,但到目前为止,隆回等地花瑶挑花严重濒危,简单维系已属不易,产业化开发式保护就更加艰难了。

第四,挑花制品尚未打开市场。一幅好的挑花制品,要花费花瑶女子大半年时间。市场上的接受价格却只在200到400人民币之间,而且顾客极少。这种市场销售状况,给花瑶挑花保护造成了市场障碍。

(三)生态环境问题重重

生态环境是花瑶挑花文化传承的重要条件,是挑花素材与灵感的来源。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变了该遗产的传承条件,给该遗产的传承保护造成了困难。

第一,由于大量砍伐林木,花瑶聚居区森林面积减少,原始次森林面积锐减,几人合围的大树古树已为数不多,花瑶挑花中原始大森林图案的取材原型已难找到。

第二,珍稀动物不断减少,虎蟒绝迹,这使以虎、蟒等动物为题材的花瑶挑花失去了参照的原型。

第三,砖混结构的楼房正在取代木楼,这使以木楼为题材的花瑶挑花失去了传统民居的传承环境和参照原型。

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花瑶挑花失去了传统创作的源泉和灵感。

(四)民间习俗急剧变迁

第一,花瑶人生活习俗观念迅速淡化。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影响下,花瑶挑花的传承背景逐渐地发生了变化。一是传统节日已逐渐减少,有的已经消失。花瑶人的两个重要节日“讨僚饭”、“讨年拜”已渐渐湮没在社会商业文化的冲击之中。二是民族节会中的特色活动越来越被人们忽视。如“打蹈”、“挑花筒裙”、“呜哇歌”等花瑶特色活动正一步一步淡出人们的视线。三是花瑶人的饮食习俗和人生礼仪等生活习俗正在被现代社会生活所同化,他们开始摒弃长久以来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年轻一代花瑶人外出打工,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大潮中,接受现代城市生活文化,淡化了本民族传统的饮食习俗、人生礼仪、节会习俗和其中的文化价值观念,对自己民族传统生活习俗文化优势的理解和发挥失去了自信,这就加剧了花瑶挑花生活习俗文化环境的濒危性。

第二,花瑶人服饰习俗急剧变迁。由于社会观念的影响,花瑶人渐渐对本民族挑花服饰失去了兴趣,不愿穿戴。他们对工业化生产的服装接受很快,以至于不管到外地打工,还是在家务农,都愿意穿现代汉族服装。长此以往,年轻一代的花瑶人对自己民族的挑花服装淡化,观念急剧变迁,受众人数急剧减少,最终将导致挑花文化主流淡出,这就使花瑶挑花服饰文化保护更加严峻。

第三,花瑶生产习俗急剧变迁。由于打工大潮的影响,年轻的花瑶人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他们既要操持农活与家务,又要照顾幼小的孙子孙女,极少有人把心思放在挑花上,这种生产劳动习俗的急剧变迁使花瑶挑花后继乏人,难以为继。

由于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花瑶挑花图样日益减少。30年前,花瑶挑花至少有几千个图样,而今只剩下了几十个图样,消亡了近90%。[3](P179)许多老的挑花艺人去世,技艺传承出现断裂,会挑花的花瑶姑娘不少,但是真正的挑花高手却不多见。一些繁琐的挑花技艺都保留在老一辈的手上,直至失传。由于人才匮乏,优秀的挑花文化发展进程缓慢,保护难度加大,已到了濒危状态。

(五)现代文化冲击荡涤

第一,全球化背景下异国风情冲击严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异国文化元素源源不断地涌入瑶区,影响着花瑶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花瑶挑花文化受到强烈冲击,不利于花瑶挑花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第二,多民族文化的渗透深刻影响着花瑶挑花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民族文化融合进程加快,特别是瑶族聚居区周边汉族文化的影响加大,使花瑶文化迅速汉化,彻底改变着花瑶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如随着汉族简笔画的传入,一些花瑶姑娘开始放弃流传了上千年的花瑶挑花针法,转而学习简笔画。这样一来,花瑶挑花的构图与质量便有了性质上的蜕变。新一代的花瑶挑花作品,大多构图简单,颜色单一,与以前的优秀挑花作品相差甚远,使花瑶挑花文化遭到了严重冲击。

第三,市场价值观念的副作用正在促使花瑶人外出务工挣钱,忽视了挑花文化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述问题与困难迫使我们寻求花瑶挑花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二、花瑶挑花文化的保护设想

花瑶挑花文化保护需要我们从保护意识、政府职能、经济手段、文化旅游、教育培训、村寨习俗、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齐抓并进。

(一)不断强化保护意识

人的行动是在自己思想意识支配下进行的,花瑶挑花文化保护也是在一定思想意识指导下进行的,只有克服思想认识方面的不足,强化保护意识,才可能真正把花瑶挑花文化保护传承好。

第一,改变任其自生自灭的消极态度,树立保护弘扬的积极态度。有的人认为花瑶挑花文化保护困难太大,迟早要消失,何必自讨辛苦,就顺其自然,让它自生自灭吧。这种观点是非常有害的。该观点没有看到文化多样性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忽视了挑花文化对花瑶民族的重要性。以这种观点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只会是消极无为。我们必须高度肯定花瑶挑花文化在文化产业化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地位与重大作用,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才能把花瑶挑花文化传承与保护好。

第二,去掉畏难情绪,努力迎难而上。上述消极心态的原因之一就是花瑶挑花文化保护的困难太大,畏难情绪太重,故而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正视困难,千方百计排除万难,一定能够传承与保护好花瑶挑花文化。

第三,克服花瑶人的自卑心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由于经济文化长期落后,在对外交往中,花瑶人虽有瑰宝而心存自卑。我们完全可以从挑花入手,牢固树立花瑶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年轻一代的花瑶人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己,增强自身文化素养,提高自身艺术境界,以保护和弘扬花瑶挑花文化为荣。

第四,防止片面保护意识,树立全面保护观念。近几年来,花瑶挑花文化保护意识往往局限于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节会式保护等方面,我们必须由此拓展开去,抓住影响花瑶挑花文化的各种因素,弄清楚其中的内在联系,树立全方位的保护意识。

第五,加强和外地的沟通与交流,提高花瑶人的文化自觉程度。一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花瑶人到外地参观学习,提升花瑶人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二是邀请外地挑花专案来瑶乡传经送宝,提高花瑶人保护与开发挑花文化的素质能力。

(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要想保护花瑶挑花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加强行政调控,从根本上为花瑶挑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基础条件。

第一,制订与完善花瑶挑花文化保护的相关条例与具体措施,充分发挥政府政策保障的重要职能。花瑶挑花作为一种极够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较好的发展前景,为尽快抢救性保护这一濒危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尽快制定花瑶挑花文化保护的具体条例,使花瑶挑花文化保护有据可依,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保护之路。这是当地政府、人大的一项紧急任务。二是在深入调查和全面把握花瑶文化的基础上,制定花瑶挑花文化保护的科学规划,使花瑶挑花文化保护循序渐进,有条不紊。三是依据保护条例、保护规划,拟定全面详细而具体的保护措施,把花瑶挑花文化保护工作具体落实在每一个细微之处。

第二,成立花瑶挑花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政府组织、指挥、协调的重要职能。一是成立花瑶挑花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组织领导机构,以便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花瑶挑花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各项工作。二是组建保护与开发的研究队伍,深入调查、广泛收集花瑶挑花文化的各种资料,深层次挖掘花瑶挑花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形成花瑶挑花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理论体系。三是在丰富材料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意性开发设计花瑶挑花的系列新方案、新作品。

第三,加强花瑶聚居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的重要职能。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花瑶聚居的隆回虎形山和溆浦山背,山高沟深,交通极为不便。急需将山间公路改造升级,村村硬化,使大巴车能畅行至村,提高交通可进入性。二是加强瑶乡山寨防火、饮水、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瑶乡山寨安全、洁净、卫生、漂亮。三是加强饮食、住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瑶乡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旅游、商务的接待能力。

第四,加强花瑶聚居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能。一是建立花瑶挑花文化保护基地。该基地有别于以器物陈列为主的博物馆,而是花瑶挑花文化活态传承的场所。基地村民保持原有的语言、服饰、习俗、礼仪、挑花、生产、生活、民居、生态环境等不变,显示出作为历史记忆的非遗在当下生活语境中的活力,展示花瑶人生产生活的原生状态,保持花瑶人的聪明勤劳和创造精神,传承花瑶人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精髓。二是加强瑶乡山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瑶乡信息化程度。构建瑶乡信息系统,使花瑶人坐在家里能够通过互联网与外地便捷联系,洽谈商务,实现网络零接触。三是加强花瑶聚居地通信设施基础建设和通讯系统建设,使村民、访客及商务通信信息畅通无阻。四是加强有线数字电视进农户的服务工作,使花瑶人每家每户都能享用高清晰率的数字电视。五是强化瑶乡山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筹建花瑶挑花文化陈列馆、博物馆。六是加强花瑶乡村娱乐场所、场地建设、花瑶挑花研究设计工作室建设等等,用这些措施促进花瑶挑花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金融支持的重要职能。一是设立花瑶挑花文化保护的专项经费。二是加大花瑶挑花文化开发项目经费的扶持力度。三是加大花瑶聚居地区的扶贫力度。四是提供社会融资的政策支持和信息平台。

第六,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宣传服务的重要职能。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宣传花瑶,营销挑花,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提高花瑶挑花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将首都北京“多彩中国——隆回花瑶”宣传推介活动的成果进行巡回展览,打造花瑶亮丽形象。整合资源,继续加强虎形山风景名胜区景点促销,推动和促进花瑶产品的宣传促销,利用国家、省举办的各种节会促销。将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拍摄的《神秘花瑶》专题片之《寻找金花》、《瑶山情话》推广到全国各地电视台,增强媒体宣传力度。

总之,利用行政手段,发挥政府职能,增强花瑶挑花文化保护的系统性与执行力,使花瑶挑花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保护,这是当前保护花瑶挑花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措施。

(三)高效运用经济手段

保护花瑶挑花文化还需要运用经济手段,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经济措施,在开发中有效传承与保护花瑶挑花文化。

第一,产权性界定。花瑶挑花文化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本、知本。我们要把它作为文化产业化的资源、资本、知本看待,进行清晰的产权界定,界定清楚该资源的民族、乡村、传承人、村民的相应权属。这是花瑶挑花文化经济开发的基本前提。同时,要保障该资源产权的相应权益,特别是传承人、村民的相应权益,保证实现该资本拥有者的经济收益。

第二,市场化运作。在产权界定的基础上,我们要把花瑶挑花文化作为文化产业化的资源、资本、知本,进行系统的市场开发。一要将花瑶挑花文化资源化管理,维护好、开发好该宝贵资源。二要将该资源资本化(知本化)经营管理,充分发挥花瑶挑花文化资源、知本的市场增值潜力。三要将该资源市场化运作,多策略营销,开辟市场,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花瑶挑花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

第三,创意性设计。一是挑花针法的创意开发,形成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挑花针法体系。二是挑花图案的创意开发,如开发出花瑶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图案系列。三是挑花品种、规格、式样的创意开发,创造出极富花瑶文化内涵的挑花产品体系。

第四,产业化开发。对花瑶挑花进行作坊式手工精品生产、机械化批量生产、自动化规模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扩大销售,形成花瑶挑花原材料生产、产品制作、产品营销的产业链;形成花瑶挑花原材料供应、产品供应的物流供应链;形成花瑶挑花的商务链、信息链、资金链、营销链、实物链、增值链诸链一体的网链系统,实现花瑶挑花的网链式产业化系统开发。

第五,广泛性筹资。花瑶挑花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是一项长期、复杂、牵涉面宽的大工程,需要大量资金,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各种途径,广泛筹集资金。一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二是积极争取外地投资和境外投资,三是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四是争取银行专项贷款,形成花瑶挑花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经费来源与保障体系,以供花瑶挑花文化保护与开发之需。

(四)大力发展瑶乡旅游

花瑶挑花文化可以凭借花瑶聚居地(隆回的虎形山、溆浦的山背)丰富奇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借以筹集资金,促进自身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第一,打造花瑶生态民俗旅游景区。隆回、溆浦交界的花瑶聚居地自然资源丰厚,森林茂密,到处奇山异石、飞泉流瀑,悬崖绝壁,大片梯田。域内有大托石瀑、崇木凼古树林、旺溪瀑布群、虎形山大峡谷等六大自然生态景观片区,面积118.4平方公里。域内还有花瑶独特的民族风情,如花瑶古寨、风格迥异的花瑶服饰、手工艺品、山歌、饮食、婚丧等人文景观。2005年前来考察的中科院专家评价该景区是“湘西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组合性好、互补性强的风景名胜区,极富观赏和保护价值”。打造花瑶生态民俗旅游风景名胜区,是花瑶挑花文化传承、保护与产业化开发的重要措施。

第二,打造节会旅游品牌。每年的五月十五至十七日是花瑶人的“讨念拜”传统节日。每到这个时候,花瑶人便会盛装打扮,聚集一起,载歌载舞。我们可以“讨念拜”为代表,打造花瑶系列节会文化品牌,促进花瑶挑花文化的保护与产业化开发。

第三,打造花瑶挑花文化休闲体验旅游品牌。让每位游客亲身参与体验纺纱、挑花的具体活动,从中获得审美体验愉悦,打造参与体验旅游品牌;把挑花同民俗与生态相结合,把挑花休闲、民俗休闲、生态休闲和娱乐休闲相结合,打造休闲体验旅游品牌。

第四,举办隆回花瑶旅游摄影大赛。以虎形山为代表的花瑶人聚居地位,处处是美景。如位于虎形山峡谷中上游的三龙洞瀑布,瀑布高近80米,宽约30米,水量充沛、气势恢弘、抬头仰望,疑是飞龙从天而降,奔腾咆哮而来,蔚为壮观,让人称奇叫绝。又如崇木函村,古树参天,绿荫成林,鸟语花香,极富原生态美感,除了喜好花瑶挑花、古寨、山歌的游客,每年还能吸引众多的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前来摄影。我们可以精心组织好一年一度的隆回花瑶摄影大赛,借此提高花瑶挑花文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第五,舞台开发。以花瑶挑花为主题,打造集挑花、农耕、民俗、生态相结合的挑花文化实景晚会。五是打造花瑶饮食文化精品,供游客享用。

第六,打造花瑶村寨“漫城”旅游品牌。虎形山与山背山高林密,空气清新,处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最适宜打造“漫城”旅游品牌。

通过这些措施,实行旅游产业化开发,在旅游产业化开发中有效保护花瑶挑花文化。

(五)强化教育培训保护

花瑶挑花能否世代相传,关键在于教育培养一代代的花瑶传承人。家庭、村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加大力度,在保护现有传承人的同时,高质量、高标准地培养花瑶挑花的一代代传承人。

第一,利用比赛、竞技等各种方式,激励年轻一代花瑶姑娘的挑花文化自觉,激发和增强她们对花瑶挑花的兴趣,提高她们的挑花技能,扩大现有传承人队伍。

第二,加强花瑶挑花技艺的普及培训工作,使花瑶女性人人都能成为挑花能手。

第三,加强花瑶挑花技艺保护开发的研究性教育,培养出一批批创意型高级挑花人才。

第四,加强花瑶挑花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培养出一批批创新型花瑶挑花文化的经营管理人才。

第五,在花瑶村寨,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抓起,在当地中小学校增设挑花技艺课、花瑶语文课、花瑶历史课、花瑶习俗课、花瑶音乐舞蹈课等课程。营造花瑶聚居地的民族文化氛围,强化挑花的花瑶文化氛围和后备人才储备。

第六,把花瑶挑花文化引入大学课堂,引导大学师生从多学科的角度学习、传承和弘扬花瑶挑花文化。

(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花瑶挑花文化的环境包括人文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两大方面。我们要从这两大方面入手,为花瑶挑花文化的传承保护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

第一,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一要维修保护好瑶乡村落吊脚木楼群;维修保护好这些村落的给排水系统、防火设施设备体系统。二要维修保护好这些村落及其周围的祠堂、古道、风雨桥、寺庙、庵观、名木、古树、修竹、茂林、溪流、水坝、筒车、梯田等人文生态要素。三要保持花瑶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婚丧节会、宗教信仰等民俗风情。保持花瑶挑花文化的原生态人文环境,使人们在这种原生态人文环境氛围中,体验花瑶人的现实与历史,感受花瑶人的向往与追求,创作出真正体现花瑶人原生态习俗的挑花作品。

第二,打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一要严格禁止乱砍乱伐,坚决实行封山育林,挂牌保护珍稀树种、花卉苗木。二要严格禁止恶意捕猎,有效保护野生动物。三要加大花瑶聚居地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保护好水土资源,净化生态环境。四是健全与完善虎形山风景名胜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为挑花人提供高山、密林、峡谷、飞泉、流瀑等优美的创作环境,为花瑶挑花的设计制作保护和传承提供自然生态环境的素材和灵感。为花瑶挑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花瑶人民的辛勤努力,社会各界的全力扶持、传承人的精心传承,花瑶挑花定会更加灿烂夺目,发扬光大。

[1]邹其平.隆回文史(内部资料)[M].隆回.隆回文化馆,2000.

[2]戴小兰.湖南隆回瑶族挑花造型与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7.

[3]乔健.瑶族研究论文集[C].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

The Problems and Protection System of Inheritance of the Huayao Cross-stitch Culture

WANGWen-ming, YAO Man
(Folk Intangible Cultural Research Base of Huaihua College,Huaihua,Hunan 4180008)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inheritance of the Huayao Cross-stitch Culture is facing a series of difficulties,like lacking of funds,no successors,terrible market impact and other problems as well,so it is endangered at present.T 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should collect funds,establish protecting base,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cultivate successors,what's more,set up a special research institution,develop new products,conduct commodity production,try market operation,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income of the people in Huayao,besides,we also need fully mobilize the people's enthusiasm of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culture.

Huayao cross-stitch cul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C95

A

1671-9743(2012)01-0001-04

2011-12-22

2010年怀化学院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立项课题“花瑶挑花文化及其保护”,项目编号:[2010];2010年湖南省民委基金项目“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10-024;2010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ZDB06;国家教育部2011年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城镇化背景下西南民族古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综合开发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YJA850021。

王文明(1948-),男,白族,湖南张家界人,怀化学院教授,从事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方面的研究。姚 漫(1990-),女,湖南常德人,怀化学院学生,从事物流文化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花瑶挑花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花瑶喜事
年味里的“虎文化”
羌族挑花与黄梅挑花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谁远谁近?
花瑶纱衣落谁家
母猪小挑花手术要点
隆回花瑶特色民族艺术的数字化传播与推广
渔歌子
花瑶挑花服饰结构及其技艺变迁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