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2-08-15 00:50曹焕静言革马姝贤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5期
关键词:目标制度评价

□文/曹焕静言 革马姝贤

(1.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 河北·石家庄;2.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物资供应中心 河北·涿州;3.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内部控制一词翻译成英文为Internal Control,作为企业的一种自律行为,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美国COSO委员会1992年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又称COSO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其中,三个目标分别是合理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适度保证对现有法律法规的遵循。五个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COSO报告对我国企业有效内部控制的构建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既面临巨大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我国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毫无疑问,加强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保护企业各项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杜绝挪用、盗窃、毁损和浪费现象;二是提高经济核算正确性及核算方法的公允性;三是及时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和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真实、全面的经济信息,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可见,内部控制具有促进和制约的双重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并且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体制不健全,导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和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作用发挥受到诸多限制,企业的权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经营风险难以降低,影响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提高。

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不能脱离内部控制的现状,我国企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在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之前,管理者尚未充分关注公司治理,很少提及内部控制。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需求,是内部控制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在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不断出现因内部控制缺陷而引发经济领域局部管理失控的现象。“银广夏”陷阱、蓝田股份案、科龙事件、中航油事件等诸多案例,无一例外地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有关。

企业经理人的利润操纵行为、会计信息的严重扭曲、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等,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经济犯罪事件频发,已成为我国良性体制改革向前推进的障碍。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迫切需要合理内部控制理论的指引以及完善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

关于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并且理论较为成熟,尤其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方面相对完善。但美国发生的安然事件、世界通信等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经济丑闻,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使社会公众意识到,即使是走在内部控制实践前列的美国,其内部控制也并非完美无缺。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时代的需求。这就需要对我国内控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调查研究。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的思想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但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理念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局限在职责分离的简单概念上,各企业在内部控制实践上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由于管理中内部控制的缺陷,促成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现象增多,出现费用开支失控、企业低效经营、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职务鲸吞国家资产、公司违规在资本市场进行高风险投资、串通审计机构发布虚假会计信息、干扰证券市场等情形,诸如此类的现象,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有密切联系。

(一)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制定内部控制的初衷往往是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其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形同虚设;再加上他们对管理成本和效益关系的片面理解,造成各职能部门和个人权责划分不清,授权审批权限和责任不明确、不具体,各业务流程模糊、可操作性不强,一些重要部门和岗位缺乏严格监督,难以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我国虽然对国有企业的内审机构的设置作了强制性规定,但对非国有企业未作要求,致使许多非国有企业未建立内审组织,并且我国许多内审部门属于企业管理部门,且在股份制企业未设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因而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监管兼职现象相当严重,致使内部审计工作不能有效开展,无法做出公正的判断和有效的监督,导致错误和舞弊行为时有发生;审计内容目前主要为财务审计,还在纠错防弊阶段,往往使审计过程流于形式,影响审计效果。

(三)企业内部控制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与行使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目前,在企业内部从事控制职能的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强,法制和管理意识淡漠,个人感情与工作原则混合,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对内部控制程序和措施缺乏正确的理解,对内部控制过程出现的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不能较好地按质量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使内部控制失去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企业应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把握全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一)制定基本内控制度。内控制度,简单地讲,是指在一个单位内部,每个岗位、每个人,乃至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权利和责任,这些权利和责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核心是控制,核心系统是会计控制系统,其基本功能是“防假”和“效益”。因此,中央财政部不可能制定适用于成千上万个单位千差万别的内控制度,也不可能制定包括一个单位人、财、物、供、产、销方方面面在内的内控制度,只能制定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控制度,只能制定与经济运行直接相关方面的内控制度,或称基本内控制度。

(二)完善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应从激励与约束两方面解决代理问题,使经理人有效发挥才能,完成受托责任。在激励方面,薪酬激励是多种重要激励方式之一。西方国家首先提出了经营者股票期权的薪酬方式,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向其由证券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组成的会员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89%认为以股票或股票期权为基础的计划是一种报酬形式,81%申明在进行业绩评价和价值分析中利用了有关股票或股票期权方面的信息。

在约束方面,股票期权对经营管理者行为具有自动约束性。经营者短期行为会影响到企业股票价值,直接伤害经营者自身利益。期权制度使管理者成为企业所有者,使公司治理结构得到改善。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应从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向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扩展。美国ERM框架的内部控制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四个方面。我国内部审计的目标局限于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更多地体现出会计和审计需求导向,缺少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未将内部控制与企业的使命和经营管理相结合,难以调动企业对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关注与需求。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应尽快向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拓展,同时也应将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与外部审计鉴证考虑在内。

(四)发展企业内部控制的独立审计业务,并强化外部评价。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审核”业务,参照的是《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发表的是审核意见。建议将外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确定为一项独立的强制性审计业务,并研究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准则,规范审计的服务性质、审计责任主体、审计方式、评价标准等。借助强制性的外部审计制度,加强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实际落实和运行的控制。

(五)根据评价结果和整改情况及时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包括: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总体情况、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和内容、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情况以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情况。

2010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将内部控制缺陷按严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企业将内部控制手册和内部控制矩阵中的控制点依据其控制目标的重要程度以及风险程度分为A、B、C三类。对A类控制点失效或一定数量的B、C类控制点的综合失效,评价人员可以评价为重大缺陷或重要缺陷,对单个B、C类控制点失效,则评价为一般缺陷。

[1]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审计研究,2011.1.

[2]刘玉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导读.会计研究,2010.5.

[3]杜锐.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的思考.审计月刊,2010.1.

[4]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审计研究,2008.3.

猜你喜欢
目标制度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