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08-15 00:50郭金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5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想象创新能力

□文/郭金花 杨 玲

(洛阳机车技师学院 河南·洛阳)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是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是充满科技竞争和挑战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教育,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祖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一、什么是学习和创新能力

能力是指人们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学习能力是指人们学习、接受新知识、观察认识新事物、分析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带着强烈的探索动机,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积极主动地研究事物的新奇,发现新概念、新原理、新观点、新方法,创立新思想,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两者相互依赖,密切相关。

二、培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意义

1、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要一大批素质优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技术工人。因为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创新人才是职业技术学校义不容辞的光荣历史使命。

2、培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持续发展就要狠抓教育质量,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生具有学习和创新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就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就高,学校就会有较高的知名度,学校才会兴旺发达。

3、培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学习能力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去进行教育改革,以保证职业技术教育沿着“三个面向”指出的光明大道阔步前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学生要学习、要进步就要有一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当前的知识技能,而且会对学生的再学习、再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不断学习进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培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1、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在掌握已知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求新、求异、求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力求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勇于想象,大胆创新,在谋求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更新,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变“传授式”为“发现式”、“探究式”、“讨论式”、“解决问题式”和“实验法”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如何使学生掌握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上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

2、实施和强化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职业技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具有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开拓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素质教育既重视学生各种素质的提高,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去完成。我们相信,实施和强化素质教育,学生的理解、分析、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会随着上述各种能力的提高而取得进一步发展,即一般能力中蕴藏有某种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助于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创新能力是一般能力的发展。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为基础,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为手段,以巩固双基知识和发展创新能力为目的,尽力发展学生认识的可能性,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少年来,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线。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均严格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框框进行。尽管看起来课堂气氛良好,教师不断地启发提问,但都控制在教师自身具备的智能之内,从而限制了学生主观想象能力的发展,限定了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的萌发,阻碍了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想象、类比、思维、分析、创新等能力的正常发挥。这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模式,应当改变,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的“群言堂”,将教学的思维主动权交给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还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断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培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方法

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发展思维的能动性,改变思维的怠惰性。以目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状况而言,有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势,也有消极厌学的不良思想影响。学生大部分都是抱着学习专业技术的热切愿望,步入学校学习深造,有一定的求知欲,表现了思维的能动性,以及对学习的新奇感和主动性,这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总感到新奇,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新思想、新知识去诱发学生学习的新奇感;其次教师要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利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手段和学生实验等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新奇感,还可利用专业实习或走出校门到相关行业参观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学生,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想方设法改变其思维的怠惰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在设疑和诱疑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索,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要提倡解题和回答问题时有“独到之处”,有“新意”,并能“一题多解”。要鼓励学生敢于排除思维定势和课本内容的束缚,进行求异思维,敢于向书本、向名人、向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有目的地挑起争论,培养学生的思维个性,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探求客观真理。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具有勇于改革创新的教学意识,对教材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更改,求得最佳的理解思路,带领学生敢于怀疑、质疑,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立异的精神,以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引导分析综合,培养思维的深度和条理性。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般思维的发展,它仍要经过认识、逻辑分析的过程。第一阶段是形象思维,通过认识事物的基本属性、构造和特征,感知事物或现象,观察后提出疑问;第二阶段是逻辑思维,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认清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第三阶段是创新思维。包括推理、假想(设想)、实验验证、发明创新等。创新思维正是建立在认识、再认识,综合分析概括规律这种逻辑思维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在综合分析过程中,是以前人的认识为基础,发展形成新的概念,新的认识系统,以求得新发现和新发明。教学中要注意逻辑思维的训练和运用,多进行合乎常规的推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条理性,逐步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4、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归结为百分之一的智慧,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正说明要创新就要不停地思考、实践,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实际上,不少科学家、文学家的创造性作品都是在实验室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在满足学生实习操作、实验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和社会上有关的实验条件,尽可能地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兴趣爱好和争胜好奇心,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离开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发展创新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如,在电工实验教学中,学生可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分析计算作结论,设计出新的实验测量电路,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可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既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可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5、诱发创新想象,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创新想象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中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在自己头脑中构造出从未经历过的事物的新形象。创新想象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的,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类要创新,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如,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丰富的想象力,精妙的数学运算,建立了“开普勒三定律”,赢得了“天空法律创造者”的美名。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如,在电力拖动教学中,在要求学生设计某控制线路之前,先讲解复习控制连锁规律或控制作用接近的电路,往往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想象而形成创新思维。当学生设计的控制线路经实验验证适用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变成了现实。

创新想象可以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广阔性,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的自由度,它是创新能力的前奏。没有创新想象,就不可能有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十分重要。

6、掌握思维方法,培养思维的科学性、正确性,使创新思维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思维方法归纳起来有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归纳与演绎等十种。这十种方法互相联系,互相交织,必须深刻理解,才能综合运用。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这些思维方法运用的过程。要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应当教育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思维方法。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遵循思维规律,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思维规律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进而发展为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各种思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在学习中遵循这些规律,能够更好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授课思路、习题分析、作业批改与讲评、实习指导和实验指导等都体现了教师的思维方法,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因此,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不可忽视。如在作业批改中,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给予注明,但不能包办改正,要让学生经过正确的思考,把错误改正过来。对改正后的作业可给予适当的鼓励。尤其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如此,以便促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培养思维的正确性。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没有创造,科学就失去了生命力,社会就会停滞不前。因此,对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事关国家科技发展的百年大计,也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身体力行,尽心尽力,努力工作,为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任长松著.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2]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命题研究组.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马小红.礼仪修养读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I S B 978-7-5045-6210-4;中国版本图书馆C I P数据核字(2007)第088788号.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想象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的想象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