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幸福感缺失原因分析

2012-08-15 00:50□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2期
关键词:幸福感中职职业

□文/ 王 康

(1.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安康;2.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

不同职业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与感受也不尽相同。教师职业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于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当学生进步了、成才了,教师的付出有了学生成才的回报,教师感到非常幸福;当教师的辛勤劳动得到广大家长、社会认可,教师内心同样会感到欣慰、幸福,体验到快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最主要是取决于在实施这一职业过程中是否实现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由此,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定义为,教师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社会认可度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满足、持续快乐体验。

二、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一)观念滞后,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人们总是把职业中学与普通高中相比,认为普通高中为进入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培养人才,而中职学校主要为企业培养大量技术工人。由于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认为:工人总是处在社会最底层,从事最苦最累最脏的体力劳动,社会地位低,劳动报酬少,不被人看重。而这种错误的认知转嫁给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似乎认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也低人一等,导致中职教师在社会上的认可度降低。

(二)生源素质差,课堂教学难以体验成功感觉。教师幸福感更多来源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来自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默契配合、成功互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成功体验。

目前,进入中职的学生大都是没有考上高中,出去打工年龄太小,家长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能学多少算多少,不能学可以长身体,把学校当成看管孩子的“保育院”,加之中职学校招生不景气,降低入学门槛,“拾到篮里都是菜”,这些学生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迟到、睡觉、玩手机、说话、照镜子、吃东西。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熬更守夜,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创设问题情境,希望学生能积极思考,与教师形成互动,学生仍如听天书,很少能与老师有效配合,教师只好唱独角戏,自问自答,教师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与现实中的教学效果形成了巨大落差,心理产生了失落感,更重要的是,教师不得不一边讲课一边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纠正学生各种不良行为,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常常一节课下来心力交瘁,体会不到上课的成功感,更谈不上从课堂教学中体验幸福了。

(三)责任太大,如履薄冰。现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成了高危职业。一是学生缺乏挫折承受能力。“90 后”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如履薄冰,时时处处都要注意教育力度和方法,深不得浅不得,生怕一句不小心的话就成了悲剧的导火索,但又不得不履行职责,为此,教师常常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二是学生任性,自我约束能力差。随意离校出走,打架斗殴,通宵达旦上网,夜不归宿等现象时有发生,家长对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却不闻不问,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向老师兴师问罪,社会把责任完全推卸给学校,学校则认为老师管理不到位,教育方法不恰当,夹在社会、家长、学校之间的教师,时刻处在一种紧张、恐惧中,职业幸福就成了一种奢想。

(四)危机感是中职教师幸福感下降的又一原因。实施绩效工资以后,中职学校和九年制义务教育不同: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实行全额财政拨款,中职教师工资分为三部分,即基础工资、生活津贴和工作津贴,基础工资实行全额财政拨款(仅占工资的1/4),生活津贴和工作津贴中的60%靠学校自收自支,而教师的工作津贴按代课量多少发放,导致中职学校老师上课压力,加重了教师的危机感,使教师工资缺乏保障,工作缺乏安全感。危机成了教师幸福感滑坡的重要原因。

三、提升中职教师幸福感的途径

(一)高度重视,匡正社会偏见。一是政府部门加大投入,把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普高教育、高等教育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尤其是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共同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积极宣传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职业无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之别。职业教育同样能培养出就业有路、企业急需、致富有方、创业能成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纠正社会、家长、学生认为中职生从事工作待遇低、地位卑微、难成才的偏见。

(二)面对现实,因材施教。由于教师对普九和素质教育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滑,特别是农村学校,加之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中职学校招生难、学生质量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教师,一要面对现实,及时调整心态;二要深入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管理方式上,遵循中职生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针对其行为方式,采取适当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在教学上,针对中职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行为习惯差点,好动的特点,教师要积极创境激趣、引思明理、动脑动手,引导体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更新管理学生理念,在成功的管理中体验幸福。中职学生大多数是学业不良者,缺乏自信心,叛逆心较强。在教学管理中,一要站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学生谈心,做朋友,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取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二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也有优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热情帮助和鼓励,当学生自卑时,利用他的闪光点融化内心的自卑;当学生迷茫时,及时拨开迷雾;当学生犯错误时,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当看到我们苦心经营,艰难付出后,换得学生克服了困难,树立了自信,明白了事理,一步步健康成长时,我们教师的幸福感不就油然而生了吗?

(四)合理设置专业,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中职竞争激烈,招生难,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进行反思,除了教育体制客观原因外,学校也找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专业设置是否适应市场的需要;是否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技能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毕业学生是否有很好的就业前景等。这些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如果能得到有效解决,自然就解决了难招难得问题。因此,中职学校要根据市场合理调整设置专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招生难、教师危机的关键所在。

职业教育与生产力联系最为直接、最密切,为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培养大批急需的能工巧匠,把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职教师职业幸福与否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否。因此,全社会应关注和重视职业学校教师的幸福感,激励广大教师为职业教育事业奋斗。■

猜你喜欢
幸福感中职职业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