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内涵

2012-08-15 00:51刘海雁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强国科学建设

刘海雁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经过33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势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正在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文化已经成为中国迎接未来机遇和挑战的关键。增强我国的文化力量,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

(一)文化强国是历史发展的要求

在1840至1949年100多年的时间里,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斗争过程中,在 “民主”、“科学”两面旗帜的引领下,创建了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文化。1949年新中国建立,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程。期间,我国虽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与曲折,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程并未阻断。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大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在不断深化,开放在不断扩大,社会在不断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许多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一些问题还表现得比较严重。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文化强国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包括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健康等目标。但我们却面临着一个尴尬而又不可回避的现实:在经济领域中,中国企业从1989年中国银行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展到2012年中国已有79家公司挺进了世界500强的过程中,我国的文化企业却迄今为止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布热津斯基在 《大棋局》中提出了大国的四个标志,即: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如果没有文化的软实力的确立和渗透,经济地位的巩固也是不扎实的,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没有文化做支撑的经济,附加值不高,技术品牌不强,扩散面和辐射力都不深。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撒切尔夫人的这句话虽然刺耳却发人深省。六中全会提出 “文化强国”,使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为清晰,这也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三)文化强国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在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1]目前我国正处于马克思所说的世界经济时代,在各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文化生产也不可避免地将走向世界性。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不但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且还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且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世界各地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下,我们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捍卫国家文化主权是我们面临新的时代考题。要解决这个考题,就必须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二、文化强国的时代内涵

(一)文化强国的主题是科学发展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反过来,文化又服务于政治和经济,影响与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科学发展是21世纪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题,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必然要反映和服务这一时代主旋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不但是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而且是我们党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背景决定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建设反映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保证我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二)文化强国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脱离广大的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势必成为一句空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其本质特征就是以人为本。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首创精神,才能充分挖掘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文化创造潜能,才能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终达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三)文化强国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发展起来的,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引领和主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中,使其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中,成为我国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号角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间对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发展、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认识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十七大更是提出了 “两大一新”的文化发展目标 (即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和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3]。当今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以文化和科技双驱动、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我国在社会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和弘扬传统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为建设 “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在准确地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世情与国情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号角,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意义深远的文化强国时期。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M].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强国科学建设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