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富春经济思想的特色

2012-08-15 00:51豆庆升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李富春边区经济

豆庆升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

李富春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的一生和经济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青年时期,李富春赴法国勤工俭学,总能找到赚钱多的工作,被戏称 “李富翁”。大革命失败后,李富春曾担任江西省委书记,直接领导了江西中央苏区根据地的经济生产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李富春曾担任中央财经部长,直接领导了陕甘宁边区机关、部队的 “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李富春曾担任东北局副书记,分管财经工作,直接领导了东北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李富春曾担任政务院中财委副主任、重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直接领导参与了五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工作。三年困难时期,李富春提出了著名的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雏形。“文革”时期,李富春受到不公正待遇,1975年逝世。朱镕基高度评价李富春,说他是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者和组织者之一”。“他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在经济工作中提出许多适合国情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1]。

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李富春的经济思想内容丰富,其中独具特色之处在于他经济思想中蕴含的生态观、科技观和方法论。

一、生态观: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李富春早在领导陕甘宁边区的 “大生产运动”时就提倡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他说:“造林可以改变土质,调剂气候,防止干旱,增加生产工业原料,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2]244在李富春批准和提供480元经费的支持下,乐天宇、林山、江心、郝笑天、曹达、王清华等六人组成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考察团对边区林区的分布、山脉、河流、地质等做了详细考察,考察报告揭示了森林对调节边区气候、改善边区农业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认为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导致了风沙乘虚而入、自然灾害的发生,建议保护好现有森林,对现有森林进行合理开发,促进边区的经济建设。李富春在认真阅读考察报告后作出批注:“今年三月,与乐天宇同志细谈边区经济及森林的意见,天宇同志畅快而沉痛的述其对边区森林的意见,我完全赞同其见解,极力赞助其先组织边区森林考察团。经过乐及江、郝、曹、林、王6同志47天地努力、考虑与研究得此报告书。虽其有再加考察与研究之点,但已成为凡关心边区的人们不可不看的报告,已成为凡注意边区建设事业的人们不可不依据的材料。边区林务局的建立统筹林务是迫不及待的工作。”[3]新中国建立后,李富春向国家建议:“我国山区面积很大,应该迅速规划和大力开发。国家要积极扶助,实行多种经营,并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努力保持水土。”[4]205

针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中土地浪费严重的现象,李富春指出:“中国虽是大国,但人均耕地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4]199为此他上书毛泽东:“建设用地过大……西安在最近几年间共拨出建设用地十万八千亩……根据第二机械工业部的检查,该部在西安地区的工厂,如按原设计的建设用地计算,约有一半左右是多余的。在学校和其他部门的建设用地方面,也有严重的浪费现象……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里,这样的标准,不仅现在是不适当的,在将来也是不适当的。此外,在建设中任意荒芜土地的现象也很严重。例如,四川省委最近检查了十四个建设单位用地的情况,其中多征少用、早征迟用、征而不用荒芜浪费的土地,即占全部征用建设用地的百分之四十”。“一般说来,建设用地都是当地最肥沃的土地”,浪费建设用地,减少了农业产量,“引起农民群众的严重不满,造成国家与农民争地的很大矛盾”[4]190-191,因此要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注意节约土地”[4]193。

李富春还就人口控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强调 “必须大力提倡计划生育,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凡是劳保福利、工资制度等不利于计划生育、不利于控制城市人口的,都要逐步改进”[4]308。“实行计划生育要有思想教育、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4]199。

二、科技观:重视科技、尊重人才

李富春非常重视科技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在领导陕甘宁边区的 “大生产运动”时,李富春就要求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边区经济建设的战斗,把自然科学应用在边区的生产实践上去……诸如农业、畜牧业、工业、运输业、盐业及改善生活等等许多实际问题,无不需要自然科学的指导,无不需要技术来解决”[4]30。李富春举例说:“例如梢山的柳根水,人吃了成 ‘拐子’,以致有许多土地不能去耕种;南泥湾气候冷湿,不能牧羊,羊要生癞;每年很多牛羊死于瘟病,而无有效办法来对付;沿河数县能植棉,其他县是否也能植棉;植了棉却缺乏弹花机、压花机等。”[4]31李富春又说:“以上这些问题,都是生产与生活中需要自然科学界根据延安的实际情况来恰当解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如能科学地解决,就能使我们在生产与生活上提高到比较主动的程度。”[4]32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李富春指出:“要多快好省地进行建设,必须采用新技术。每个行业要有技术政策,逐步赶上技术上先进国家,用新的近代化设备来装备我们的农业、国防和交通。”[4]307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各个工业部门,特别是重点工业部门,要集中必要的力量进行科学实验工作;各个重点企业也要加强科学实验工作”[4]316-317。

李富春十分尊重和爱护科技人才。他说,“一定要对技术人员以礼相待”[2]349。“我们自己太土包子了,科学人才少,科学技术差”[2]363,“对技术人员,必须争取,给予优待,甚至特殊的优待……今天我们的经济建设非依靠这些技术人员不可”[2]364。在主持接收东北大城市工作时,李富春指出:“真正的专家、技术人材,如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等都一律收养起来,不论其政治思想如何,在生活上必须给以优待,赔钱亦应这样做,决不能把他们当成俘虏看管。”[2]349针对日本籍医生护士技术比中国的医护人员高,但待遇却不如中国籍的医生护士的现象,李富春批评这是错误的狭隘的宗派观念,应该坚决纠正。在李富春主持战后东北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时,首先重建了科研机构,以优厚待遇在关内招聘了4000多名科技人员赴东北工作。

李富春重视先进科学技术的研究。抗战时期,在李富春的建议下,成立了延安自然科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会,李富春担任了自然科学院的首任院长。在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李富春一如既往重视先进科技的研究,他说:“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我们必须尽量吸收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且同中国的资源条件相结合,以便使我们迅速地赶上去。”[4]178从我国经济科技比较落后的实际出发,李富春指出,“先进技术和一般技术结合”,“目前,只能是少数重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多数企业只能采用一般技术”,但是 “先进技术是我们必须追求的”[4]208。“应当研究日本、德国的技术发展道路和特点”,“争取在今后若干年内在主要科学技术方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4]209。

三、方法论: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经济建设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李富春说:“做买卖必须采取经济办法,尽可能少用行政办法。”[4]294在领导陕甘宁边区的 “大生产运动”时,针对某些行业公私不分、生产率低下的现象,李富春提出了 “公私两利”的方针和 “二八”分红的办法,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劳动效率。毛泽东评价 “二八”分红解决了机关一大困难。针对建国前夕的物价上涨风潮,李富春指出应该遵循价值规律来解决问题,“稳定物价、稳定货币是很必要的。但在物资缺乏时期,要求绝对稳定是不可能的,用硬压的办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它只能解决一个时期,过了一个时期又暴涨了。将来工业发展了,物资丰富了,自然可以稳定物价、稳定货币”[4]62。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李富春针对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现象指出:“工资,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一个武器。这个武器运用得当,也就是把工资级差安排得当,可以鼓励职工提高文化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放弃这个武器或不善于运用这个武器,来个平均主义,‘干不干二斤半’,那不仅不能鼓励先进,反而庇护落后,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4]159李富春还就经济建设中只求完成任务不计成本的现象提出批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就必须实行经济核算。拿供给制度不打算盘的习惯去从事工业建设,就会不计算劳动力,不计算原材料消耗,不计算成本,结果浪费很大,国家财产损失严重。”[4]68

计划工作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针对计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李富春指出:“计划是以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依据的,计划必须正确地反映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发展的需要。”[4]131“我们的计划还不能完全切合客观实际,还不能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 (按比例)发展规律,以及其他经济规律的要求”[4]125。“这主要是,我们对国民经济情况进行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研究较差,特别是对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研究不够,对中国经济的特点和发展的规律还摸得不透,对计划的重要性和完整性认识不够,对多种经济成份采用间接计划进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也差”[4]127-128, “系统地、全面地、及时地调查和了解国民经济情况,这是做好计划工作的基本条件。熟悉情况,才能做好计划,否则就会发生盲目性。过去我们对国民经济情况了解很差,对各种经济之间的联系缺乏全面的认识,这是工作中产生各种缺点的重要根源”[4]128。“计划工作人员在自己工作中养成客观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制订出的计划才能正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才能具有科学性,也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任何主观主义,都会使计划脱离实际,都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危害”[4]131。必须 “认真改进学习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学会研究分析统计资料和解剖麻雀。……重大问题的研究,应当采取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办法。所谓综合平衡,就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规律的运用。……现在,不仅国家计委,也是全党,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就是继续摸清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我们要老老实实地做几年工作,才能由被动转为主动,由盲目变为自由”[4]309-313。

冲天干劲必须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针对大跃进时期经济建设领域中的唯心主义,李富春强调要做冷静的促进派,“大家在工作中把冲天干劲和科学分析结合起来,把敢想敢做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党中央提倡的敢想敢做的精神,一方面同少慢差费的偏向相区别;另一方面又同乱撞乱碰的偏向相区别。前一种偏向,低估客观的实在可能性,忽视主观能动性;后一种偏向,不承认客观的一定限制性,不防止主观随意性。这两种偏向,都是脱离实际的,都不是实事求是的。自由是被认识了的必然。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愈是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愈是实事求是,他们也就愈能够发挥创造精神,愈能够敢想敢做”[4]248。

总之,李富春经济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态观、科技观和方法论,尽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瑕不掩瑜,研究其思想对于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朱镕基.在中共中央纪念李富春、蔡畅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05-23.

[2]房维中,金冲及.李富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2辑[M].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4:85.

[4]李富春.李富春选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李富春边区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一道课本例题的解法探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1960年代初期李富春农业恢复发展思想探析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周恩来与李富春夫妇在中南海的“文革”岁月
经济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