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身体体验性实证研究——以DESIRE IS HUNGER概念隐喻为例

2012-08-15 00:51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体验性饥饿隐喻

汤 洁

(南京审计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一、引 言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概念的,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思维和行动中[1]96。Lakoff 和 Johnson[2]3认 为 我 们 语 言 的70%都是隐喻。那么隐喻是如何产生和被理解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的产生同样源于我们的身体体验和生活经验,隐喻的理解是建立在体验基础之上的,因此隐喻是体验的。正如林书武先生所阐述:“隐喻的基础是体验论,所谓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体验论的一种说明。”[3]39而身体体验是隐喻体验的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来源。

对于隐喻的身体体验性,很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理论阐述,比较有影响力的有Lakoff 和 Johnson[2]27-45, Gibbs[4]1-15, Ungerer 和Schmid[5]122以及国内的王寅[6]79和林书武[3]38-45等。他们分别从哲学角度、心理学角度、语言学角度以及神经学的角度对隐喻的身体体验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但是对于隐喻的身体体验性的实证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拟以DESIRE IS HUNGER概念隐喻为例,通过对中英文语料库中相关例句的分析以及对说这两种语言的人的问卷调查研究来审视这一概念隐喻产生与被理解的身体体验性基础,从而验证隐喻身体体验性的本质特征。

二、概念隐喻理论

根据Lakoff的 “当代隐喻理论”,英语许多表述式都来自于基本的隐喻[7]220-249。这种基本隐喻我们称之为概念隐喻,例如 “Life is a journey”,“Time is money”等,是一种概括性更强的工作概念[8]9。因此,Lakoff和Johnson认为,人类对世界的看法可以用不同义域的观念表述,一个义域的概念可以被另一个义域的概念隐喻化,即源域(source domain)的结构框架映射于目标域 (target domain),形成概念隐喻[9]23-28。

这种映射 (mapping)的产生植根于人类共同的生理特点和相似的身体经验。人们用自身身体的经验去描述、体验并验证和把握另一个领域的经验。正如莱考夫所说,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熟悉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有一系列本体的或认识上的对应关系 (correspondences)[10]267。在跨域映射过程中,认知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源域和目标域的相关信息进行选择性激活,提取出两者之间的相关因素,并抑制无关的信息,完成跨域匹配,即突显属性的映射。

三、DESIRE IS HUNGER概念隐喻的身体体验性实证分析

(一)Desire和hunger的高度关联性以及系统性映射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Neruda的诗[11]56:

I crave your mouth,your voice,your hair.Silent and starving,I prowl through the streets.

Bread does not nourish me,dawn disrupts me,all day.

I hunt for the liquid measure of your steps.

I hunger for your sleek laugh.

这首诗显示了我们如何以身体体验中的有关饥饿的体验来理解爱和欲望。例如:“I crave your mouth…”, “hunger for your sleek laugh,…。”这首诗蕴含一种极为重要的隐喻方式,这种隐喻方式是以人们的日常身体体验为基础的。正是这种隐喻描写打动吸引了读者。

那么,人们对于饥饿的身体体验与他们对于欲望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通过对包括BNC(British National Corpus)和Brown语料库中有关hunger和thirst的例句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参考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欲望的描述,我们发现,hunger(饥饿)和thirst(口渴)都常被人们用来描述不同的desire(欲望)体验,人们有意无意地将饥渴的概念映射于欲望这一概念范畴之中,运用着隐喻性的认知方式来理解欲望这一抽象概念,并且这种映射是成系统的。说英语的人经常以下面的方式来谈论desire:

But the hunger for liberty is strong,and it is not confined to any time or place.

You must hunger/thirst for the promotion.

She had a hunger for money and power.

She hungers/thirsts for a new house.

I hunger/thirst for English novels recently.

He hungers/thirsts for her love.

汉语中也是这样用hunger和thirst来谈论他们的欲望。

我渴望金钱。(I thirst for money.)

我渴望知识。(I thirst for knowledge.)

我渴望爱情。(I thirst for love.)

我渴望报仇。(I thirst for revenge.)

除了这些一般的相似性,两种语言还都可以以具体和抽象的两种方式来指欲望的对象。例如在Mike’s new car makes my mouth water.这样的句子里就描述了具体的物体。而在You must hunger/thirst for the promotion.以及I thirst for a vacation.这样的句子里就描述了较为抽象的事物。而欲望中有关情感的,包括对另外一个人的欲望和性欲的就常常被这样隐喻性地描述:Tom is drooling over Maria.(Tom对Maria垂涎三尺。)

以上的分析显示,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对hunger的身体体验都构筑了人们对于desire的很多方面的理解。人们把hunger看作是desire的合适的隐喻,因为两者都和各种各样的企盼相关联,因而使得诗人和普通人都直觉地以这种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有关desire的想法。

我们因此也得出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在人们的身体体验中有这样一个hunger和desire的高强度的关联,那当人们隐喻性地以hunger来理解desire时,这些hunger体验中的显著特征应该都会映射到相关的desire概念中。这样,用hunger体验中的一些显著特征来描述desires会比用不显著的特征来描述更加容易让人接受。

(二)有关hunger和desire的身体体验的汉语和英语的问卷调查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做了两个问卷调查。在第一个调查中,我们给来自说英语国家的50个受试者看了一份英文的问卷,这些受试者包括20个外籍教师和30个在南京高校就读的外籍大学生。同时我们给来自中国的说汉语的50个受试者看了一份与英文问卷相对应的汉语问卷,这些受试者包括10个南京审计学院的老师和20个南京审计学院2011级的大学生以及20个来自中国的有本科学历背景的公司职员。问卷上列有由于饥饿而可能导致的症状。这些症状被细分为与饥饿体验紧密相连的症状,可能相关的症状以及根本不相关的症状。我们要求这些受试者给这些症状打从1到7的等级 (1意为从没,7意为非常经常)。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显示,说英语和汉语的受试者对这些症状打了相似的等级。例如,两组受试者都认为下面所列的症状和他们的饥饿体验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在这儿列出每一组的平均分:

1.饥饿对人体的强烈影响:

眼冒 金 星 (see stars/Stars dance before one’s eyes.);想到食物流口水 (the thought of food makes one’s mouth water);人变得情绪低落 (the person becomes depressed);有胃口 (have an appetite);人变得焦躁 (the person becomes very anxious);人变得脆弱(the person becomes fragile);胃绞痛 (one has a stomachache);头晕 (one feels dizzy);嘴发干 (the mouth becomes dry);感觉不舒服 (feel discomfort);变得虚弱 (become week)。说英语者打分的平均值5.04,说汉语者5.32。

两组受试在那些不相关的项目上也是高度一致的。列举如下:

2.饥饿对人体的微弱影响:

容易生气 (easy to get annoyed);手痛 (the hands ache);想离开 (want to leave);膝盖痛 (the knees ache);指甲易折断 (the nails become breakable);变得开朗 (become extrovert);感冒 (get a cough);人的行为正常 (the person behaves normally);人可以很好的学习 (the person can study well);人可以进行高水准的脑力讨论 (the person can attend a high-level intellectual discussion)。说英语者打分的平均值1.84,说汉语者1.42。

当然还有很多症状两种文化的受试者认为是和饥饿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我们的研究目的,我们只对那些和饥饿高度相关或者低度相关的项目感兴趣。

这个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了人们对于饥饿的身体体验的一个大致的特性描述。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说英语和汉语的两种文化的人有关饥饿的身体体验是有显著的规律性并且高度一致的。但是,说英语的受试者和说汉语的受试者在打等级时也有几点显著的不同。有些症状在说汉语者看来高度相关,但对英语者看来不怎么相关,如:对食物疯狂,嘴发干,行为疯狂,为食物可以做任何事情。

第二个问卷调查将探讨人们对于饥饿的普遍知识是否与他们关于欲望的理解是相关的。我们用了相同类的受试,问了两类问题,让他们根据直觉回答。第一类问题是当感受 “爱,性欲和对事物如财富,冒险,金钱等的欲望”这三种类型的欲望时,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第二类问题是受试者对于表达欲望的不同语言方式的接受度的直觉感受。问卷中有一半的问题是根据人们感受饥饿时高度相关的身体体验来设置,还有一半的问题是根据人们感受饥饿时低度相关的身体体验来设置。受试者被要求对每一个问题打等级,仍然是1为不可接受,7为非常能接受。

1.为 “爱 (love)”准备的主要问题以及打分情况如下:

你认为深陷爱河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How do you imagine that somebody who is deeply in love feels?)

a.紧密相关的 (Closely related):

这人感觉晕眩 (The person becomes dizzy.);这人变得容易受伤害 (The person becomes easy to be hurt.);这人变得虚弱 (The person becomes weak.);这人变得暂时失去理智 (The person becomes blind.);这人对对方垂涎 (You really make my mouth water.)。说英语者打分的平均值5.48,说汉语者6.04。

b.低度相关的 (Not related):

这人感觉手痛 (The hands ache.);这人感觉膝盖痛 (The kneels ache.);这人想离开 (The person wants to leave.);这人容易生气 (The person easy to get annoyed.)。说英语者打分的平均值2.12,说汉语者2.04。

2.对事物的欲望的表达 (other items):

a.紧密相关的 (Closely related):

我由于即将来临的考试而变得焦虑 (I am very anxious for the coming examinations.);我由于等待这场重要的面试而开始胃痛 (My stomach aches for the important interview.);我为这套豪宅而眩晕 (I’m completely dizzy for the luxury villa.);我由于真理而变得情绪脆弱激动 (I’m emotionally fragile for the truth.)。说英语者打分的平均值5.80,说汉语者5.32。

b.低度相关的 (Not related)

我的手指因为能去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痛 (My fingers ache for the opportunity to go to the dreaming place.);我的膝盖因为有关我高考结果的消息而痛 (My knees ache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my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说英语者打分的平均值1.08,说汉语者1.16。

打分的平均值显示:与人们感受饥饿时高度相关的身体体验在用来描述人们的欲望时也是最被接受的,是成系统性的对等映射。研究发现:对于三种类型欲望 (love,lust,other)的身体的和语言上的问题在英语中和汉语中大体一致。高度相关项和弱度相关项的区别是显著的。虽然这三种类型欲望的研究结果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是相似的,但说英语者和说汉语者如何将饥饿特征映射到欲望表达中还是有不同的。例如:My stomach aches in anticipation of having sex with Mary.和She drooled anytime she saw Bob.这样的表达在英语中比在汉语中更容易被接受。这些区别显示:把desire看作hunger的一些特别的、局部的身体体验在两种语言中可能是有不同的。具体区别和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总之,了解人们有关饥饿的身体体验使我们可以预测欲望的哪些方面可以用有关饥饿的身体体验的理解来思考和表达,哪些方面不可以。

四、结 语

隐喻是植根于身体体验中的吗?我们的观点是单独的哲学思考和理论阐释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我们需要实证研究将语言和思维中的隐喻与身体体验相关联。

通过上述对中英文语料库和日常生活中相关例句的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英语和汉语的两种文化的人有关饥饿的身体体验是有显著的规律性并且高度一致的,而且与人们感受饥饿时高度相关的身体体验在用来描述人们的欲望时也是最被接受的,是成系统性的对等映射。这一研究以实证的方式证明了隐喻身体体验性的本质特征,为其理论阐述做了强有力的支撑和论证。但是我们要强调,我们对于DESIRE IS HUNGER的研究结果并不能说明这两者的完全对等,而只能说明这两者的高度关联:Desire的概念更加抽象,因此人们要把对于hunger的具体身体体验理解映射到desire这一目标域,以此来更好地理解这个抽象概念。

[1]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Lakoff G,Johnson M.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 s,1999.

[3]林书武 .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和趋势[J].外国语,2002 (1).

[4]Gibbs R.Embodied Experie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J].Brain and Language,2003 (84).

[5]Ungerer,F.&Schmid,H.J.An Introduction t o Cognitive Linguistics[M].London:L on gm an,1996.

[6]王寅 .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Lakoff 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M]//Ortony.Metaphor and though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8]林书武 .“愤怒”的概念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2).

[9]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0]马清华 .隐喻的意义的取象与文化认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

[11]Neruda,Pablo.Twenty Love Poems and a Song of Despair (translated by W.S.Merwin) .London:Cape,1969.

猜你喜欢
体验性饥饿隐喻
从观察生活到更好地生活——小学语文体验性作业生活化设计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向着“零饥饿”的目标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传统村落的互动体验性景观营造探析——侨乡村景观建设实践
回忆饥饿
一张饥饿年代的教师“特供证”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饥饿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