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璧德论中国道家思想

2012-08-15 00:51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卢梭人文主义儒家思想

谢 晶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欧文·白璧德 (Irving Babbitt)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人文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化批评家。白璧德一生著作八部,他的第一部论著 《美国的文学与大学》被认为是美国新人文主义的开山发轫之作,诠释并捍卫了人文主义的经典传统[1]24;另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是 《卢梭与浪漫主义》,文中通过对西方的浪漫主义传统进行尖锐犀利的批判,呼吁节制情感,恢复人文秩序。

在中国,白璧德以其对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载入中国思想文化史册。与其他对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外国学者不同的是,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他期望通过对东方经验,特别是中国经验进行细致的思想梳理和现代诠释,以发掘其对于西方思想文化研究的意义。

白璧德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最主要的关系表现在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高度评价上。另一方面,白璧德也讨论道家思想,几乎与白璧德对于孔子儒家思想的阐释方式一样,即在与亚里士多德人文思想的比较中肯定儒家思想的人文价值。白璧德对于早期道家思想的揭示与批评,也是在与西方浪漫主义传统的比较中展开进行的[1]110。

一、白璧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谈到白璧德对中国道家思想的评判,离不开谈论白璧德与中国文化的渊源,而这主要体现在白璧德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上。白璧德称孔子为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像西方的亚里士多德一样。细究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确实可以发现,他与儒家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比如儒家重 “修身”,儒家经典 《大学》里将 “修身”作为一个核心的观念来对待,一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之后,最后归结到了 “修身”: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3这种内在制约以致人格完善的观念也是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观念。所谓内在制约是指人应当要有一种自我调控的能力,以达致一种平衡,实现人格的完善。同时,儒家强调中庸,白璧德也认为:“适度的法则乃是人生最高的法则,因为它限制并囊括了所有其他法则。”[3]17

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思想的 “借镜”,更为确切地说,孔子及儒家思想,已经渗透在白璧德对于西方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批判之中了。在白璧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卢梭与浪漫主义》中,借助东西方古典传统思想的力量,对于以卢梭为源头的泛情浪漫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正是在批判卢梭时,白璧德考虑到了中国的道家思想。白璧德论中国早期道家思想只有一篇不长的文章,叫《中国的原始主义》,附于 《卢梭与浪漫主义》一书之后。这一安排本身即说明问题。在文章的开篇,白璧德即指出:“历史上最接近于以卢梭为重要的领袖人物的运动或许是中国早期的道教运动。”[4]237白璧德在这里混淆了一个概念,即把先秦时期道家思想与汉朝才出现的道教混为一谈了。不过,从白璧德的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出,他所讨论的道家思想,集中在早期道家,即 “大约指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220年这一时期”[1]110。

二、卢梭的浪漫主义与中国早期的道家思想

白璧德对中国早期道家思想的阐释是在于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进行比较的情况下进行的。众所周知,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批判锁定的是以培根为代表和以卢梭为代表的两股文化思潮。白璧德在梳理西方自16世纪以来思想文化运动后指出:“此种自16世纪以来之西方运动,其性质为极端之扩张,首先扩张人类之智识于管理自然界之能力,以增加安适与利用。此近代运动,一方则注重功利,以培根为其先觉,其信徒之主旨,在注重组织与效率,而崇信机械之功用。一方面则注重情感之扩张,对人则尚博爱,对己则尚个性之表现,此情感扩张运动之先觉,则18世纪之卢梭是也。”[5]在对卢梭的批判时,白璧德提出了 “自然主义”这一概念。尽管白璧德没有对自然主义给出明确的概念界定,但是自然与人文毫无疑问是对立的。白璧德所谓的自然主义是指一种 “对原始的、自发与本能性事物的盲目崇拜”[3]123。显然,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是一种情感上的自然主义,表现为一种以人的原初情感及自由意志为判断一切价值的标准。在批判卢梭时,白璧德也同样批判了中国早期的道家思想,两者具有共通性。在《中国的原始主义》中,白璧德首先指出: “老子的 《道德经》是一部只有寥寥数千言的高深莫测的著作,但其总的倾向却显然是原始主义的。……它鼓励返归本源,返回到自然状态和简单生活状态。”[4]237从某个角度说,白璧德对老子的这方面阐释是正确的。白璧德还谈到了庄子:“实际上,就是在 《庄子》中,老子的学说发展出自己全部的自然主义和原始主义的含义。在东方或西方很少有作家像庄子那样引人入胜的方式提出人们所谓波西米亚的生活态度。……他追溯人类从自然向非自然的堕落过程,他所采取的方式非常完整地预示了卢梭后来在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及 《论科学和艺术》中所采取的方式。”[4]237可以看出,在老子和庄子那里,人从自然的状态滑向非自然的状态是被视为倒退的。因此白璧德之反对道家思想中的那种任自然、任逍遥的所谓无拘无束的状态,赞同儒家思想中重视人内在与外在的文化与规训,以及人的行为要遵循适度和中道的原则,就可看做是人文主义对自然主义的批判。

有关卢梭的浪漫主义与道家思想的共通性,在白璧德看来,不仅体现在人文主义对自然主义的批判上,而且还体现在两者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天然关系上。白璧德曾指出,卢梭的浪漫主义与西方近现代艺术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发生关系,而道家思想与艺术创造之间也有着的天然关系。在 《中国的原始主义》一文中,白璧德说道:“道家学者都是富有想象力的,而且都属于浪漫主义一线。我们不应该不注意到道家学说对李白以及唐朝的其他波西米亚诗人和喜欢饮酒的诗人的影响,或道家学说与几乎在同时出现的伟大的风景画派之间的关系。”[4]237众所周知,道家思想对中国艺术史影响巨大。道家思想有反对尘世礼法对人的禁锢及主张个性解放的方面,同时,人应当融入自然,而这些正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在这一方面,道家思想与卢梭等浪漫主义者是不谋而合的。

然而,细究起来,白璧德也发现了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主张于卢梭的思想主张的差异。卢梭的自然主义倾向于人的自然情感的权利,而道家的自然主义倾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白璧德说道:“也许我们应当补充一点:虽然老子宣称软优于硬,并且宣扬一种应该能吸引西方的伤感主义者的学说,但在他以及其他道家学者身上,人们并没有发现与卢梭的极端感情扩张相对应的东西。他们的一些文章,尤其是 《老子》中的一些段落,强调了集中和冷静,这与东方的一般智慧是一致的;甚至是那些肯定具有原始主义和感情主义性质的教义,也常常不同于西方与之相对应的思想运动中的学说。”[4]239其实,如果说,卢梭的自然主义是倾向于人的自然情感的权利,是以18世纪法国思想革命主张人的个性解放为其思想背景的;那么,道家的自然主义主张的是返璞归真,尊重人的自然属性,提倡 “天人合一”观念,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对人类文明的弊端有着深刻的认识,在这一点上它有反人文主义的一面,但纵欲和人的极端感情扩张却是道家思想所反对的。

三、白璧德关于道家思想阐释的思考

白璧德的儒家思想阐释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握住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此价值在白璧德看来是我们时代最需要的一种价值。而白璧德对道家思想的阐释,其着眼点却在早期道家思想与浪漫主义或者自然主义的一致性上。这样的一个角度影响到了他向学术纵深拓展的可能性。至少在一个中国学者看来,他没有触及到其核心价值。正如学者段怀清指出的:“他 (白璧德)在道家哲学的批判方面所取得成就,被认为远不及他在对儒家人文传统的阐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1]110纵观白璧德的整个著作,以及他关于中国文化的言论,可以确认,他对中国文化的关注是抱着一种工具性的目的。中国的思想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中,白璧德是以非汉学家的形式出现的,汉学本身不是他的目的。事实上,他是在进行西方文化的考察和批判时,注意到了中国经验的。而这种经验给他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我们当然为白璧德的儒家思想阐释而感到高兴,也为其道家思想的阐释感到遗憾。但这不是问题的根本,问题的根本在于中国文化的被工具性地阐释这样一种地位。因为这种工具性阐释方式必然会带来误解和偏狭。用得好则能焕发出异样的光彩,用得不好则不免会糟蹋这个工具。显然,这种工具的地位不是一个平等对话的地位。如何摆脱这种工具性质的地位,则是学者们——尤其是中国学者所要努力的。

[1]段怀清.白璧德与中国文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欧文·白璧德.文学与美国的大学:第1版[M].张沛,张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欧文·白璧德.卢梭与浪漫主义:第1版[M].孙宜学,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5]胡先骕译.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谈[J].学衡,1922(3).

[6]段怀清.新人文主义思潮——白璧德在中国[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卢梭人文主义儒家思想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新史学”语境下的音乐新面孔——以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义倾向为中心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儒家思想与书法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