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管理学生

2012-08-15 00:45邢同学
潍坊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特色理论政治

邢同学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管理学生

邢同学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切实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现实使命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了解、全面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机制,努力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进”工作的实效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生;调查

党中央高度关注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人给予殷切期望[1],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刻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到艰苦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在千磨万击中历练人生、收获成功;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开拓创新,大力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贡献聪明才智;希望广大青年坚持高尚品行,提高品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新风正气,争当诚实守信的模范,争当奉献社会的模范,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好引领社会风尚。胡锦涛对青年提出的这五点希望,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代青年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与时俱进,创新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在国际风云不断变化、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多元文化思潮相互碰撞的大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尤其重要和必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国际风云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2],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否则,就会走弯路,出问题,犯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蒙受损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丰富了内容。祖国的强大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全面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定大学生跟党走的信念,激励大学生不辜负党和人民给予的殷切期望;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传承与创新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自觉与自强,不断提高国家发展的文化软实力;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信息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第20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上指出[3],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高校教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能够对青年学生产生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习近平要求高校教师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感染、教育、引导大学生。高校教师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自己、教育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更好地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进”工作,需要全面了解、准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潍坊学院团委根据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全校范围内,从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人生价值观、道德品质、学习观、网络、就业观等六个方面,对四个年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789份,有效问卷1766份,有效问卷率为98.71%,问卷调查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从调查总体情况来看,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普遍关注时事政治、拥护党的领导,大学生的人生态度积极,能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服务社会统一起来。

(一)思想政治态度方面

调查显示,有89.23%的学生认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国情,既富有效率,又能体现民主”;有87.12%的学生认为政党制度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了的中国人民的正确历史选择,一党领导与多党合作的制度很好,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66.13%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表示“很了解”和“比较了解”;在所关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中,有58.33%的学生关注反腐倡廉,有57.62%的学生关注欧债危机,有51.77%的学生关注南海问题,有73.04%的学生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持“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态度;有78.72%的学生认为爱国就得要有血性,应“本着‘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态度发展中日关系”;79.79%的学生认为,在面对重大事情发生时应持“爱国不仅要有血性,还要有理性,为表达爱国热情而采取集体行动时,要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国家的根本利益”的态度;有63.3%的学生认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非常好”和“比较好”;有52.48%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很强”和“较强”;有62.41%和55.32%的学生分别认为近年来国家在“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满意。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政治思想比较健康,能够用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观点观察、分析、思考政治问题,政治评价比较积极,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他们普遍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度高且充满信心。但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存在一定厌学情绪。

(二)人生价值观方面

调查显示,在对待人生态度上,有56%的学生表示愿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有71.18%的学生选择追求“积极进取,辉煌灿烂的人生”;在价值判断的标准问题上,有64.72%的学生认为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选择“地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个人财富的多少”、“生活是否美满”的共占36.17%;有64.72%的学生认为强化诚信意识是“当前大学生最需要加强的品质”,有72.16%的学生最关注“就业问题”,有76.6%的学生认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有71.63%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目前最重要而又比较缺乏”的。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主、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较强,但尚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多健康向上,自主、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虽然明显增强,但价值判断呈多元化特点。

(三)道德品质方面

调查显示,在看待考试作弊问题上,61.17%的学生认为“学生不应该作弊”,50.35%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学生缺乏诚信的表现”;有58.69%的学生肯定了“无私奉献是社会对每一个成员的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从自身做起”的观点;只有7.62%的学生非常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形势报告和政治学习,有13.12%的学生认为”听不听无所谓”,甚至有10.82%的学生持“不愿去”的冷淡态度;有58.69%的学生认为无私奉献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要求,但也有46.63%的学生认为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公共场所发生的不文明行为只有19.5%的学生表示应“马上进行制止”,46.28%的学生只是“劝阻一下,听不听由他”;在对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上,有58.69%的学生能理解但自己不会做,有44.8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不宜结婚;对于大学生同居现象,只有17.38%的学生认为“违背中国传统道德”,有34.57%的学生认为应视两个人的感情而定,有33.3%的学生认为是个人的自由、别人不应干涉;关于大学生恋爱动机,选择”寻找终身伴侣”的学生只占到28.72%,而选择为了“丰富大学生活“和“说不清”的学生分别占20.74%和19.33%。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人格完善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多数大学生诚实守信、敬业奉献,但也存在自私、冷漠、冲突和融合的情况。大学生既有对传统道德的怀念和依恋,也有对新的价值尝试的激越和冲动;既有对价值超越的向往和喜悦,也有对现实社会的迷惘和困惑。

(四)学习观念方面

调查显示,有76.6%的学生感到目前最需要解决而又比较缺乏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有43.26%的学生认为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53.35%的学生准备做一个“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中,涉及就业、经济、学业问题依次占56.21%、52.6%、47.34%。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强,学习动力强劲,学习空气浓厚,学风端正。学生渴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己,赢得未来职业发展的主动权。由此看来,我校学生成才愿望迫切。

(五)网络方面

调查显示,有54.79%的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外部信息,超过了通过“报刊杂志”(53.72%)、“广播”(48.90%)和“看电视”(29.79%)等渠道了解外部信息;有66.56%的学生每天用于浏览网络的时间在 5小时以上,“购物、“娱乐”、“游戏”成为浏览网站的主要内容(总计占67.71%),而浏览红色主题教育网站的同学仅占“6.78%”。

统计结果表明,互联网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网络信息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了解外界、做出评判的重要依据,但对信息优劣的区分不够理性和公正,易受网络舆论的影响,网络信仰缺失问题值得关注。

(六)就业观念方面

调查显示,有79%的学生感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有55%的学生认为只有在校期间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加大自己就业的砝码才能解决就业难问题;有25%的学生认为社会交往能力、处事能力在今后就业中较为重要;有超过10%的学生现在正在考取资格证书,有10%的学生正在考取汽车驾照。

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较大,但对前途仍较有信心,同时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就业资本,提升就业能力。

三、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的对策建议

应该看到,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参与政治活动热情度有所下降,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对大学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厌学心理,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进行认真分析,探索对策,切实解决。

(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个大体系、大范畴,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4]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作为重大课题,始终摆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穿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学术讲座、日常行为管理、公寓管理、社团活动之中,充分利于各种教育资源,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实现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促使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

(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加强德育学科建设

高校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激励学生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5]高校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安排,加强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完善已有的省级、校级精品课程,把其他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逐步建成省级、校级精品课程,把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纳入省级、校级课程体系,逐渐形成反映学校特色的品牌课程或特色课程。

(三)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实施德育实践计划

高校的文化氛围在无形中塑造着学生的人文素养,这种积淀对人一生的影响持久而深入。[6]高校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积极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和精品,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拓宽德育建设渠道;加强对各类学生社团、校园讲座、学生媒体的管理和引导,不断增强学生“爱国荣校”的情感;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通过“红星共青团员”的评选和跟踪培养,进一步提升了推优入党工作质量。

(四)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实施人生指导计划

就业不仅关系民生问题,而且也关系人的尊严。在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备受党、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实施大学生人生指导计划,既要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要关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还要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自主意识的激发、正确就业观的树立、自身未来发展的理性规划、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提高等现实问题。[7]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人文素质课的教育功能,把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贯通和融合,构建学校、二级学院两级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使学生尽早具备职业发展意识和人生选择能力。

(五)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实施网上德育计划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教育部将实施“高等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计划”[8]。高校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快推进学生网上互动社区建设和管理,着力加强大学生在线网站建设,精心打造一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作用突出的辅导员博客,培养造就一批能持续跟踪和熟练运用微博等新媒体、在网络上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骨干,不断提高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六)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实施队伍建设计划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9]高校教师队伍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所在。为适应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大力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建设一支学历、年龄、职称和专业更为合理,治学严谨,创新务实的学术队伍;强化对辅导员的岗位培训,提升辅导员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七)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实施德育理论研究计划

理论上的成熟是我党成熟的重要标志。没有理论上的研究成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加强大学生德育研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的理论水平。高校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设立课题立项,积极参加全国、全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论坛;高校要鼓励、支持高校教师特别是教育管理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理论研究,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

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0]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作为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引导学生,必将强力助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1]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2-05-0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1-07-01].http://www.gov.cn/ldhd/.

[3]习近平会见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代表[EB/OL][2012-01-04].http://www.gov.cn/ldhd/.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0。

[5][6]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2,(10):1-3.

[7]毕廷延.大学生职业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0:1.

[8]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教育专题规划》的通知(教高[2012]5号),2012-03-21.

[9]张慧玲.简论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结构 [N].光明日报,2010-07-17.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Educating the Students Using the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XINGTong-xue
(WeifangUniversity,Weifang261061,China)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vital mission of cultivating the high quality talents.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is the latest theoretical output of the Marxism in China. Educating the students by fully usingthe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ly improving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theuniversity student in the new periods ar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roundly improving the high education quality.The administers should enhance the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responsibility, carefully study and master the systematical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ully understand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of thestudents, free the minds, keep pace with the time, and tr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ist theory 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 textbooks, class and the mind.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udent; investigation

G641

:A

:1671-4288(2012)03-0076-05

责任编辑:孙延波

2012-04-20

邢同学(1952—),男,山东昌乐人,潍坊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特色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