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
——读《灵性·潜能·创造——个人潜意识研究》

2012-08-15 00:45张秀芝
潍坊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灵性潜意识心理学

张秀芝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分析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
——读《灵性·潜能·创造——个人潜意识研究》

张秀芝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王家忠教授的新著《灵性?潜能?创造——个人潜意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与其之前出版的《人性·社会·心灵——社会潜意识研究》、《传承·超越·沟通——民族潜意识研究》构成“潜意识研究三部曲”。该著是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系统研究潜意识问题取得的新进展,是分析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

分析心理学是从精神分析学派中分化而来。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精神分析学就是由他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他的无意识研究不仅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视野,而且其心理分析与治疗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分析心理学理论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曾经对学术界特别是文艺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到80年代,国内再度产生“弗洛伊德热”,影响范围和深度都胜过以前。迄今为止,潜意识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弗洛伊德冲破了否定无意识领域的理性主义禁锢,创建了个体潜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其二,荣格冲破了弗洛伊德的个人潜意识的狭隘性观念,创建了集体潜意识学说;其三,弗洛姆把精神分析潜意识概念又移植到人类社会结构之中,创建了社会潜意识理论。他们的理论既相传承又有所创新,推动了潜意识研究的深入,但却都带有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局限。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王家忠教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社会潜意识”,同时,作为该项研究的一个子课题——“民族潜意识”也引起了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于是分别形成了两本书《人性·社会·心灵——社会潜意识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和《传承·超越·沟通——民族潜意识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在此期间,“个人潜意识”也一直是作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于是便以此为题立项,被列入山东省教育厅2008年科研发展计划,从而形成这本《灵性?潜能?创造——个人潜意识研究》。

全书在综合论述潜意识的内涵、结构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灵性篇——个人潜意识与心理分析,潜能篇——个人潜意识与人的潜能,创造篇——个人潜意识与创造,阐述了个人潜意识与人的心理和谐、潜能开发以及创造活动的关系,坚持西方分析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思想有机结合,注重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和谐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创造活动有机统一。该书的基本观点,归纳起来就是以下几方面:1、人的精神活动既有自觉的意识(或显意识)活动,也有不自觉的潜意识活动。意识与潜意识交融互动,是人类进化与实践活动的产物,又给予人的发展以能动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善于发挥两种因素(理性和非理性)的作用,发掘两种意识(显意识和潜意识)的潜能或创造性;2、意识与潜意识既相互区别和制约,又相互依赖和影响,保持二者的协调和合,是保持心理和谐与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和体现;3、西方分析心理学理论既有其独到之处,也有着明显的局限;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心理分析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健康素质,推动民族的伟大复兴;4、人的潜意识活动有着特定的特点和规律,善于把握和运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发挥其作用,才能发掘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心理和谐,加强人际沟通,推动创造革新;5、对潜意识的作用和价值要有一个恰当的估计和定位。在日常生活和创造活动中,理性因素、自觉的意识活动是主导的方面,非理性因素、自发的无意识活动是非主导的方面。潜意识的自发性与意识的能动性相互补充、相互为用,共同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在人性修养和创造活动中,否定或夸大潜意识的作用,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产生的失落感和生活压力,很容易使人患上心理疾病。大学生、妇女、老年人、白领阶层、下岗职工以及外来民工各类精神和行为问题,均呈加速上升趋势。专家指出,由于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正常心理的界定不清,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事实上,在每个人的生活中,70%—80%的时间都会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状态,80%以上的人经常出现心理困扰,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王教授强调,注重自我修养,形成完美的人格,不是为修养而修养,更不是消极避世,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解脱。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有自觉的一面,还有非自觉的一面。意识与潜意识是水乳交融、相互为用的。因此,开发人的潜能,就不能仅仅侧重于人的自觉能动性,还要重视开发人的非自觉、非理性的一面,使人的能动性得到全面的立体的开发和利用,让意识和潜意识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开发潜能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作为一个现代人,不仅要形成健康人格、完美人格,还要形成创造型人格或创新型人格。

灵性、潜能、创造,是分析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人的一生不可分离而又反复探索的问题,善于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和反思,促进三者的和谐统一而全面发展,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中西文化系于一心,人类文明在于创造。调节心理,开发潜能,科学创造,走向成功,正是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借鉴国外心理分析思想,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心理观点,加强中国特色的分析心理学研究,是理论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实践的迫切要求。

责任编辑:孙延波

猜你喜欢
灵性潜意识心理学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性”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