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困生心理特征及对策研究

2012-08-15 00:45赵树江
潍坊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特困生心理特征心理咨询

赵树江,王 慧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高校特困生心理特征及对策研究

赵树江,王 慧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高校特困生是指父母双亡,孤儿,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完全靠国家救济者;父母双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者;单亲家庭且病残,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者;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基本上没有经济来源者。特困生群体在高校生活中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大的经济与心理压力,因此分析特困生心理特征并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特困生的心理特征

笔者对某高校100名(其中女生36名,男生64名)特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个别访谈两种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9%的特困生心理状态稳定,能够正确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现实,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现状,对家庭有强烈的责任感,偶尔也会出现郁闷、烦躁的情绪,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调节;另外11%的特困生心理特征呈两极分化趋势,一种是自强进取型,另一种是自卑自闭型。自强进取型特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在物质方面与同龄人差距较大,因此他们在学习成绩、学生工作、社会实践等方面更有进取心;更独立,自强,有目标,有动力,大学生活充实;更懂得知恩图报,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用优秀的成绩回报家长和老师,用真诚对待同学,愿意尽最大努力回报周围的人。他们往往成为大学生中的佼佼者。自卑自闭型特困生因经济上的差距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家庭、同学、社会,会出现自我封闭、人际关系紧张、怨恨环境,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想法,他们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调节情绪的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与综合测评成绩差是自卑自闭型特困生两个典型的外在表现。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特困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应该多管齐下,从经济资助、心理咨询、技能培训、人文关怀、生涯规划等多种方式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1.经济上加大资助力度。近些年,国家“奖、贷、勤、助、补”政策基本上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问题,覆盖面已经达到了学生总数的25%。据调查,勤工助学资助模式“对经济困难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较高的同质性可以给他们提供较好的归属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他们的无助和孤独感。”[1]但有些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首先要提高勤工助学岗位工资,拓展勤工助学的途径,加强打工学生权益保障。其次增设专业类、科研类助学岗位,为他们搭建打工平台,鼓励他们能以打工为基础积极创业,形成创业团队,鼓励建立创业团队制度。鼓励特困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鼓励科技立项团队制度,使特困生在勤工助学岗位上提高实践、科研、沟通和就业能力。

2.创新心理咨询模式。特困生是个特殊群体,当他们出现负面情绪或心理问题时,很少选择去心理咨询教师或者辅导员那里寻求帮助,而是选择其他方式,因此守株待兔式的心理咨询模式是不适合他们的。心理帮扶的重点在于帮助他们敢于面对贫困现实,认可现有的家庭,树立自信,寻找目标并付诸行动。因此要创新心理咨询模式,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方式,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第一要重视生涯规划,综合分析特困生的家庭、性格、特长、学习情况,对未来就业、生活进行初步的设想和定位。第二心理咨询教师或辅导员要帮助特困生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定期跟踪调查,督促其达到预期目标。第三辅导员通过电话、信件、走访等方式和特困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庭和特困生的思想动态、经济状况,有的放心矢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第四开展阅读疗法,推荐特困生阅读名人传记、励志小说、散文等书籍,特别是与特困生有相近家庭背景,取得成功的人物事迹,在思想上的产生共鸣。

3.加大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有助于特困生树立自信,自信能够提高技能培训的效率。特困生在英语、计算机等方面拥有一技之长,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4.注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主要是体现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等方面,首先要加强高校资助体系中的作风建设,做到微笑服务、贴心服务,使特困生感觉到春风暖心,这比说教更加有效。其次要建立特困生档案,在生活、学习、情感多个方面关心他们,切实帮他们解决难题,把他们当朋友、当家人一样对待。第三要建立和营造团结、真诚、和谐、平等的班风。

5.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特困生有其他学生所缺少的特质,如吃苦耐劳、抗挫折能力强、有主见,勤劳俭朴等,但他们有些方面则相对欠缺,如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英文计算机能力等,因此在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有针对性。一要引进科学的职业能力评估体系,对学生心理状态、人生价值、职业需求、职业技能进行全面评估。建立特困生大学生档案,为在校的特困生提供解决就业的更好办法。二要开设贫困生就业指导课程,根据特困生的特点对职业规划指导课的教学内容、方式进行完善。“通过深入、互动的课堂活动,对他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抗挫折和承受压力的能力等职业能力进行训练和发展”。[2]

[1]肖建伟,石国兴.不同资助模式下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性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2]高静波,熊文斌.论贫困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6):29.

责任编辑:孙延波

猜你喜欢
特困生心理特征心理咨询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108名特困生有了“代理妈妈”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临床医学专业特困生就业心理评定结果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