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中一江两岸建设看汉江综合治理

2012-08-15 00:45雷保寿
陕西水利 2012年1期
关键词:水利部门汉江河道

◎雷保寿

一、汉中市一江两岸工程建设体会

汉中市一江两岸工程建设所指涉的区域,位于汉江中心城区段,以汉江为轴心辖汉台、南郑两岸堤防,长度达24公里。

200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水利部门积极转变治水思路,围绕构建城市亲水平台,加大对汉江中心城区段一江两岸综合治理力度,经各方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誉。

相继建成桥闸一座,百年一遇设防标准堤防10.9公里,形成湖面3.03平方公里,滩地84.9万平方米,景观绿地38.3万平方米,景观园路16公里,各类景观广场28处。安装护栏16300米,各类景观造型灯具15000余盏,各类服务性建筑21座,文化长廊6处,大型音乐喷泉1处,室外全彩LED电子大屏3块,视频监控点43处,园林音响195套,综合监控中心1处。

一江两岸工程建设,在实现防洪御险、维护城市安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实现了以下预定目标:一是超越了历史上的“三筑两迁”,改变了城市格局,为实施汉中城市发展“双百”战略开了一个好局;二是超越了传统治理模式,突破以水说水、就河论河的传统模式,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景观水利,着意并着力于现代元素、人文元素、生态元素的全面呈现,大大提高了治理水平和城市的精神品质;三是超越了水利部门单向目标,把文化发展、旅游发展以及其它行业的发展纳入视野,为汉中百业兴旺发达提供了广阔空间;四是超越了硬件建设器局,以造福汉中人民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城市公园景观、历史文化元素和现代音乐喷泉,给人们带来温馨感、舒适感、尊严感、亲和感、依恋感、归属感,大幅度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总之,一江两岸建设处处体现人性化特征,是一项深得民心的惠民工程。被人民群众亲切称之为“东会客厅”的汉江中心城区段,已然成为游客的乐土、市民的家园、城市的窗口、文化的盛地。

一江两岸建设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的结晶;是各部门配合密切、真抓实干的结晶;是水利部门转变治水思路、开拓创新的结晶;是开发利用历史和生态资源、凝聚文化智慧的结晶。建设过程中,通过水利部门争取中省支持、城投部门借贷、政府出资等手段,保证了建设资金到位。可以说,共识凝聚人心,合力喷发能量,一江两岸崭新形象的塑造,功归上下共识,果属八方合力。但由于一江两岸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局部还存在一定的缺憾:一是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功能不完善、服务设施不到位;二是建设与经营脱节、资金运作上未形成良性机制。

二、综合治理是汉江治理的必然趋势

实践证明,一江两岸综合治理是转变传统治水思路、积极探索城市水利发展新路子的成功范例,是汉江综合治理富有启迪意义的尝试。

汉江是陕南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滋润两岸土地,哺育两岸人们。她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充沛的水资源,良好的水质,优美的生态。与黄河、长江一样,处在两条大河之间的汉江,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

关于汉江的治理,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据古代珍贵文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就曾涉足汉江源头——嶓冢山,并留下了“嶓冢导漾,东流为汉”的历史遗迹。

近现代汉江河道治理,可以梳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解放之前,其特征是依附自然、被动防御,汉江泛滥之际,祸及两岸百姓;二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其特征是为发展生产,与江河争地,大量的裁弯取直、消除滩地、缩窄河道,给汉江防洪留下严重的隐患;三是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其特征是以防洪治理为目标,通过大量工程措施,有效提高了汉江防洪能力,但造成河道功能单一,生态性差;四是进入新世纪至今,防洪工程与生态景观的结合,提升了城市河道的品质,使资源得到较好的释放和利用。

放眼陕西境内汉江治理现状,一方面,为已经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另一方面,又深感汉江治理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应该有居安思危意识,把汉江的事情办好。

现存的主要问题,一是现有堤防防洪标准低,险工险段多,急需治理以应对依然严峻的防汛形势;二是河道环境差,大量污水直排汉江、垃圾倾倒江中、采砂后留下的大量坑槽和成堆废料以及江中各类生物的不断被破坏,造成河道严重污染,汉江为之失色不复美丽,与“一江清水送北京”的良好愿望尚存距离;三是随着城市向江边推进,汉江与市民们的日常生活高频融合,其正面意义如前所述,其负面作用亦不言自明;四是传统治理模式造成汉江功能单一,忽略了河道的多样性,使河道环境难以协调统一;五是汉江极其宝贵的资源亟待开发利用。

今年国家加大对重要支流的治理;省委、省政府乘势而上,提出对汉江进行综合整治,这是汉江治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它既是给沿汉江两岸人民群众谋福祉的惠民工程,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承载着广大水利工作者的治江梦想。全面启动汉江综合治理,条件具备,势在必行。

三、汉江综合治理目标任务

为适应沿江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综合治理已成为汉江治理的必然趋势。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不仅是解决汉江防洪能力薄弱问题的紧迫需要,同时是保障“一江清水送北京”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也是促进陕南经济循环发展、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撑。在汉江治水史上,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对汉江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其总体目标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水清、岸绿、流畅、景美;要确立富有内涵的综合治理主题,即:安澜汉江、生态汉江、人文汉江、魅力汉江;要与世界性的环保主题相呼应,与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相契合,把陕西境内的汉江打造成“千里绿色走廊”和美不胜收的“旅游画卷”,全面实现江水清澈、江堤蜿蜒、江岸如茵、江面如画的景象。

汉江综合治理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堤防的加高培厚;二是河滩地的综合利用;三是河道的疏浚清障;四是河道控导建筑物的完善;五是支流口的整治;六是排污口的处理;七是沿江防汛网络的建设;八是景观系统的配套;九是沿江产业带的布设。十是汉水文化的挖掘和旅游产业的开发。

四、对汉江综合治理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有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的规划。汉江是一条自然景象多姿多彩、文化景象奇丽繁厚的河流。汉江综合治理的规划应一步到位、分步实施。本次规划要力争指导汉江建设开发30—50年。在规划理念上要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突出可持续发展、突出保持汉江固有的特色;在治理的范围上要实现全流域综合治理;在治理的原则上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在功能的开发上要突出生物、环境多样性;在河道治理上要追求断面多样化、自然化、生态化;在堤防建设上采取湿地保护措施,保持水陆联系性;在治理的效果上要使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打造个性化汉江、特色化汉江、多姿多彩之汉江。

二是要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汉江综合治理是一项千秋伟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完成此项工作,单靠水利部门一家远远不够,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作为今后几年头等工作举全力来抓。省水利厅应设立专门机构,掌控项目规划和工程计划,综合协调项目的有序推动,沿江各市县区应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指挥机构,形成由水利、发改委、财政、城建、交通、林业、土地、环保、旅游、文化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班子,层层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强力推进,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完成好的重奖,完成差的重罚。水利部门要竭尽全力,既要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更要当好综合治理的急先锋。

三是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汉江综合治理工作的瓶颈在于资金的筹集。汉江沿岸各级政府多为吃饭财政,经济都比较困难,在汉江综合治理的投入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城市沿江周边价值高的土地多已开发利用,资金难以筹集;农村沿江土地虽未开发但增值空间不大,通过土地增值筹集资金难度较大。因此,汉江综合治理难度不亚于渭河综合治理。为确保治理目标的实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筹集资金:一是中省应给予大力支持,除中央项目资金外,省财政应向汉江治理倾斜,确保防洪工程的实施;二是采取资金捆绑的方式,将与汉江综合治理相关的城建、交通、林业、环保、旅游等项目专项资金捆绑使用;三是各级政府千方百计筹集一定资金,并将水利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费、南水北调生态补偿费全部用于汉江综合治理;四是划定一定堤防保护区,将堤防保护区内的土地增值费全部用于汉江综合治理;五是让沿江保护区内的企业承担力所能及的治理任务;六是对河道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回收资金用于河道的综合治理;七是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各尽所能参与汉江综合治理。

四是要尽早谋划管理,巩固综合治理成果。综合治理后的汉江将是一条多姿多彩、风景如画的景观长廊,同时也是一条休闲长廊、文化长廊。建设的同时就应同步充实完善管理机构,确保建设好一处管好一处,使治理成果得到最有效的保护。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水利部门汉江河道
汉江春晓
水利部门财务管理优化研究
正确对待水利部门投资城市供水事业
汉江,为你梳妆
守望汉江
河道里的垃圾
汉江之歌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水利部门档案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