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腋下骨化性肌炎1例报告

2012-08-15 00:5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乳腺外科吉林长春130033李朝军范春妮续哲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骨化高密度肿物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乳腺外科(吉林 长春130033) 李朝军,范春妮,续哲莉

右腋下骨化性肌炎1例报告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乳腺外科(吉林 长春130033) 李朝军,范春妮,续哲莉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2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上臂及腋下间断性疼痛不适,夜间加重,伴活动受限。3周前无意间触及右侧腋下疼痛性肿块1枚,约蚕豆大小,自行口服抗生素和散结消肿之中药治疗1周后,症状未缓解。既往无外伤、感染和重力牵拉等病史。查体:右腋下触及1.5 cm×1.0 cm大小肿块1枚,质地硬,边界清,活动度尚可,伴压痛。右前臂及右手活动、感觉无异常。双侧乳房未触及明确肿块,左侧腋下和双侧锁骨上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彩超检查示:右侧腋下可探及1.52 cm×0.98 cm大小的中心强回声、周边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后方回声、无衰减,肿块纵横比小于1,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双侧乳房、左侧腋下和双侧锁骨上下窝均未探及明显异常回声。全身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遂行右侧腋下肿块切除术,术中所见:肿物边界不清,形态尚规则,质地硬,与部分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和臂丛神经内侧支及后支有粘连。病理检查:(右腋下肿物)骨化性肌炎,细胞增生活跃,可见病理性核裂。

2 讨 论

腋下肿物按性质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病变包括副乳腺、脂肪瘤、皮脂腺囊肿、急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和神经鞘瘤等;恶性病变包括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癌和汗腺癌等。单发的腋下骨化性肌炎临床上非常少见,极易误诊为隐匿性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掌握如下特点便于腋下骨化性肌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①骨化性肌炎是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为一种良性、局限性、含有非肿瘤性钙化和骨化性软组织肿块。多发生于肌肉挫伤后,肌内血肿形成,间质细胞发生增生性反应、钙质沉着,骨样组织形成于软组织中;也有人认为:受伤的骨膜种植于邻近肌组织,继而成骨细胞进入肌肉内而形成骨样组织。②好发于青少年男性,以肘、髋、臀等易受损伤的部位多见,常发生在肌肉与骨连接部,也可发生在筋膜、肌腱及骨膜。③高频超声表现:骨化早期可探及不均质低回声团块,边缘清;后期则表现为不连续的壳状强回声或不规则点片状强回声,后方可见声影,未完全骨化者周围可见低回声带。CDFI示:骨化早期肿块内及周边均可探及血流信号,骨化完全时肿块内血流信号不明显。④CT表现:骨化早期,平扫见片状高密度钙化影,边界不清,增强扫描见高密度区无明显强化;骨化中期,平扫见层状环形高密度钙化影,与骨皮质不相连,增强扫描见高密度区无明显强化;骨化后期,平扫可见大块状的高密度致密影,与骨皮质分界不清,骨髓腔显示不明显,团块状钙化影可成放射状向外,挤压周围软组织。增强扫描高密度区无明显强化,但软组织内可见低密度影。⑤MRI表现:骨化早期T1WI为中等偏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病灶边缘水肿明显;中晚期T2WI上肿块周围环形低信号带越来越明显,肿块缩小,水肿减轻。⑥病理组织学特点:骨化性肌炎的病理学实质是一种异位性骨化,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早期表现为肌肉的坏死或出血,并形成缺乏钙化或骨化的软组织肿块。从第3周开始,肿块边缘首先出现点状、带状的钙化,并逐渐演变为花边状和蛋壳状钙化。6周左右时,肿块周围多形成环形骨化,镜下呈典型的带状分布,外周带为成熟组织,骨小梁排列规则,中间带为富有细胞的类骨组织,形成不规则互相吻合的小梁,中央带为增生活跃的纤维母细胞,可有核分裂像。目前临床上对骨化性肌炎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般认为:病变早期宜行保守治疗,后期出现明显症状或形成明显肿块时可行局部肿块切除术。该病预后良好。

猜你喜欢
骨化高密度肿物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阿法骨化醇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膝关节胫侧副韧带Ⅲ度损伤并发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①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高密度互连技术强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