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子宫腺肌病B超声像分析

2012-08-21 05:57冯小芳袁润葵刘天斌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期
关键词:腺肌病声像肌层

冯小芳 袁润葵 刘天斌

子宫腺肌病又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妇科病变,往往能引起子宫增大、继发性痛经等临床症状,最终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但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群体、B超声像与子宫肌瘤均相近,术前诊断困难,极易出现误诊情况[1]。本文拟就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1年7月96例子宫腺肌病病例B超声像作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0例子宫肌瘤的B超声像图加以对照,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益的参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整理自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1年7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6例子宫腺肌病病例,年龄21~53岁,平均(40.2±2.5)岁,其中76例为32~53岁。另选取同期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病例50例,年龄33~56岁,平均(40.0±2.6)岁。入组病例均有孕产史,并排除合并卵巢肿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1.2 仪器及检查方法 使用仪器SIEMENS premier B型凸阵电子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膀胱适度充盈,取平卧位,经腹壁作盆腔横、纵、斜切面扫查,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形态、边界、宫旁组织、切面回声及内膜位置等,并与手术探查结果对照。

2 结果

2.1 子宫腺肌病组B超声像诊断结果 经B超声像检查与病理诊断比对,子宫腺肌病组96例诊断符合率为68.75%(66/96),误漏诊30例,其中误诊为子宫肌瘤者17例,子宫肥大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各2例。见表1。

表1 子宫腺肌病组B超及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n(%)

2.2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B超声像图比较 子宫腺肌病组B超声像图提示子宫增大92例(95.8%),子宫肌层回声不均60例(62.5%),轮廓不规则42例(40.3%),其中60例发生占位性病变,占57.6%。同期子宫肌瘤组声像图发现子宫增大48例(96.0%),子宫肌层回声不均12例(24.0%),轮廓不规则33例(66.0%),子宫占位性病变47例(94.0%)。两组病例占位病变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及B超诊断 子宫腺肌病是因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至肌层引起的良性病变。依照其B超声像图表现可分为两类。(1)局限型:子宫内膜局限性分布于肌层导致局部纤维束增生,增生的肌组织无包膜,病灶间可见含有陈旧性积血的小空腔。声像图提示子宫呈不规则增大,肌层厚壁回声不均,有散在分布的不规则小液性暗区,内膜线呈弧形偏移,与子宫肌瘤声像图极易混淆。20例误诊为子宫肌瘤者属于此类情况,误诊原因包括:超声医师详细问询病史,忽视了误诊病例有1次以上刮宫史或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史;病历资料未详细问询经期,B超诊断未考虑到月经期内子宫腺肌病病征包括子宫形态、内部回声的变化;局限性腺肌病异常回声与子宫肌瘤结节回声、包膜回声判断模糊形成的误诊。故对于存在局限型腺肌病怀疑的病患,应行超声动态观察,控制误诊病例的发生。(2)弥漫型:子宫内膜弥漫性扩散至整个肌层,导致肌纤维、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声像图提示子宫均匀性增大,前后径增大较为明显,肌层厚度通常>2.5 cm,肌层回声强弱不均,一般呈偏强回声,图层可见少量不规则液性暗区,近似于“肝硬化”网状改变[2]。该类声像图相对典型,结合病理表现可得到准确诊断。

表2 子宫腺肌病组与子宫肌瘤组B超声像显示占位病变的比较 n(%)

3.2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 本研究中子宫腺肌病的B超及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75%(66/96)、56.25%(54/96),术前B超诊断符合率略高于临床诊断,其中误诊为子宫肌瘤者达20例,故重视腺肌病与肌瘤的B超声像鉴别是提高诊断符合率的关键所在。结合表2,可将B超声像图特征总结为以下4类:(1)回声强弱型:腺肌病部位肌层明显增厚,散在强光点,强光斑与弱回声混杂,未发现栅栏图像;多发性肌瘤或较大肌瘤瘤体内有强弱相间的栅栏样图像,呈不均匀回声,肌瘤界限清晰,外周有暗淡光环。(2)回声减弱型:腺肌病可发现局限性不均质低回声,病灶部位可见稀疏光点,无栅栏样图像;肌瘤部位回声略低于宫壁,开大增益可探及近圆形病灶,小肌瘤、稍大肌瘤分别呈均质和不均质低回声,瘤体提示为栅栏样图像,界限清楚,假包膜使瘤体周边形成暗淡光环。(3)回声增强型:腺肌病部位可探及均匀强光团,其他与回声减弱型基本相近;子宫肌瘤则主要反映为肌瘤钙化、黏膜下肌瘤,宫壁回声较肌瘤部位稍低,呈不均质回声,边界清晰,强回声后可见垂直声影。(4)不均质回声、无回声:腺肌病宫壁明显增厚,可探及病灶内积血小囊(无回声暗区),这是腺肌病的特征性图像,其可能机制为基底层内膜反应力较差,对雌激素未发生增殖型反应,故显示率较低[3,4]。

综上所述,假包膜、肌瘤周边暗淡光环是鉴别子宫腺肌病与肌瘤的最重要特征,B超诊断时通过多切面调节增益多数,反复检查可显示假包膜[5];并联系病理诊断、病史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有效提高子宫腺肌病的术前诊断符合率。

[1]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1:319.

[2]蒋玲玲.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3(11):1004.

[3]王玉兰,成传萍,邱玉军.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J].山东医药,2007,47(31):56.

[4]罗家林.子宫腺肌病100例超声诊断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5(28):76 -77.

[5]卜律花.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临床表现对比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2):127 -128.

猜你喜欢
腺肌病声像肌层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校外教育机构声像档案管理创新探析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内异康复片调控GPER-Ras-STAT3通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
子宫腺肌病分型治疗的探讨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