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探讨

2012-08-24 11:21李忠爱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30期
关键词:稳定型西药心绞痛

李忠爱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卫生院,山东淄博 25513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探讨

李忠爱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卫生院,山东淄博 25513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规范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冠心病跃居我国人们死亡的原因之首,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1-3]。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冠心病分型中严重类型之一,具有病情进展快、病情不稳定及易发展为心肌梗死等特点。本研究中笔者采用不同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专家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2)患者意识清晰,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3)患者年龄大于65岁;(4)患者为中学文化,能够理解问卷内容并准确填写问卷;(5)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但是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或负荷试验后出现缺血性ST-T改变,或患者在静息状态心电图检查呈缺血性改变;(6)患者病程至少持续14 d,且其在日常生活中或者运动后诱发的心绞痛发作每周至少5次;(7)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2)患者既往有心肌梗死史或者经过2名副高以上专家评估其很可能发生心肌梗死;(3)患者有智力障碍或者语言沟通障碍,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4)患者为过敏体质;(5)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停药未到2周。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年龄、病程和性别构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西药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抗血小板聚集,1次/d;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12.5 mg,2次/d,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停用其他一切抗心肌缺血的药物,仅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含服,10 mg/次,左卡尼汀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以扩张冠状动脉以及营养心肌,1次/d;14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基本方:桑寄生、海风藤和生黄芪各30 g,郁金和羌活各20 g,山茱萸、麦冬、五味子、当归和川芎各 15 g,怀牛膝 10 g,水蛭 9 g,水煎服,1剂/d,均在患者饭后30 min之后服用。治疗期间,忌生冷食物和寒冷刺激,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治疗14 d,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2)有效:治疗14 d,同等劳累程引起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3)无效:治疗14 d,同等劳累程引起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4]。本研究患者的临床疗效除治疗无效这一情况外,其他治疗临床疗效情况均认为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治疗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资料均由同一个人录入EXCEL,并由同一人负责核实,确保所有资料的准确无误。将数据建立的EXCEL数据库导入SPSS 16.0软件,然后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4 d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均未见全身性变态反应、恶心、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该型患者往往病情不稳定,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导致患者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质量。因此,探讨安全有效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指导临床治疗。

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胸痛”、“真心痛”范畴。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关键在于活血通痹,标本兼顾。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且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这一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5-6]。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当归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并能够促进患者生成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作用,同时,还具有抗心肌缺血和扩张血管作用,进而达到改善外周循环的目的;(2)水蛭具有破血通经,消积散瘀,防止血液凝固,抗血栓形成和溶栓的作用,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和血脂;(3)生黄芪益气活血,可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改善患者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减少血栓形成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4)川芎能够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患者的心肌氧量,改善患者的微循环,降低患者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5)川芎以及郁金等中药具有扩张患者的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供氧量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试验性的心肌缺血以及抑制二磷酸腺苷、胶原诱导所导致的正常人血小板表面活性而避免出现血栓,而且能够解凝已经形成的凝聚块,明显增强冠心病患者血液内血红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

综上所述,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1]李鸿浩,杨晓妍,李幼平,等.2008~2010年度住院疾病构成与费用情况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202-208.

[2]姚蕴桐,殷子,刘涛,等.贵阳市社区冠心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4):620-623.

[3]孟秀君,胥丽霞,侯华,等.辽宁省城市居民冠心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10):915-918.

[4]潘俊泰,李海成,易董,等.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3):298-299.

[5]谢健燕.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30例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1,11(1):68-69.

[6]印茂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12):2361.

Efficacy discussion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LI Zhong′ai

Health Centre of Zichu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Zibo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Zibo 25513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standardize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MethodsOne hundred and thirty-six cases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0 to March 2012 were collected,the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western medicine routine treatment,whil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based on control group.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ResultsAfter fourteen days,the total efficient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92.65%vs 79.41%,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adverse reaction(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is safe,reliable and better than pure western medicine.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Unstable angina;Clinical efficacy;Adverse reaction

R541.4

A

1674-4721(2012)10(c)-0126-02

2012-07-06 本文编辑:陈 俊)

猜你喜欢
稳定型西药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
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
扩心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