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2012-08-28 04:27吴彦改宋翠领张晓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9期
关键词:磷酸肌酸果糖磷酸

吴彦改 宋翠领 张晓

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发病率约为5% ~10%,是新生儿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中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是窒息后新生儿并发症中较常见的。我院新生儿科于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4例窒息新生儿,其中存在心肌损害的患儿48例,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新生儿48例,作为治疗组,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均符合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诊断标准[1],其中治疗组48例,男26例,女22例,阿氏评分≤4~7分38例,<3分10例,平均出生体重(2980±447)g,胎龄(38.2±1.5)周;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阿氏评分≤4~7分40例,<3分10例,胎龄(37.8±1.6)周,平均出生体重(3012±403)g。两组患儿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能量合剂、维生素C 0.5 g,1次/d,7~10 d为一疗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磷酸肌酸钠1.0 g加入10%葡萄糖2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一疗程5~7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每次250 mg/kg,2次/d静脉滴入,5~7 d为一疗程。两组均于生后2 d内及治疗后7 d经股静脉穿刺采血查心肌酶谱,包括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CK CKMB HBDH治疗前后的比较

两组血清CK CKMB HBDH 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显效38例(79.2%),有效7例(14.6%),无效3例(6.2%);对照组显效20例(40.0%),有效17例(34.0%),无效13例(2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6.99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29.29%(48/164),与资料报道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的心肌损害发生率约20%~51%相符。

新生儿窒息后由于机体各器官系统缺氧缺血,机体血流动力学会发生明显变化,因对缺氧最敏感的心肌细胞和脑细胞最易受到损伤,故心肌损害及脑损害的发生率也是最高的。心肌损害的机理现已明确:当新生儿发生窒息缺氧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受阻,合成的ATP减少,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心肌损害发生;窒息复苏后的再灌注损伤,体内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酶增高,直接破坏心肌细胞膜,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即透过被破坏的心肌细胞膜释放入血液增多。有关资料显示:窒息程度越重,心肌酶增高越明显[2],新生儿心肌细胞有其特殊性,再生和修复能力很强,如治疗及时,受损心肌可完全恢复正常。故尽早尽快地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修复受损心肌,在治疗上显得至关重要。

在心肌损伤中,细胞的存活和收缩功能的恢复能力与细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数量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因此限制心肌损伤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持细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水平,从而对心脏代谢起到保护的作用。磷酸肌酸钠是一种高效能物质,心肌细胞中的ADP能被磷酸肌酸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直接转化成ATP,供心肌细胞用以维持正常能量代谢,从而心脏功能得到更快改善。另外,磷酸肌酸钠能稳定肌纤维膜;通过抑制核苷酸分解酶而保持细胞内腺嘌呤核苷酸水平,抑制缺血心肌部位的磷脂降解;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改善缺血部位的微循环。而1,6-二磷酸果糖是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增加细胞ATP和磷酸肌酸的浓度,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和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从而提高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3]。因此磷酸肌酸钠能直接提高ATP浓度,能尽快防止细胞氧自由基的产生及其对心肌细胞的损害,故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更直接更有效。从本组资料看:磷酸肌酸钠治疗组总有效率93.8%,而1,6-二磷酸果糖对照组总有效率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3,P<0.05)。

磷酸肌酸钠能尽快改善窒息后心肌损害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并使心肌酶谱尽快地恢复正常,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磷酸肌酸钠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保护剂,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更好的选择。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00-603.

[2]牛保太,王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变化与脑CT的关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5):374-375.

[3]韩玉昆,樊绍曾,傅文芳.实用新生儿急症指南.辽宁科技出版社,1991:314.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果糖磷酸
乳果糖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带您认识果糖
磷酸MER值对磷酸二铵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湿法磷酸制备磷酸脲的研究进展
国际磷酸—铵市场再次走跌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非淀粉型结晶果糖注射液高温高压灭菌前后5-羟甲基糠醛及pH的变化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引起1岁女童过敏性紫绀一例Δ
磷酸二铵:“钱景”如何
心肌炎患儿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