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观察

2012-08-28 04:27杨素娟周黎华李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9期
关键词:我院风险管理用药

杨素娟 周黎华 李梅

目前在临床上所说的护理风险是指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会直接或者是间接引起患者出现死亡或者是伤残后果的可能性[1]。出于对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的目的,随机抽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临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手术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强风险护理管理并实施护理标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下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病例98例,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在对照组49例患者中有男26例、女23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在18~72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1岁左右,其平均病程为3年左右;在观察组49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20~76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3岁左右,其平均病程为2.5年左右。以上所统计的患者自然资料均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在数据分析中予以应用。

1.2 方法 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临床患者病例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与护理;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并实施护理标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一些,以下为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统计情况。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统计

3 讨论

患者的身份标识能够让患者的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不仅要进行传统的查对方法,还要核对系在患者手腕上的标识腕带,从而对患者的身份、手术名称以及部位等予以核对,使手术患者、部位以及手术的方式发生错误的可能性现象从根本上进行防止。通过实施护理标识,对患者给予准确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能够使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有效地提高[2]。护理警示标识能够使护士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得到有效地促进。通过醒目的物体标识,使护士对特殊患者和药物在最短时间内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警惕,及时有效地做出正确的反应。比如护理人员看到有患者佩戴红色手腕带的标识时,能够马上得知该患者是一位特殊患者,凭此就会对该患者的病情状态以及活动能力等予以特别的重视、观察与评估,可以使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得到极大地降低。药物警示标识能够使护士用药更加的规范,显著降低用药差错率。如果护理人员对于新药物的知识相对比较欠缺,用药规范意识不是很强烈,就会存在药物摆放混乱的现象。此时应采用药物警示标识,可以大幅降低护士用药过程的不安全性。同样采用一些规范的环境标识会给医护人员予以及时的告知、警示甚至是自我保护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与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予以合理的推广应用。

[1]孙元美.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9,20(12):2158-2159.

[2]蒋红.护理标识在病区细节管理中的应用.上海护理,2008,17(11):376-377.

猜你喜欢
我院风险管理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