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促进的区域主导产业识别

2012-08-29 13:56中州大学德育教育部
财政监督 2012年23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关联性测度

中州大学德育教育部 路 平

一、引言

主导产业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其重要著作《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提出。一般认为主导产业代表了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或趋势,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采集重庆23个行业1999年-2000年的面板数据,对其主导产业进行识别,分析重庆主导产业对地区就业的贡献程度,得出结论,主导产业本身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地区经济总量的贡献和其他产业带动作用,而且对于地区就业也有一定的贡献。

二、指标测度方法与识别思路

(一)指标测度方法

1.产业增长率:我们将产业增长率作为主导产业高增长率的参考指标,采用一般的增长率计算公式:yt=y0(1+r)n(t=1,2,3……T),其中y0为初期产值,yt为第t时期的产值,r为从初期到第t时期的平均增长率,n为初期到目前的时间间隔。

2.产业技术进步:一般来说产业技术进步测度可以用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率来测算,而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指除去资本和劳动这两大投入要素之外,其他所有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长率。TFP的测度方法有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SFA法)和基于DEA分析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

3.产业关联性测度和方法。一般采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两个指标加权来衡量产业关联性,而传统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计算前提是假设各部门的产出完全相等,这显然不具有实际的经济内涵的。加权的条件下,影响力系数可以被称为产业影响力系数,具体公式如下:

上式中,aj为最终产品的权数,aj=yj/Σjyj(j=1,2,3…n),其中yj是第j部门最终产品量,aj是第j部门最终产品占国民经济最终产品总量的比例,即最终产品实物构成系数。产业影响力系数是表现出某产业最终产品影响力与国民经济最终产品综合(平均加权)影响力之比,当δj>1时,说明了该产业部门单位产值的影响力超过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平均影响力。而产业感应度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所有部门生产最终产品对i产业的最终产品的总需求和国民经济一个最终产品对所有产业的平均加权总需求。当θj>1时,说明该产业的对国民经济的感应力大于所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平均加权感应力。一般来说,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感应力度系数之和成为产业波及效应系数,总体来说,它衡量了产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我们以此作为确定地区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指标。

(二)识别思路。根据主导产业的主要特征,将产业增长率,产业技术进步率以及产业关联系数这三个特征测度指标作为主导产业选择的核心指标。由于选择指标数量的较少且计算复杂,我们在识别主导产业时,简单地从产业增长速度、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以及产业的关联性三个视角分析。产业技术和创新能力高的也不能代表该产业在目前具有很高的增长速度,必然新兴产业的形成初期,市场尚不成熟,还不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增长率指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都是有必要具体分析的。

如上图1所示,当被测量产业的特征指标大小越远离原点时,越可能被选择成为主导产业。需注意的是由于主导产业的主要功能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而以上三个测量标准正是充分说明了此点作用,因此,主导产业在选择时的视角是局限于地区经济内不同产业的,而对于其他地区的产业可以不用比较。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和相关处理。选择重庆市制造业主导产业的三个指标,产业增长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数据来源于2004年—2010年 《重庆市统计年鉴》,而产业关联系数来源二手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测量公式的变量,即产业总产值和总资本需要采用工业品价格指数(PPI)对其进行平减,求出实际值,平减之前,我们先对PPI以2003年为基期进行调整。同时,由于投入产出表划分产业类别与年检产业类别划分不统一。因而需要个别调整,即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属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钢压延加工业属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合金制造业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和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属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包括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造纸及纸制品业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包括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包括家具制造业和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表1 重庆市各制造业产值增长率比较

表2 重庆制造业TFP比较

(二)产业比较与识别。根据我们的指标测度方法和数据设计,计算得出重庆市制造业产值增长率,TPF以及产业关联度等三个指标的测算结果,并按照降序排名如下表 1、2、3所示:

图2 主导产业选择矩阵图

最终确定通用设备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燃料加工业,橡胶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9个行业为制造业的主导产业。

(三)主导产业就业效应分析。根据指标的可度量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针对上述9个重庆地区主导产业的2004年~2010年面板数据来对增长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关联性对地区劳动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采用产业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来衡量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对区域的经济贡献率来衡量产业关联性。具体模型如下:

由于高增长率、高产业关联性和技术创新能力本身属于主导产业的特征,这样主导产业的个体差异性可以被忽略掉,且由于面板数据是一个短面板数据,可以假设系数本身不随时间和个体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认为可以直接采用混合OLS估计就能得到一致的结果,同时考虑到主导产业自身可能存在着序列相关性,所以我们采用聚类稳健标准差来代替原先的普通标准差。

表3 重庆市2007年制造业部门的关联指标比较

表4 估计结果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与排名,将具有产业关联性较大的产业作为选择主导产业的前提条件,在产业关联性较大的产业前提条件下,同时考虑产业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维度。如图2所示:

如上表所示,模型的R2值达到98%,整个方程的F检验在5%水平下高度显著,而各个变量系数的估计值在5%的水平下也高度显著,通过对各变量系数的观察,我们发现技术创新能力对主导产业就业贡献率有一个负的影响效应,而高增长率和高的产业关联性对主导产业就业贡献率有一个正的影响效应。这符合本文所提出的假设,但是总的来说,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力远远小于其他两变量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认为地区主导产业由于自身的产业特征,对就业贡献率还是一个正面的影响。

四、结论

区域主导产业对区域就业影响的内在机制,主要是通过主导产业的高增长率,高技术创新能力和高产业关联性等三个主要特征对就业所产生的推动效应和替代效应之间的合力产生的,高增长率和高产业关联性对地区劳动市场的需求产生一种推动效应,而高技术创新能力对地区劳动市场需求产生的负面效应,即替代效应,但是,推动效应远远大于替代效应,因此,主导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就业贡献存在着积极效应。而就业促进表现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工业人口占地方总人口的比重提升,这些也同时是主导产业发展的目标,因此,就业弹性能够把主导产业对资源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有效结合起来,可以作为地方识别区域主导产业的一个有效的基准。

1.柯善咨.2009.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扩散回流与市场区效应.经济研究,8。

2.沈坤荣、李剑.2009.企业间技术外溢的测度.经济研究,4。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关联性测度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设计鲜为人知的一面:匠艺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