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文化遗产调查与分析*

2012-09-04 08:16定光平夏再兴何岳球孙志国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鄂南县市区名录

定光平,夏再兴,何岳球,谢 毅,孙志国

(湖北科技学院 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咸宁 437100)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从此,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利用问题,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1-5].自2011年6月1日起,全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就是“有形文化遗产”,相当于日本、韩国的“有形财”,也就是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鄂南是文化之乡,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整理、保存、展示鄂南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湖北科技学院鄂南文化研究中心于2012年9月8日至11月6日组织进行了鄂南文化普查工作.此次文化普查工作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共收集整理出文图资料150余册,音像资料不下200G.此次普查的文化资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文物类物质文化资源;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鉴于此,本文探讨鄂南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1 鄂南文物类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鄂南咸安区、通山县、崇阳县、通城县、赤壁市、嘉鱼县等6县市区,现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史迹等2386处(表1).

表1 鄂南6县市区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统计表 单位:处

鄂南没有世界文化遗产,只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咸安区的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通山县的李自成墓.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表2).

表2 鄂南6县市区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表3所示,鄂南古遗址距今最远者为旧石器时期遗址[1],通山县8处,咸安区4处,这两县区山多溶洞多,适宜于古人类采集、狩猎和穴居等生产生活.新石器时期遗址[2],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其中赤壁市最多,有10处,其次为通城县4处,通山县3处,嘉鱼县2处,咸安区、崇阳县各1处;这一时期人类已进入农耕时代.商周时期鄂南地区遗址较多,尤其是崇阳县多达57处,通城县多达52处,说明人类曾经在此活动频繁,可见,崇阳商代铜鼓的出土并非偶然.

表3 鄂南6县市区古遗址统计表 单位:处

表4 鄂南6县市区古墓葬统计表 单位:处

从古建筑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古民居类(表5),包括宗祠,全市共计552处,占全部不可移动文物的23.05%.古民居集中在清代,只有通城县唐朝到明代的民居有少量保存.二是古桥涵类(表6),全市共计672处,占全部不可移动文物的28.16%.古桥涵也集中在清代,只有崇阳县、通城县、咸安区现存少量唐朝到明代的桥涵.

表5 鄂南6县市区古民居类统计表 单位:处

表6 鄂南6县市区古桥涵类统计表 单位:处

2 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根据2006—200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信息资料,鄂南6县市区现统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6996项,其中以民间文学类为主,占66.18%,其次是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类,占14.45%,传统美术类占1.26%,传统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类占5.48%,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类占9.99%,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传统医药等类占2.79%.(详见表7)

?

表7 鄂南6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统计表 单位:项

鄂南6县市区目前没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仅崇阳《提琴戏》1项,属传统戏剧类;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14项(详见表8).虽然该地区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达6996项,但是还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8 鄂南6县市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 鄂南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策

3.1 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

《世界遗产名录》中,我国有25处世界文化遗产、4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1-4].《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国已达36项,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9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1-4].

三国赤壁古战场、黄袍山、九宫山、羊楼洞砖茶[6-8]等的文化遗产品质基本上已达到世界级文化遗产的要求,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与整理这些杰出文化遗产,申报三国赤壁古战场、湖北十大名山黄袍山的世界文化遗产,湖北十大名山九宫山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联合四川、湖南、云南联合申报“茶马古道”《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世界线性文化遗产,申报砖茶制作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2 加强各种国家级、省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

加强各种国家级、省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重点申报钱亦石故居、刘家桥民居、咸安古桥、庙山遗址、孙郭胡城址、三国赤壁古战场遗址、新店土城城址、蒲圻城墙、峨石宝塔、圣庙、祖爷殿、王明藩府第、宝石民居群、谭氏宗祠、青山崖洞堰、石枧堰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使之升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加强鄂南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道教全国重点宫观、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等的申报工作.

3.3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出台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加强鄂南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尤其是杨芳酱油豆豉酿制技艺、黄龙牮纸制作技艺、羊楼洞砖茶制作技艺、通山木雕等要争取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4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2012年2月2日,文化部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目前,这一保护方式主要是在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实施.因此,要加强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5 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

文化部、国家旅游局2009年共同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旅游局2011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突出旅游文化特色,是培育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旅游业促进文化繁荣与文化产业发展.因此,应该加强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从而促进鄂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

3.6 加强文化遗产教育,促进文化遗产进校园

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方式,也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促进鄂南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大中小学校园,在地方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程,并在中国文化遗产日举办鄂南文化遗产展示会,加强文化遗产的学校教育、社会大众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教育.

[1]于海广,王巨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1~225.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438.

[3]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1~399.

[4]康保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589.

[5]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0):160~165.

[6]孙志国,定光平,谢毅等.羊楼洞砖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J].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474~1477.

[7]定光平.羊楼洞茶区近代乡村工业化与地方社会经济变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8]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课题组.边销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187.

猜你喜欢
鄂南县市区名录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湖南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水平评价
——基于122 个县市区2020 年调度资料分析
湖北15个县市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
鄂南青年融媒体研究中心简介
鄂南三叠系延长组自生成岩矿物成因及期次
同贺名录
作者名录
陕西省咸阳市划定8个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县市区
生产商名录
2015年湖南省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排名前10位的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