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12-09-08 06:09尚金奎
运动 2012年17期
关键词:锻炼者石家庄市石家庄

尚金奎,张 霈

(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130)

河北省石家庄市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尚金奎,张 霈

(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13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石家庄市7个地区和部分县市的居民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多面的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居民健身意识较强;动机以增进健康和休闲娱乐为主;未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项目以对场地和技术要求不高的项目为主;器材场地严重不足,质量差;部分学校及企业单位运动场地侵蚀严重;对现有体育场地的开放力度不够;企事业单位组织活动较少;影响石家庄群众体育开展最主要因素是时间问题、经济问题和场地问题。提出了要提高认识,树立群众体育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大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发高校体育资源;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组织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石家庄;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

为使石家庄市群众体育更好更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课题组对石家庄市群众体育开展工作进行调研,试图找出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石家庄市相关体育部门更好开展群众体育提供决策依据,也为石家庄群众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石家庄市群众体育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以石家庄市长安区、裕华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井陉矿区和高新开发区7区和部分县市的居民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搜集了大量关于群众体育方面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为本研究的分析论证提供理论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置群众体育调查问卷,向石家庄市7区居民共发放问卷500份,回480份,有效问卷471份,有效回收率为98.1%。经统计学处理,调查问卷r=0.84、p<0.01,说明信度较高,问卷符合调查要求。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问卷所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对获得的结果认真的归纳、分析与综合。

2 结果与分析

2.1 石家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2.1.1 石家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人们是否参与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或者说城乡居民的体育意识的高低。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参加体育锻炼“非常必要”和“必要”的被调查者比重占总数的95.4%,占被调查者绝大多数。在所有被调查者中,仅有近3.8%的城乡居民在态度上并没有强烈的倾向性,认为体育锻炼“可有可无”。可见,石家庄市居民体育锻炼意识很强。这主要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的体育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健身热情。越来越多的领导开始重视支持体育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当中。

2.1.2 石家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中得知,石家庄居民参加休闲体育消费的动机中,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增进健康、休闲娱乐、增强运动能力、改善精神情绪和减肥;占有比例依次是52.3%、45.7%、25.4%、12.9%、11.5%。数据显示,石家庄居民多数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消费动机非常明确,主要是为了增进健康和休闲娱乐。可见,体育最为本质的增进健康功能深受欢迎,消遣娱乐功能也是广为接受。这主要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也逐渐被居民所青睐。

2.1.3 石家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和时间 从表1、表2得知,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城乡居民中,有62.7%的城乡居民每周参加体育活动达3次或3次以上。其中,73.3%的锻炼者为体育人口,40.4%的锻炼者每次锻炼时间在30~60min以内,20min以内和超过120min的锻炼者比例较少。可见,石家庄有超过一半居民经常体育锻炼,但锻炼的频度都很低,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1.4 石家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调查显示,石家庄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排在前7位的依次为健身走、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篮球和游泳,所占比例依次为45.2%、37.4%、21.8%、17.5%、14.3%、13.6%、12.7%。可见,石家庄居民体育活动的项目呈多样性,群众体育锻炼项目以受时间和空间约束较小且强度小易掌握的健身走和跑步为主。参加锻炼的居民多倾向与选对场地、技术条件要求不高且简单易学的健身项目。从调查中还发现,项目的选择与性别有很大的关系。男居民多喜欢激烈对抗性项目,女居民多集中在无氧锻炼和隔网项目的锻炼。

2.1.5 石家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从表3得知,锻炼者对锻炼场所的选择,按顺序排列是住宅小区空地、公共体育场所、公园与广场、收费体育场所、自家庭院或室内、单位体育设施、公路街道边、学校体育场地、树林河流草原等,所占比列依次是34.2%、28.4%、20.8%、17.1%、15.7%、14.9%、12.7%、8.7%。住宅小区空地作为锻炼者锻炼场所的首选反映了群众体育对锻炼便利性的迫切要求,同时,也反映出锻炼者活动项目对场地器材的非依赖性。值得注意的是,对单位体育场所的选择仍然高居选择榜的第2位,反映出我国单位社会功能弱化的同时,“单位体育”因其特有的凝聚作用和辐射效应,其存在与发展仍然是我们今天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单位仍然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依托。公园与广场作为一个重要选择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众体育锻炼的休闲娱乐倾向性,或者是说对锻炼环境的关注。2.1.6 石家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形式 调查中得知,石家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主要依次是与朋友同事一起、独自、与家人在一起、其他形式,所占的比例依次是53.7%、15.4%、25.9%、5%。这也充分说明石家庄市群众体育的组织较少,应该调动机关单位、社区的群众体育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体育部门职能作用,加强对基础群众体育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2.2 石家庄市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调查中得知,在所调查的问卷中,仅有10.1%的居民认为目前的场地设施能够满足需要,不满足的占到总数的69.5%。可见,目前石家庄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设施存在严重的不足。虽然近年来,石家庄市共投资2 300多万元,安装全民健身路径和农民健身工程共1 465条,修建健身苑7个、全民健身工程42处、示范工程4处。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资金投入场地建设, 国家、省及其他部门安装农民工程和路径1 000多条,在全市68个公园、广场修建了全民健身工程,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市内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但是,目前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少,质量差,依然无法满足体育活动和锻炼的需要。作为省会城市,石家庄市只拥有3个专业体育场馆即河北省体育馆、裕彤体育中心及中山路体育场。相对于石家庄市区200多万人口来说,这个场馆数量已经严重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由于体育活动场地的严重不足,导致许多群体性体育活动无法组织开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煅炼热情受到了严重影响。另外,社区及公园的一些健身体育设施的数量也比较少,其中有些设施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身活动。另外,部分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的运动场地被侵蚀严重。原来很多学校、企事业单位能够在自有的运动场地上组织群体性活动,例如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但是,如今很多过去可以自主组织活动的单位已无法再组织群体性活动了,因为自由场地被占用。并且,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开放不够。

2.3 影响石家庄市群众体育锻炼的因素

经过调查统计得知,影响城乡居民锻炼的因素中排前3位的依次是时间问题、经济问题和场地器材问题,这一排序结果并不受城乡居民是否锻炼的影响。调研结果是无论锻炼者与否,影响锻炼的因素排序是一致的,只不过“领导支持”和“有无组织”这2种因素在两类群体中位置稍有差异。前者在锻炼者群体中影响稍重一些,而后者在非锻炼者群体中更重。

影响石家庄城乡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最主要的是时间因素,忙于工作和家务都属于没时间进行健身锻炼,这类情况占总体25.1%。这一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居民的锻炼条件中,时间问题是影响所有城乡居民的首要因素。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说明部分人主观强调的是没时间,实际上是健身意识与行为转变方面的问题。

分析得知,所列出的影响因素对于锻炼者与非锻炼者形成2个相反的影响方向,即一类影响因素在非锻炼者群体中较之对锻炼者群体影响大,而另一类则相反,在锻炼者群体中较之非锻炼者影响更大。在几大影响因素中,时间和经济问题对于非锻炼者与锻炼者而言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属于第1类因素,可以认为时间和经济问题更可能成为他们不锻炼的理由或影响因素。另外,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别的影响因素中,场地器材、领导支持、锻炼伙伴及有无指导等几项对于锻炼者的影响更大,属于第2类影响因素。由此可以概括地认为,第1类因素是影响城乡居民是否参与锻炼的条件,而第2类可视为影响参与程度的因素。

表1 石家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

表2 石家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表3 石家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

3 结 论

3.1 石家庄市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强,锻炼的动机呈多样化,主要是增进健康和休闲娱乐为主。

3.2 石家庄居民有超过半数每周参加3次以上锻炼,但是时间较短,未能形式良好的锻炼习惯。锻炼的项目多倾向对场地和技术条件要求不高的项目,以健身走和跑步为主。锻炼的形式以与朋友同事一起最多,场所考虑到便利性,多以住宅小区的空地为主,以非收费性场地居多。

3.3 石家庄市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少,质量差,无法满足体育活动和锻炼的需要;部分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的运动场地被侵蚀严重;现有体育场馆开放不够。

3.4 影响石家庄群众体育开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时间问题、经济问题和场地器材问题。

4 石家庄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发展的对策

4.1 提高认识,树立群众体育科学可持续发展观

应树立科学的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观,要以充分满足石家庄市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研究增强国民体质的社会方式,切实做到群众体育与其他类型体育及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完善体育资源基础管理工作,建立体育资源统计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体育资源综合利用状况公报制度和体育资源综合利用信息网络等。

4.2 加大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支持群众体育场所的建立和发展,尤其鼓励个人和社会团体兴办群众体育场所。其次,获得资金支持。群众体育场所一方面要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另一方面还应当服从和服务于增强人民体质的政治任务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不能全办成福利型的,也不能全办成消费型的。

4.3 大力开发高校体育资源

石家庄市有40余所高等院校,高等院校汇集了较为丰富的体育资源。因此,需要对高校体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要以石家庄市各社区内的高校为龙头,以高校所属辖区的各街道办事处为依托,以辖区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为骨干,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地和人才资源优势、街道办事处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资源以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领头羊”作用和经费优势,合理调整资源配置,以形成社区整合优势,最终形成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发展。

4.4 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组织

进一步健全我市群众体育组织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要逐步建立健全市级、区级、街道、居(家)委会4级体育组织网络,使这些社区体育组织成为开展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织机构。

4.5 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监督与评估系统

群众体育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科学的评价体系及监督体系。要充分行使对群众体育的监督职能,制订并实施社会体育督导制度。加强对各级群众体育工作的评估与表彰,并将群众体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任期考核目标。可以通过建立政府评价与社会中介组织评价并行的群众体育工作评价体系,从不同侧面去评价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4.6 加强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级体育组织的作用

充分发挥各级群众体育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指导站、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基层体育组织。群众体育活动处在一种社会组织、规范运行、有计划实施的局面之下,形成了以各级全民健身组织为面,以社会团体为线,以基层体育指导站、晨晚练点和社区为点,点线面结合,覆盖面广的四级社会化群众体育健身组织网络,为引导群众参与健身、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刘梅英,田雨普,周丽萍.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12-13.

[2] 王书卿.中国群众体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4):35-37.

[3] 姚春宏.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3):446-448.

[4] 王书卿.中国群众体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4):35-37.

[5] 孟和,高素霞.内蒙古城镇居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3).

[6] 林唏.龙岩市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龙岩师专学报,2003(6).

book=18,ebook=18

G812.4

A

1674-151X(2012)09-147-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9.080

投稿日期:2012-05-29

2012年度河北省社科联大型民生调研课题(项目编号:201201123)。

尚金奎(1969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锻炼者石家庄市石家庄
2022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研讨会在石家庄市举行
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我想变成……
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2020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在石家庄举行
太极拳运动对提升锻炼者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
石家庄市西苑小学学生美术作品
健身俱乐部开展健身操课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平顶山市健身俱乐部为例
每天慢跑可延缓细胞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