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下的电子商务人才仿真实践教学体系①

2012-09-10 07:25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朱林婷
中国商论 2012年28期
关键词:校企电子商务职业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朱林婷

“校企深度融合”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定位,是学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是要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完善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具备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共管共享电子商务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是更好地提升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发挥高校和企业的优势,形成“生、校、企”三方共赢局面的有效途径。

1 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客观需求

1.1 中国电子商务现状

电子商务是一个富有活力和前景的新型行业。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于2012年1月16日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自2009年以来,以网络购物、网上支付、旅行预订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应用持续快速增长,并引领其他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突出特点。一方面,团购作为新型商务交易类应用实现了244.8%的用户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在较多网络应用服务使用率下降的同时,商务类应用渗透率依然保持稳步提升态势。这离不开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社会消费的大环境,更得益于网络营销、网购服务的整体提升和网民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

1.2 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客观需求

在电子商务逐步迈向成熟化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必须看到我国电子商务应用的渗透率还远远没有触顶。因此,企业对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层次和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首先,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并能为实现电子商务而进行信息化改造的人才。企业要推进信息化进程,实现和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人才是根本。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电子商务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其次,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需要能将技术、管理、营销、物流、支付、社会、经济和法律等多方面知识和经验有机结合应用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将电子商务的发展从技术型应用扩展到各领域的服务型应用。

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中的实践项目要求源于企业且高于企业,更好地体现生产经营性;实践教学的模式也要求从传统的模拟性实验实训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等形式转变。电子商务作为一门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其实践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目前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生产实践等方面存在融合度不高的现象,影响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

2.1 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体系的融合度不高

高职电子商务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按理论体系而设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与巩固理论知识。但在目前的实践教学中,存在“随堂单项性技能实训居多,综合任务型全真实训偏少”的现象,使得课程的实践内容相对不系统,难以增强学生对最新电子商务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水平的提升。

2.2 实践教学情境与职业情境的融合度不高

高职教育要求以行业标准设置教学内容,加强学校教学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但由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缺乏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模拟教学软件功能过于简单等因素使得实训项目无法按照职业工作任务或业务流程开发,更难以将各电子商务核心课程理论教学所支撑的职业技能汇总在一起形成综合的岗位职业能力实训项目。这必然导致学生缺乏真实完整的电子商务职业情境体验,缺乏胜任职业与岗位的能力。

2.3 实践教学评价与职业评价的融合度不高

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监控实践教学效果,帮助优化学生的就业素质。而目前大多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只局限于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如学生自评、教师测评、督导点评等,而没有以行业企业的评价标准为依据,导致评价结果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忽视了实践教学的社会化质量。

3 校企深度融合的电子商务仿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加强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促进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的深度融合、课程体系与岗位素能的深度融合、实践项目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深度融合、教学评价与行业企业标准深度融合,是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如何从整体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问题时指出:要重视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因此,我们提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电子商务仿真实践教学体系”,希望能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3.1 体系结构

本文提出的仿真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企业工作实境的逐步仿真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主要由仿真基础实践、仿真运营实践、仿真应用实践、仿真设计实践、仿真综合实践和全真创业实践构成,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2 仿真基础实践

仿真基础实践是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设置的。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常见商务网站中的功能模块需求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业务技能类实践环节,如进出口贸易实务、数据库设计实验、电子商务动态网站开发实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等。引导学生完成与之相关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为将来学生学好专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3.3 仿真运营实践

仿真运营实践是以商务理论知识为基础,模拟当前常见的B2B(如:阿里巴巴)、B2C(如:当当网、淘宝商城、京东商城等)、C2C(如:淘宝、拍拍等)商务模式的实际交易平台,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以买家、卖家、服务提供商等多种身份体验不同电子商务模式的运营流程,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实务操作技能。同时,引入现有最新的C2B团购模式、D2C设计师模式的常见运营流程,使学生在了解一般的商务及管理知识基础上,对各种商务模式进行全面系统实践,从而避免传统教学的枯燥和难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图1 仿真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

3.4 仿真应用实践

仿真应用平台是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专业课设置的。模拟各个参与电子商务运营全过程的协同方的实际操作,并将其设定为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专业模块实践环节,如电子商务金融实践(网上银行相关操作)、第三方支付平台实践(支付宝、快钱、财付通等平台应用)、电子商务物流实践(顺丰、韵达、圆通、申通等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管理)、电子商务安全实践(CA认证、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等应用)、网络营销实践(博客、微博、论坛、阿里妈妈网络广告平台、搜索引擎营销等应用)、客户服务实践(阿里旺旺等即时沟通工具、CRM客户管理系统等应用)、企业内部管理实践等,让学生在虚拟的企业商务运营环境和技术氛围中体验各交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与连贯性。

3.5 仿真综合实践

仿真综合实践是在对企业的真实岗位需求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各实践环节的综合应用和提升。在给定企业实际需求和实际工作环境的前提下,学生通过网络调查、数据分析、团队合作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综合实践中,如产品规划实践、美工设计实践、活动策划实践、网站推广实践、项目运营实践、客户服务实践等,并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地检验,从而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学生的创造力的。

3.6 全真创业就业实践

全真创业就业实践是为了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而设置的。

为实现全真就业实践,学校引入不同类型的电子商务企业(如C2C的慈溪豆豆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B2C的杭州纳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移动商务项目开发的杭州锐工科技有限公司),让学生以“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方式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加深实践教学、拓展就业渠道。

全真创业实践则鼓励学生自愿组建团队,借助淘宝网、拍拍网、易趣网等C2C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开展市场调研、电子商务方案设计、创业前期准备、全真创业运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为学生职业拓展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4 校企深度融合共同管理模式的实施

良好的管理对有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深度融合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学平台、共同开展考核评价,从而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群)、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帮助学生优化职业能力和就业素质。

实践教学实施前,要求教师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在调研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习惯基础上,紧紧围绕电子商务企业职业素养需求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确定学生的实践学习策略。以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和企业员工要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跟踪,以便掌握学生实践情况及实践计划实施进度,根据目标需要和学生实际做适时调整,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要调整教学组织的满意度。新技术的产生、就业岗位需求的变化、双方人员紧密合作带来的文化冲突等问题都要求不断调整教学组织的满意度,以便校企双方能有效预防和消除摩擦与冲突。

实践环节结束后,要以电子商务行业企业标准、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为依据,实行学校考核、企业认证的“双渠道”共同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共建考核标准、评价机制和质量监控网络。专业教师要在企业教师的帮助下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监督反馈实践效果,积累实践教学经验。

5 结语

本文所提出的“校企深度融合的电子商务人才仿真实践教学体系”是在“基于能力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改革思路基础上,通过仿真实践、全真体验的方式,整合学校、行业企业、软件开发企业和学生等各方力量,致力于促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潜能,有利于“体验式教育、主动型学习、适应性培养”实践教学理念的形成和“生、校、企”共赢局面的实现。

[1]郑绮萍,梁娟娟,白雪,霍谷正,张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08).

[2]粟卫红.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园电子商务实践平台的构建的探讨[J].人才,2011(06).

[3]赖怡梅.建立高校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构想[J].商业前沿,2011(03).

[4]吴清海.校企合作实践模式探讨[J].职业与教育,2010(06).

猜你喜欢
校企电子商务职业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