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2012-09-13 11:02李小飞余学清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5期
关键词:副作用蛋白尿类药物

李小飞余学清

1.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肾脏科,江苏海安 22660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广东广州 510080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维持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内环境稳态以及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内皮素等作用。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CKD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蛋白尿、血肌酐(Scr)进行性升高、血清尿素氮(BUN)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降低、血清胱抑素 C(CysC)升高、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等,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可以发展为肾衰竭尿毒症,需靠透析维持生命,因此,干预CKD的病情发展,缓解CKD的蛋白尿症状十分重要[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是临床上用于治疗CKD蛋白尿比较常见的药物,现将笔者使用两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2012年在我院(海安县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慢性肾病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56例,女 44例,年龄 21~79 岁,平均(52.4±12.6)岁,合并高血压者40例,合并糖尿病者34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33例,乙组33例,丙组34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发展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甲组选用ACEI类药物贝那普利,乙组选用ARB类药物缬沙坦,丙组选用ACEI类和ARB类联合用药,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测定三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Scr值、BUN、Ccr及CysC值,并且记录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干咳以及血钾值,并进行比较[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的 24 h 尿蛋白、Scr、BUN、Ccr、CysC 水平,及治疗前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肾脏损伤指标结果比较

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脏损伤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三组的 24 h 蛋白尿、Scr、BUN、Ccr、CysC 在治疗后 3 个月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间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三组患者治疗副作用情况比较

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钾进行测定,血钾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干咳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肾脏损伤指标比较(±s)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肾脏损伤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24 小时尿蛋白(g)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Scr(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BUN(mmol/L)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Ccr(mL/min)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CysC(mg/L)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甲组乙组丙组33 33 34 1.97±0.92 2.13±0.76 2.78±0.89 1.67±0.80*1.76±0.56*1.98±0.34*85.23±42.16 89.32±23.14 86.44±40.12 86.44±43.15*90.14±32.45*87.13±41.23*6.71±3.02 7.13±2.056.82±3.02 6.74±2.17*7.08±3.12*6.75±1.98*42.34±10.13 38.12±12.34 40.12±9.82 78.15±11.12*77.15±11.08*80.14±11.25*2.85±0.97 3.01±1.12 2.95±0.82 2.35±1.08*2.45±1.02*2.39±1.01*

表2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副作用比较

3 讨论

当今,CKD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开始发生改变,导致CKD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同时这也代表着2 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4-5]。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蛋白尿、轻微血尿、水肿等,其中蛋白尿被认为能够促进CKD的发展,所以,对于慢性肾脏疾病而言,疾病的预防、控制病情的发展、降低蛋白尿、减缓肾脏出现纤维化、阻止其发展为尿毒症是治疗的关键[5]。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有ACEI类和ARB类药物,ACEI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来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生成,阻断血管紧张素系统;ARB类药物主要通过拮抗AngⅡ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系统[6-7]。血管紧张素系统可以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使肾脏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容易造成或加重肾衰的发生[8]。两种药物都可以阻断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血压,并且使肾脏出球微动脉扩张,降低肾脏内血压,保护肾脏,减少蛋白尿,减少大分子蛋白从肾脏滤除,抑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形成,防止肾脏发生纤维化,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9-10]。此外,研究表明,ACEI类药物和ARB类药物还起到早起预防作用,可以预防微量白蛋白尿,保护肾脏。本研究结果可知,ACEI类药物与ARB类药物均能够明显降低CKD患者24 h蛋白尿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然而,治疗后3个月三组间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从药物机制上来说,ACEI类不能阻断乳糜途径产生AngⅡ,ARB类药物阻断血管紧张素系统较完全,但是两者在临床疗效上并无明显差别,对于病情较重的CKD患者可以选择两者联用。此外,ACEI类药物可以减弱抗胰岛素的抵抗作用,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有更好的疗效。在副作用方面,ACEI类药物有干咳、高钾血症等副作用,ARB类药物副作用较小,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药物以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干咳、高钾血症等副作用出现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此可以看出,ACEI类药物与ARB类药物在治疗CKD患者的临床疗效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副作用的发生,严格监控血钾以及肾脏功能。

[1]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1.

[2] 张慧兰,孙伟,万毅刚,等.慢性肾脏病尿蛋白的病理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1):79-81.

[3] 袁军,王小琴,王长江.丹参注射液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肾脏系膜细胞活性氧水平增加的干预作用[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0):8-9.

[4] 邵佳,骆殊.黄芪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8,27(4):306-308.

[5] 丘余良,阮诗玮.大黄治疗慢性肾脏病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58-59.

[6] Chen W,Chen W,Wang H,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an adult population from southern China[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9,24(4):1205-1212.

[7] Chen N,Wang W,Huang Y,et al.Community based study on CKD subjects and the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9,24(7):2117-2123.

[8] Zuo L,Wang M.Current burden and probabl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ESRD in China[J].Clin Nephrol,2010,74(1):20-22.

[9] Lash JP,Go AS,Appel U,et al.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Cohort(CRIC)Study: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ions with kidney function[J].Clin J Am Soc Nephrol,2009,4(8):1302-1311.

[10] Zhang L,Zhang P,Wang F,et al.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KD:a population study from Beijing[J].Am J Kidney Dis,2008,51(3):373-384.

猜你喜欢
副作用蛋白尿类药物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别被副作用吓倒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氢化可的松严重副作用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