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措施对妇产科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

2012-09-17 05:38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7期
关键词:妇产科溶栓显著性

徐 晶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总医院妇产科,湖北 黄石 435005)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妇产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特别是在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后和剖宫产、子宫切除手术后,容易发生。以左下肢静脉血栓最为常见,据相关文献报道,DVT在妇产科手术后的发生率约为8%~13%[2]。妇产科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可采用药物溶栓、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案,为探讨妇产科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本研究选择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30例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综合措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30例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患者采用单纯药物溶栓治疗,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6.5岁;其中恶性肿瘤术后发后1例,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后发生1例,剖宫产术后发生7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发生1例;综合组20例根据患者情况采用综合治疗,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7.5岁;其中恶性肿瘤术后发后1例,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后发生6例,剖宫产术后发生9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发生4例;本组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下肢沉重,在站立或行走时症状加重,抬高下肢可缓解。12例出现低热,16例表现为身体乏力,6例有心动过速。查体显示下肢有压痛、肿胀、浅静脉充盈、腓肠肌牵拉阳性。所有患者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静脉管腔内无血流信号。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构成、体重等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本组10例患者均卧床抬高患肢,给予广谱抗生素,尿激酶80000IU+0.9%氯化钠100m L溶栓治疗,30m in内静脉滴注,1次/12h,10d为1疗程。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5000IU,1次/12h,7天为1疗程,同时给阿斯匹林50mg,潘生丁50mg、3次/d。

1.2.2 综合组治疗方法:本组20例患者根据情况采用综合治疗,给予溶栓冲击治疗,在2h内注入尿激酶40万IU+0.9%氯化钠100m L溶栓治疗,第2天与第3天各冲击治疗1次,第4天给予4万IU+0.9%氯化钠100m L维持治疗3d;抗凝治疗同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5000IU,1次/12h,7天为1疗程,同时给阿斯匹林50mg,潘生丁50mg、3次/d;早期结合活血化淤,清热解毒中药,主方为丹参、当归、赤芍、丹皮、蒲公英,根据患者症状加减,溶栓晚期给予利湿通络、活血化瘀中药,主方为红花、桃仁、生地、王不留行,根据患者症状加减,水煎服,每日3次,1周为1疗程。

表1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2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其血管再通率、临床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

综合组治疗2周、1月、6月、12月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5%,70%,75%,80%,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治疗2周后患肢直径

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患肢症状改善情况,综合组发问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患肢直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患肢直径比较(±s)

注:和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组别 n 膑上直径平均缩小(cm) 膑下直径平均缩小(cm)综合组 20 7.5±3.5* 5.6±3.6*对照组 10 5.6±3.6 3.7±2.9

3 讨论

血液的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和血管壁损伤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高危因素,妇产科手术后,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活性增强,凝血因子增加、血小板功能亢进,加之患者手术后卧床导致血流瘀滞,管壁损伤、管腔狭窄、缺血缺氧[3,4],因此妇产科手术后的患者基本符合以上三个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因此,术后该病的发生率极高。妇产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其治疗方案主要是针对抗凝与凝血机制紊乱而进行抗凝、溶栓、扩管治疗[5,6]。而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通过对本院30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显示,综合组治疗2周、1月、6月、12月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5%,70%,75%,80%,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治疗2周后患肢症状改善情况,综合组发问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提示对于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措施的优点表现为,采用药物溶栓,同时结合中药治疗,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为丹参酮,再辅以当归等中药,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扩张小血管,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度的作用,可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液凝固,晚期给予利湿通络、活血化瘀中药,可进一步促进纤溶、防止血栓的形成,并促进现存血栓吸收溶解,加强侧枝循环的形成。

[1]李力.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2):147.

[2]袁训芝,吴新民,陈铭,等.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10):786.

[3]余艳红.低分子肝素在产科中的应用[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6):408.

[4]孙涛,海波.晕厥为首要表现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J].山西医科大学报,2005,36(1):87-88.

[5]王秋菊.妇产科术后、产后并发静脉血栓性疾病员怨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4):143-144.

[6]李力.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实用发科与产科杂志,2007,23(2):147-148.

猜你喜欢
妇产科溶栓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中医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研究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