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携手谋发展——《威海晚报》与《郴州日报》“威海—郴州心连心”·春暖特别行动回眸

2012-09-17 09:00张利然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期
关键词:郴州日报社区域合作

□张利然

(威海晚报,山东 威海 264200)

2011年10月,威海市民姜树君收到湖南省郴州市白廊学校8岁女孩罗黎敏的来信。信中,罗黎敏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表达了想来威海看一看的意愿。

姜树君和罗黎敏的结缘始于《威海晚报》与《郴州日报》共同发起的“威海—郴州心连心”·春暖特别行动。2008年,一场前所未有的冰雪灾害袭击湖南。当年3月,《威海晚报》发起“威海—郴州心连心”·春暖特别行动,发动威海中小学生捐出手中的压岁钱,帮助郴州同龄人。一个月内,共有价值70000余元的款物送到郴州5所学校的170多名师生手中,还有不少威海市民和郴州贫困学生建立了定向资助的关系。

和姜树君一样,威海许多市民通过当地媒体与外地媒体共同组织的活动,与外地朋友结下深情厚谊。

受益于这些活动的,当然不只是罗黎敏等人,还有组织、参与这些活动的媒体,它们在本地及外地的影响力都得到提升。

当下,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应对竞争的办法虽多,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即提高自身影响力,不断做大做强自己。笔者以为,地市级媒体跨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做强自身、拓展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地市级媒体跨区域合作可以有效解决两地的实际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已经不再是社会发展的记录者,而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2008年1月,南方发生罕见的冰雪灾害。当年春节过后,全国各中小学迎来了新学期。当时,作为冰雪重灾区的湖南郴州,虽然已渐渐恢复生活生产,但由于雪灾破坏了校园和部分教学设施,尚有5所中小学没有开学,不少学生和教师家中房屋倒塌,生活十分困难。

在这个背景下,《威海晚报》与《郴州日报》联手举办“威海—郴州心连心”·春暖特别行动,号召威海市民向郴州灾区奉献爱心,号召威海中小学生用手中的压岁钱帮助郴州市中小学生渡过难关。

从2008年3月1日至3月31日,《郴州日报》记者深入山区,对受灾较严重的学校师生进行了全景式报道,在《郴州日报》与《威海晚报》上同时刊发。了解到灾情后,威海人民纷纷向郴州捐款捐物,捐助进度及数额在《威海晚报》与《郴州日报》同时刊发。最终,《威海晚报》募集的5万余元捐款和价值2万余元的物资由郴州同行送到受灾师生手中,并帮受灾学校捐建了一个图书馆。

时下,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许多城里孩子过节就可以收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压岁钱。“压岁钱怎么花”已经成为许多中小学生父母感到苦恼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将手中的压岁钱捐出一部分给受灾的孩子,既引导孩子做好事,避免了他们用压岁钱进游戏厅等风险,又帮助了受灾师生,非常有意义。

对于《威海晚报》来说,“威海—郴州心连心”·春暖特别行动的另一意义,在于其开启了地市级媒体跨区域合作这一救助新渠道与模式。

当年,这种模式的作用再一次凸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都涌现出向灾区捐款捐物的热潮。《威海晚报》再次采用了这一模式,与《绵阳晚报》等媒体联手,实现款物捐赠的“点对点”。当年,两家媒体除联手将价值百万余元的款物定点、透明地捐赠外,《威海晚报》还通过《绵阳晚报》与当地教育局联系,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绵阳市游仙区威海晚报读者希望小学(原凤凰乡中心小学)。

地市级媒体跨区域合作是拓展新闻素材、提高自身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报纸好不好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量的大小,对新闻素材挖掘的深浅。地市级媒体跨区域合作,或媒体互相“牵线搭桥”,或报人之前相互“借智”启发,可以有效拓展新闻素材,为读者呈现更新颖、丰富的新闻报道。

在“威海—郴州心连心”·春暖特别行动之前,威海市民对郴州、郴州百姓对威海,都是陌生的,而在这次活动之后,不仅两地的百姓都更加了解另一个城市,两家媒体都增强了在异地的影响力。当郴州百姓打出“感谢威海人民,感谢《威海晚报》”的条幅时,《威海晚报》对当地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一张报纸本身。

2009年1月,山东省诸城市发现两个恐龙化石集群。对于这一消息,许多《威海晚报》读者也十分关注。当年2月,《威海晚报》在《潍坊晚报》的帮助下,对恐龙化石集群进行探访。3月2日,《威海晚报》用4个版的篇幅对诸城恐龙的状况、发现经过等进行报道,并专访了发现恐龙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恐龙专家赵喜进。在此基础上,为满足本地读者需求,《威海晚报》又刊发文章《威海为什么没有恐龙》,从而产生强烈反响。

事实上,《威海晚报》与《郴州日报》、《潍坊晚报》的合作,仅仅是在地市级媒体跨区域合作的初级阶段。随着传媒业格局的变化,都市报间的跨区域合作已经成为许多地市级媒体不约而同的选择。威海报业集团就与青岛、烟台、东营、日照等15个城市合作,15家报业集团的都市报同时推出《今日半岛》专版。以《威海晚报》专版《今日半岛》为例,每天以不低于2个版的规模刊发来自青岛、烟台等城市的新闻。这样一来,不但许多在威海工作的青岛人、烟台人成为《威海晚报》的“粉丝”,还拉动了以半岛为目标的企业投放广告,报纸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显现出来。

跨区域合作可以加强兄弟媒体间的交流学习

对于地市级媒体间的关系,曾有人用“有兄弟,没爹妈”来形容。说其是“兄弟”,是因为地市级媒体的生存环境相似,由此带来的采编、广告、发行上的困难相似,这些使得地市级媒体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说其没“爹妈”,是因为地市级媒体一方面面临着省报不断挤压发展空间的压力,一方面随着市场化而逐渐不再享受财政拨款,有点“姥姥不亲 舅舅不爱”的味道。在这种情况下,“兄弟”媒体经常交流,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壮大自身影响力。

仍以威海报业集团与郴州日报社的合作为例。早在2007年,郴州日报社就曾派出由总编辑带队的工作组到威海日报社考察学习。当时,威海日报社的一些发展理念和在新闻、广告、发行上的一些做法,曾经带给考察人员很深的触动。2008年,两报合作举办的“威海—郴州心连心”·春暖特别行动则使郴州有了了解威海日报社办报理念和思路的最直接的机会。在这之后,郴州日报社还和其他媒体展开了合作,利用兄弟媒体的力量,帮助本地百姓。除此之外,在2009年,威海日报社与郴州日报社在对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报道上,又进行过沟通和交流,最终实施的报道方案在两地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猜你喜欢
郴州日报社区域合作
郭文龙
潍坊日报社:推进深度融合改革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克拉玛依胡杨
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中共郴州历史的重要启示
新冠疫情下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研究——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为例
注重速度深度温度,做强新媒体主阵地——奉化日报社成功运营奉化发布要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