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对建立诚信社会的影响

2012-09-17 09:00张爱丽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期
关键词:假新闻新闻媒体职业道德

□张爱丽

(喀什日报社,新疆 喀什 844000)

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之一。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也是人类文明传承过程中始终提倡、不断完善、深入人心的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一个人没有诚信,在社会上就会失去朋友;一个企业没有诚信,其产品就没有市场;一个新闻媒体没有诚信,它的公信力就会受到损害;一个社会没有诚信,这个社会就会欺诈盛行。可见,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社会无诚信不稳。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建立诚信社会需要人人付出努力,新闻媒体更要责无旁贷地为建立诚信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担负着传播新闻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实施社会监督和服务社会与公众的任务,它的覆盖面广泛,影响力也非常大,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繁重的社会使命。因此,新闻工作既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又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

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新闻行业是一个带有公众性质的窗口行业,对内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新闻行业是否清廉,报道是否客观公正,能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对外代表国家的形象。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世界传播,被称为是外交部之外的“外交”,事关国体。另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了解所需信息,主要是通过新闻传媒这种方式。换一句话说,对于那些想了解但又不可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了解信息的普通群众,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新闻传媒这种方式。大多数群众对某一事件知之甚少,如何评价事件本身,主要是依靠新闻媒体提供的信息。有些人干脆把新闻媒体的评价作为自己的看法。如果新闻媒体经常提供虚假信息,人们就失去了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因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如何,对于建立诚信社会有着直接现实的影响。

新闻工作者是一个具有活动面广、接触领域广、独立工作时间长、社会赋予责任大,并且手中掌握的媒体影响力强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如何,对新闻报道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从总体上看,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对社会事物变动情况的职业敏感和对尊重客观事实与真理的职业认知;千方百计追寻新闻线索,揭示事实真相,诚心诚意地服务社会与公众的职业态度,以及心向祖国、情系民心、不畏艰辛、不计得失,自觉献身新闻事业的职业情感和职业作风。为了保证报道的客观真实性,新闻工作者往往是舍小家顾大家,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报道的最前线,一些人甚至为此流血牺牲。但是,某些新闻工作者受名利驱动和竞争压力,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也时有发生,群众反响强烈。

假新闻的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主观上的,某些新闻工作者价值观扭曲,职业道德缺失,自律意识差;在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出现了偏差;甚至为了追逐名利和所谓的轰动效应,不惜损害媒体和记者的声誉,蓄意炮制和炒作假新闻、假信息,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社会公众对记者队伍的“信任危机”。二是客观上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体本身也融入了市场竞争的浪潮。为了生存,媒体就有可能放松要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影响新闻职业道德价值导向,影响媒体的公信力。

如何防范和杜绝虚假新闻呢?笔者认为,要做到四个强化: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道德建设最终要看人的素质和觉悟,因此,要坚持不懈地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在新闻界,职业道德教育是正在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内容之一,必须深入持久地坚持开展下去。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职业观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及本单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家能够自觉地按照新闻职业道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一个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新闻工作者。要大力倡导新闻真实性原则。无论什么情况下,新闻工作者都必须向社会、向受众提供真实、可信的新闻和信息,从思想上筑起抵制假新闻的道德防线。

强化规章制度约束。新闻报道条例和新闻纪律方面对杜绝虚假新闻的规定非常多,新闻单位也做了大量工作,并制定出结合自身实际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用以约束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行为。从目前情况看,有些地方落实还不到位,约束力不强。因此,建议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考核机制,把职业道德行为考核与履行岗位工作职责统一起来,通过考核来掌握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业绩情况,及时调整不合格人员,使新闻工作者在制度约束面前不愿为、不敢为。

强化新闻把关意识。把关是新闻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假新闻的出现与把关不严有直接关系。作为新闻媒体的把关人、编辑只要稍加注意,进行核实,就可能避免假新闻的出现。因此,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真审核稿件,严格把关,不给假新闻开绿灯,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强化有效监督机制。加强新闻职业建设不仅关系到新闻行业本身,还关系到社会其他群体的利益,全社会都要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新闻行业职业道德监督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如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等。这些方面的监督要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形成健全、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对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让那些制造假新闻的人付出代价,让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假新闻没有生存空间,以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优化社会信誉环境,推进诚信社会的建设。■

猜你喜欢
假新闻新闻媒体职业道德
4 smart ways to spot fake news 判断假新闻的4种聪明方法
雪中放牧新风景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亚太地区部分国家“假新闻”传播现状扫描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有关载人登月的两条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