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者交际策略使用与语言水平之关系

2012-09-17 08:37赖红玲
关键词:外语交际学习者

赖红玲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甘肃兰州 730070)

英语学习者交际策略使用与语言水平之关系

赖红玲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甘肃兰州 730070)

语言水平低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较多使用交际策略但低效,在交际中趋向使用减缩策略或举例、相似、字面翻译和重复的成就策略;语言水平高的学习者交际策略使用少且有效,趋向使用近义词、替代、反义词或描述等成就策略。交际策略使用与语言水平之间的这种关系不仅为外语教学评价学生的语言水平提供了新途径,也为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提供了新的切入口。

语言水平;交际策略;中国英语学习者;外语教学

交际策略已成为应用语言学领域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西方学者对交际策略的本质、类型、使用的多样性及交际策略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1][2][3][4][5][6],一系列的实验调查也揭示交际策略的使用受任务类型、认知风格、语言水平、学习背景等的影响[7][8][9][10]。例如: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会更多使用交际策略,而且是更多使用以母语为基础的交际策略[4][8][11]。Canale &Swain[1]则认为,较强的策略能力能提高学习者运用语言的整体水平。这些论断是否适用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策略的使用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关系如何?语言水平低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交际中是否会较多地使用以汉语为基础的策略?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对交际策略进行了理论探讨[12][13][14]和实证研究[15][16][17][18],但实证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鲜有研究将交际策略置于真实的交际环境下;这些研究多聚焦在交际策略的可教授性上,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交际策略使用与其语言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则少。本研究作为一个尝试,意从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交际方式调查交际策略使用与语言水平间的关系,旨在较全面地获取该领域的一些知识,为我们的外语教学实践带来启示。

一 实验设计的对象、方法及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调查不同语言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交际方式中交际策略使用的频率、类型和有效性方面的差异,研究交际策略使用与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

实验对象——参加实验的对象为某高校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做实验时,他们已参加了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在挑选被试时,以八级成绩为尺度,选择两组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70分以上的界定为语言水平高者,50分以下的界定为语言水平低者。两组语言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男女各9名,总数为36人。

实验方法——本实验参照 Erin[7](1979),Kumaravndivelu[19](1988)和 Chen Siging[15](1990)等实验中的方法,采用与外籍英语教师进行猜词游戏和汉译英的形式,搜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相对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交际策略使用情况。猜词游戏采用同步录音,实验者在一旁观察记载被试的非言语行为;汉译英则选取两篇有关日常生活的短文让被试翻译。其间规定不得翻阅汉英词典。实验后对被试进行访谈,回顾在英语交际中所遇到的困难,作为确立交际策略使用和讨论的依据。

实验分析——获取了学习者在交际环境中的原始语料后,对其间使用的交际策略类型进行分析。为确保分析的可信度,两个评判者参照访谈记录,对原始语料进行了独立分析,统一率达95%。有出入的经商榷达成一致。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5][19]分析学习者在遭遇交际困难时会采取的两种态度,将交际策略分为减缩策略和成就策略两大类型。减缩策略指学习者部分或完全放弃原有交际意图(计划);成就策略指学习者采用迂回方式实现原有交际意图。本着清晰、易于界定和有代表性的原则,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头和书面语中交际策略使用类型分类如下:

I.减缩策略 A.话题回避 B.中途放弃 C.语义减缩

II.成就策略

A.语言源策略

(1)外语转述策略 a.替代 b.反义词 c.描绘 d.造字 e.元语言策略 f.相似策略

(2)母语源策略 a.外语化 b.字面翻译

B.百科知识源策略(1)举例 (2)文化知识源策略

C.求助策略

D.非语言形式策略

E.重复

二 实验结果

(一)交际策略使用频率比较

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使用的交际策略在鉴定归类以后,进行频率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交际策略使用频率和百分比

表1显示:语言水平低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交际策略的频率远远超越了语言水平高的。做显著性差异检测,发现:X2=46.7219600df=1,即 X2 >X2(0.05)。这一结果表明高、低语言水平学习者在交际策略使用的频率上有显著差异。计算减缩策略和成就策略所占百分比发现:语言水平低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多地使用了减缩策略,而语言水平高的则较多使用了成就策略。做方差分析检测语言水平是否影响学习者对减缩策略和成就策略的使用,结果见表2和3。F=4.829 & F=4.380,P<0.05表明:语言水平影响学习者对减缩策略和成就策略的使用。这一发现与[5][8][11]的实验结果一致。

表2 语言水平与减缩策略使用情况的方差分析

表3 语言水平与成就策略使用情况的方差分析

(二)交际策略使用类型比较

将两组语言水平的学习者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的各种交际策略加以统计计算百分比,结果如表4:

表4 高、低语言水平学习者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的各种交际策略类型百分比

做方差分析,检测语言水平与各种策略类型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5:

表5 语言水平和各种交际策略类型使用关系的方差分析(中)

结果表明:语言水平不同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交际策略类型的使用上有显著差异。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中,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趋向回避或减缩要表达的意义;语言水平高的学习者趋向用迂回方式达到交际意图。在必须表达自己意义的情景中,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趋向于用“字面翻译”、“相似”、“举例”或“重复”的策略;语言水平高的学习者趋向于用“替代”或“描绘”策略。而“造词”和“非语言形式”的策略,无论是语言水平高还是低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都较少使用。

(三)交际策略使用有效性比较

四个外籍英语教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交际有效性分别进行了五级评估,结果语言水平高的学习者书面语中得分293分,口语中得分254分;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书面语中得分188分,口语中得分168分。做方差分析检测语言水平与交际策略使用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6和表7:

表6 语言水平和交际策略使用有效性关系的方差分析(书面语中)

表7 语言水平和交际策略使用有效性关系的方差分析(口语中)

数据统计表明,语言水平高的学习者交际策略使用更有效。

三 讨论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语言水平不同的学习者在使用交际策略时有显著差异。

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较多地使用交际策略,这可能是因为语言水平低者在交际中更易遇到困难。在减缩策略与成就策略之间,语言水平低者趋向使用减缩策略,语言水平高者趋向使用成就策略,这进一步反映出语言水平对学习者交际策略使用的限制。成就策略的使用对目标语有更高要求,语言水平低者受语言能力的限制只有使用减缩策略。

进一步的百分比和方差分析反映了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对交际策略类型的选择。语言水平高的学习者因对目标语有更好的控制,他们自然会选择最为直接、经济的交际策略表达自己的意义,如近义词替代、反义词或描述的策略。相反,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由于目标语知识的缺乏,在主观能动性强或不得已的情况下,则会更多使用举例、相似、字面翻译和重复。

这里值得讨论的是基于母语的交际策略——“外语化”和“字面翻译”。一些语言学家,如 Corder[2]和 Ellis[4]认为,基于母语的交际策略使用取决于学习者的母语和所学目标语之间的类型相关度。因而陈思清[15]认为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巨大差异减少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基于汉语的交际策略,如“外语化”策略。虽然如此,在我们的实验中,中国英语学习者,特别是语言水平低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仍大量使用了基于母语的“字面翻译”策略,这可能正如Kaplan[8]指出的一样,在外语学习中,“母语思维的文化模式是学习者最难于和最后得以放弃的东西,正如目标语的思维文化模式是学习者最难于和最后得以习得的东西。”因而中国英语学习者,特别是语言水平低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虽意识到英语和汉语的巨大差异,但在实际的交际环境中仍会将汉语的一些表达无意识地移用到英语交际的语境中来,甚而有时会将汉语的一些表达直接外语化。这也可能是因为中国英语学习者认为,“一种交际策略运用得是否成功,只有试过才知道”。根据我们的实验需指出的是:外语学习者对基于母语的交际策略使用更取决于学习者学习目标语的阶段,即所达到的语言水平,而非学习者的母语和所学目标语之间的类型相关度。对于不同语言水平阶段将如何影响基于母语的交际策略类型的使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语言水平不同的学习者在交际策略使用时量和质上的差异,必然导致交际策略使用有效性的差异。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大量地使用交际策略必然要影响话语的流利和连贯。Albrechtsen,Henriksen 和 F·rch[15]在研究本族语者对于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反映时发现,交际策略的使用会极大地影响外语学习者话语的理解度。大量使用了交际策略的文本存在难于理解的问题。另外,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使用的交际策略类型也容易引起本族语者对于其所说话语的困惑。例如: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较多通过举例传达意义,这样传达出的信息会因本族语者个人的经历和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不同而变化,对于本族语者来说,要想明白外语学习者的意思,就有困难。“相似”策略本身是对目标语的误用;“字面翻译”是一种汉语式的表达方式;“重复”策略不传达任何新的信息。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对这些交际策略类型趋向性地使用,都影响了其交际策略使用的有效性。

四 结语

本研究表明:语言水平不同的学习者在交际策略使用的频率、类型和有效性上有各自的特征和差异。这样的研究结果可给我国的外语教学实践与测试改革带来启示。

现行的外语教学核心已转移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上来,可如何评估他们的交际能力?交际策略与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为评价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一个途径。Ellis[4]用交际策略这一概念提出了一个评价外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表。在荷兰的学者通过大规模的测试实验,提供了对两种语言水平者在同一考试类型中交际能力的界定[20]。据此,教师可以评估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当然,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还包括如话语的连贯和适合性等其他方面,但这些在交际策略使用的有效性上都有反映。

本研究还表明语言水平低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缺少交际策略,特别是成就策略的知识和对各种策略类型交际效果的认识。这类学习者应该被鼓励使用成就策略,让其在“学”中“用”,“用”中“学”,以帮助增强其交际信心,促进已有外语知识的自动化[3],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下直接习得更多的外语知识。为此,我们可以以培养学生“策略能力”为切口,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以提高我国外语教育实效。

:

[1]Canale,M.& Swain,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0(1):1 -40.

[2]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UP,1981:87-106.

[3]F?rch,C.& Kasper.G.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4]Ellis,R.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J〕.ELT Journal,1984(38):39-44.

[5]Bialystock,E.Communication strategies: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econd-language use〔M〕.Oxford:Basil Blackwell Ltd,1990.

[6]Nakatani,Y.& Goh,C.A review of o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focus on interactionist and psycholinguistic per spectives[A].In A.D.Cohen& E.Macaro(eds.).Language Learner Strategies[C].Oxford:OUP,2007.

[7]Erin,G.L.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employed by A-merican students of Russia〔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79(4):329-334.

[8]Paribakht,T.Strategic competence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J〕.Applied Linguistics,1985(6):132 -146.

[9]Kasper,G.& Kellerman,E.Communication strategies:psycholinguistic and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M〕.London: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7.

[10]Littlemore,J.The communicativ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y[J].System,2003(3):331-47.

[11]Yarmohammadi,L.& Seif,S.More on CSs:classification,resources,frequency and underlying processes〔J〕.IRAL,1992(30):223-232.

[12]戴曼纯.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交际策略初探[J].外语界,1992(3):8-12.

[13]戴炜栋,束定芳.外语交际中的的交际策略研究及其理论意义——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三〔J〕.外国语,1994(6):27-31.

[14]王立非.国外第二语言习得交际策略研究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45-52.

[15]Chen,Siqing.A study of CSs in interlanguage production by Chinese EFL learners〔J〕.Language Learning,1990(40):155-187.

[16]高海虹.交际策略能力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54 -59.

[17]孔京京.开展交际策略教学的一项研究[J].外语界,2004(5):35-41.

[18]王金安.英语交际策略教学实践的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5):144-148.

[19]Kumaravndivelu,B.CSs and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underlying lexical simplification〔J〕.IRAL,1988(36):309 -319.

[20]F?rch,C.& Kasper,G.Strategic compet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In G.Kasper(eds.),Learning,teach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FL classroom.Aarchus:Aarchus U.P,1986:179-93.2012-10-15

H08

A

1004-342(2012)05-125-04

2012-09-12

项目简介:本文系2012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甘肃对外文化交流研究》(项目编号211145)成果之一。

赖红玲(1975-),女,四川内江人,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外语交际学习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