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域春夏季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2012-09-19 09:07谷德贤宓慧菁刘茂利刘国山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稚鱼鱼卵航次

谷德贤,宓慧菁,刘茂利,刘国山

(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天津300221)

鱼卵、仔稚鱼是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鱼类资源进行补充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进行鱼类产卵习性和生态调查的研究对把握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1-2]。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是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3],也是生态环境监测的依据[4]。天津海域地处渤海湾底,自然条件优越,基础饵料丰富,历史上有“天然渔场”之称,是中国对虾、毛虾、毛蚶及各种鱼类的主要产卵场之一。然而,随着临海工业的发展以及过度捕捞,引发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渔业资源衰退,海洋经济的增长与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为此,作者在天津海域鱼类的主要繁殖季节对产卵场进行了调查,就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进行了专题研究,旨在为今后研究该海域渔业资源的数量变动和分布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与站位

于2008年5—8月,租用功率为88.26 kW渔船每月对天津海域的鱼卵、仔稚鱼进行1个航次的调查。根据天津海岸线的走向及其包括的海域,均匀布设了5个断面共计12个调查站位(图1)。

1.2 采样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

鱼卵、仔稚鱼调查采用大型浮游生物网 (网长为280 cm,网口内径为80 cm,网口面积为0.5 m2)在海水表层进行水平拖网10 min,船速为1~2 nmile/h。采集到的样品用体积分数为5%的甲醛溶液固定,带回实验室在生物解剖镜下挑取鱼卵、仔稚鱼标本,并对各站位的标本进行种类鉴定、个体计数和发育阶段的判别。定量分析时,采用下式计算鱼卵、仔稚鱼的密度:

式中:Ga为单位体积海水中鱼卵或仔稚鱼的个体数(ind./m3);Na为全网鱼卵或仔稚鱼的个体数(ind.);A为网口面积(m2);L为拖网距离(m),根据大型浮游生物网的拖速和拖网持续时间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组成

4个航次共采集到鱼卵、仔稚鱼25种,隶属于7目12科 (2种鱼卵只鉴定到科,其它均鉴定到种),其中包括鲱形目6种,鲈形目13种,鲻形目2种,刺鱼目、鲽形目、鲑形目、鲉形目各1种(表1)。

4个航次共采集到鱼卵5目7科9种,其中以5月份的种类数最多。5月份采集鱼卵6种,占总种类数的66.67%;6月份采集鱼卵5种,占总种类数的55.56%;7、8月份分别采集鱼卵3种和1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33.33%和11.11%。汇总4个航次的采集量,焦氏舌鳎鱼卵最多,占总鱼卵的25.00%;其次为石首鱼科鱼卵,占总鱼卵的15.55%;再次为梭鱼鱼卵,占总鱼卵的15.51%。

在4个航次中,共采集到仔稚鱼6目11科21种,其中以6月份的种类数最多。5月份采集到仔稚鱼10种,占总种类数的45.45%;6月份采集到仔稚鱼12种,占总种类数的54.55%;7、8月份分别采集到仔稚鱼7种和9种,分别占总种类数33.33%和40.91%。汇总4个航次的采集量,赤鼻棱鳀仔稚鱼最多,占总仔稚鱼的37.59%;其次为钝尖尾鰕虎鱼仔稚鱼,占总仔稚鱼的36.29%;再次为斑鰶仔稚鱼,占总仔稚鱼的12.49%。

图1 调查站位分布图Fig.1 Location of ichthyoplankton sampling stations

表1 天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Tab.1 Species composition of fish eggs,larvae and juveniles in Tianjin sea area

2.2 鱼卵的数量分布

4个调查航次中,共采集到鱼卵26 654粒,平均密度为1.70 ind./m3。其中5月份采集到的鱼卵数量最多,占鱼卵总数的60.57%,其次是6月份,占鱼卵总数的33.91%;8月份最少,仅占1.76%(图2)。

在5月份的调查航次中,鱼卵出现频率为100%,共采集鱼卵16 143粒,鱼卵密度为0.06~16.94 ind./m3,平均密度为4.80 ind./m3,最大值出现在501站位,其次为401站位(13.88 ind./m3),最小值出现在301站位。5月份采集到的鱼卵以鲱科的斑鰶最多 (2.29 ind./m3),其次为鮻鱼卵 (1.23 ind./m3),鲬鱼卵最少 (0.02 ind./m3)。

在6月份的调查航次中,鱼卵出现频率为100%,共采集鱼卵9 039粒,鱼卵密度为0.05~7.63 ind./m3,平均密度为1.72 ind./m3,最大值出现在502站位,其次为503站位(0.02 ind./m3),最小值出现在201站位。6月份采集到的鱼卵以焦氏舌鳎最多(1.08 ind./m3),其次为斑鰶鱼卵(0.52 ind./m3),小带鱼鱼卵最少(0.02 ind./m3)。

在7月份的调查航次中,鱼卵出现频率为75%,共采集鱼卵1 000粒,鱼卵密度为0~2.08 ind./m3,平均密度为0.18 ind./m3,最大值出现在201站位,其次为202站位 (0.02 ind./m3),102、403、501站位没有出现鱼卵。7月份采集到的鱼卵以焦氏舌鳎最多(0.092 ind./m3),其次为黄鲫鱼卵(0.087 ind./m3),小带鱼鱼卵最少(0.0007 ind./m3)。

在8月份的调查航次中,水平拖网采到的鱼卵仅焦氏舌鳎一种,出现频率为83.33%,共采集到鱼卵472粒,鱼卵的密度为0~0.78 ind./m3,平均密度为0.11 ind./m3。

图2 2008年天津海域春、夏季鱼卵的空间分布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ish eggs in Tianjin sea area in spring and summer of 2008

2.3 仔稚鱼的数量分布

4个调查航次中,共采集到仔稚鱼20 534尾,平均密度为1.18 ind./m3。其中5月份采集到的仔稚鱼数量最多,占仔稚鱼总数的34.61%;其次是6月份,占33.16%;再次是7月份,占31.93%;8月份最少,仅占0.31%(图3)。

5月份的调查航次中,仔稚鱼的出现频率为100%,共采集到仔稚鱼7 106尾,仔稚鱼密度为0.01~13.59 ind./m3,平均密度为1.95 ind./m3,最大值出现在101站位,其次为301站位 (4.04 ind./m3),最小值出现在503站位。5月份采集到的仔稚鱼以钝尖尾鰕虎鱼为最多(1.39 ind./m3),其次为黑鳃梅童仔稚鱼(0.26 ind./m3),尖海龙仔稚鱼最少(0.0003 ind./m3)。

6月份的调查航次中,仔稚鱼的出现频率为100%,共采集到仔稚鱼6 809尾,仔稚鱼密度为0.03~14.75 ind./m3,平均密度为1.59 ind./m3,最大值出现在101站位,其次为301站位(1.59 ind./m3),最小值出现在403站位。6月份采集到的仔稚鱼以钝尖尾鰕虎鱼最多(0.61 ind./m3),其次为斑鰶仔稚鱼(0.52 ind./m3),叫姑鱼仔稚鱼最少(0.0002 ind./m3)。

7月份的调查航次中,仔稚鱼的出现频率为100%,共采集到仔稚鱼6 556尾,仔稚鱼密度为0.01~11.87 ind./m3,平均密度为1.18 ind./m3,最大值出现在102站位,其次为202站位(1.39 ind./m3),最小值出现在403站位。7月份采集到的仔稚鱼以赤鼻棱鳀最多(1.14 ind./m3),其次为中华栉孔鰕虎鱼仔稚鱼(0.02 ind./m3),斑鰶和青鳞小沙丁鱼仔稚鱼最少(0.0002 ind./m3)。

8月份的调查航次中,仔稚鱼的出现频率为66.67%,共采集到仔稚鱼63尾,仔稚鱼密度为0~0.04 ind./m3,平均密度为0.014 ind./m3。8月份采集到的仔稚鱼以中华栉孔鰕虎鱼最多(0.003 ind./m3),其次为中颌棱鳀仔稚鱼(0.002 ind./m3),银汉鱼仔稚鱼最少(0.0005 ind./m3)。

图3 2008年天津海域春、夏季仔稚鱼的空间分布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ish larvae and juveniles in Tianjin sea area in spring and summer of 2008

3 讨论

3.1 种类和数量变化

1983年,天津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5]显示,鱼卵、仔稚鱼共33种,而本次调查中共采集到25种,减少的种类主要有牙鲆、鳓Hisha elongata、小鳞鱵、褐菖鲉、长绵鳚、红娘鱼、花鲈、半滑舌鳎 (花鲈产卵盛期在10月份,长绵鳚产卵期为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半滑舌鳎产卵期在8月份下旬到9月份上旬,本次调查不在其产卵期)。根据房恩军等[6]报道,天津近岸游泳动物种类数目减少明显,经济鱼类如花鲈、黑鳃梅童、半滑舌鳎、银鲳、蓝点马鲛等均未在调查中出现。可以看出,天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减少与其渔业资源的衰退是相符合的。

根据李宝华等[7]报道,1999—2002年渤海湾鱼苗 (卵)量分别为 6.05、2.67、2.40、6.0 ind./m3,4年平均密度为4.28 ind./m3,本次调查鱼卵、仔稚鱼总的平均密度为2.88 ind./m3。

从种类和数量上看,本次调查明显少于历史调查数据,表明近年来天津海域产卵场退化,尤其是传统的经济种类减少明显。

3.2 季节变化

天津海域位于渤海湾的最底部,海岸带坡缓水浅,水温受气温的影响显著。根据历史资料,5月份大多数鱼类进入生殖季节,并形成产卵高峰,产卵期可延续到7月份,8月份多数鱼类产卵结束。本次调查,5月份采集到的鱼卵、仔稚鱼量合计占4个航次采集总量的49.27%,从6月份开始鱼卵、仔稚鱼总量逐渐下降,8月份产卵期基本结束。与1983年的调查结果相比,5月份仍然是天津海域鱼类的产卵高峰期,但5月份鱼卵、仔稚鱼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3.3 空间分布

根据对鱼卵、仔稚鱼密度分布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鱼卵在南部主要集中在501、502、401站位,在北部主要集中在101站位;而仔稚鱼主要集中在北部101、102站位和中部海域的301站位。综合鱼卵、仔稚鱼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天津海域的产卵中心有2个,南部以501、502、401站位为中心的产卵场,北部以101、102站位为中心的产卵场。与张闰生等[5]1983年对天津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结果相比,南部中心产卵场变化不大,北部中心产卵场由北纬39°向北移至39°05'。北部中心产卵场的北移,是否与相关海域的围填海造陆及环境污染有关,有待进一步详细研究。

[1]万瑞景,姜言伟.渤、黄海硬骨鱼类鱼卵与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生物学特征[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0,9(4):290-297.

[2]万瑞景,姜言伟.黄海硬骨鱼类鱼卵、仔稚鱼及其生态调查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1998,19(1):60-73.

[3]万瑞景,孙珊.黄、东海生态系统中鱼卵、仔稚幼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J].动物学报,2006,52(1):28-44.

[4]张俊彬,黄增岳.阳江东核电站邻近海区鱼卵仔稚鱼调查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03,22(3):78-84.

[5]张闰生,孙秋岩.天津市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天津:天津新闻出版管理局,1986:41-47.

[6]房恩军,马维林,李军,等.渤海湾天津近岸游泳动物初步调查报告[J].河北渔业,2006(9):46-47.

[7]李宝华,孙广明,孙晓旺,等.1999~2002年渤海湾(天津、河北)海区鱼、虾、贝产卵场产卵季节水质、资源状况现状分析[J].天津水产,2003(4):23-27.

猜你喜欢
稚鱼鱼卵航次
基于广义加性模型的天津近海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研究
云南盘仔稚鱼口吸盘发育*
春季舟山渔场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小金鱼孵化记
小金鱼孵化记
应用PTV粒子追踪测速技术的鱼卵运动试验研究
云纹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
我国集装箱航运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法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Alice台风对东海鲐鱼鱼卵仔鱼的输运和存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