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模式初探——以滁州学院为例

2012-09-19 03:48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滁州市场营销应用型

张 晴

(滁州学院 经管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模式初探
——以滁州学院为例

张 晴

(滁州学院 经管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开展校企合作是培养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的模式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学校、企业、学生共赢为落脚点,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领导组织、绩效考核机制等以保障校企合作模式顺利展开。

应用型,校企合作,市场营销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社会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如何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成为高校面对一个重大课题[1]。本文欲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详细探讨以校企合作培养营销人才的具体模式,突出研究的可行性和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营销人才培养中的困境及应用型人才内涵的提出

(一)营销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困境

第一,营销类人才培养数量上趋于饱和,且无特色。由于前几年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量较大,造成“无校不财经、无校不营销”的状况。目前,我国共有515所高校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新办数量每年又以10%~20%增长[2],供需数量已基本持平。且各大高校培养营销类人才大同小异,特色优势不足。

第二,营销人才的供求存在矛盾,难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需要的是较高素质、较强应变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培养的营销专业学生普遍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偏向理论性[3],实践环节设计形式化,无法实现与企业的真正接轨。而在营销专业学生看来,课堂所学大多为枯燥的学术理论,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二)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

若要实现三方共赢,应用型人才是唯一的出路,不少地方本科院校也提出了应用型人发展方向。不同于其他专业,市场营销人才更应强调应用型,注重学生丰富的实操经验和较高的实践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滁州学院为例,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以“立足皖东、面向安徽、融入‘长三角’、服务全国”为办学定位,并在新时期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市场营销专业在该校开设较早,教学中仍存在以下困境:第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为课堂教学。尽管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互动等环节,仍摆脱不了照本宣科、形式拘泥等问题,学生对新知识、新形势把握不足,学习主动性、参与度不高。第二,单靠学校力量难以满足营销的实践教学所需。滁州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仅设在建的商务谈判实验室,相比其他专业,人、财、物投入不足明显,使得应用型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第三,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加之平日科研压力大,缺乏锻炼和实践机会,课堂上多从理论从来到理论中去,对于真正有应用价值的实践技能课尚不能熟练掌握,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为了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高校做出了各种尝试,校企合作是其中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

所谓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本着“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原则,学校和企业发挥双方优势,综合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用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有机结合,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以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实现高校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市场营销专业应用性强、对营销实践技能要求高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选择这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更好地满足了企业对有专业背景的营销类人才的需要。

第二,以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是成自身专业优势、打造亮点的最佳选择。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打造营销人才培养特色,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定位。

第三,以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有利于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江泽民同志在三次全教会上发言:“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4];而学生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更贴近企业文化和企业一线,符合学生的根本需求。

三、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模式的构建

笔者认为,解决营销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思路是: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采用开门办学的方式,坚持校企合作办学的路子,培养出真正适应市场需要的营销人才,办出专业水平和地方特色。详细探讨以校企合作培养营销型营销人才的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具体内容如下:

图1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模式图

(一)把握基本点

即明确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营销人才为出发点,以学校、企业、学生共赢为落脚点。高校作为企业和学生的桥梁。一方面,在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真正突出“应用型”,教学从单一理论的传授升级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企业作为追逐利益的市场主体,由于根本出发利益不同,校企合作模式必须积极探求校企双方的互利机制,可从经济补偿、人才共享、成果分享等方面着手。而学生是联系企业与学校的纽带,也是这一新的培养模式下的最大受益者。

(二)重视三个建设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

1.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培养方案的重新调整是培养实践人才的关键问题。各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协商,制定出兼具理论基础、实践突出的专业创新型、特色化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其中,除课堂专业课程外,可设置不低于总学时20%实践课程和模拟性岗前培训等形式,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有条件的学校也可采取“3+1”的培养模式,经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完成够,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完成为期一年的实训,提前将已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加深、细化、熟练,提高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师队伍问题可以通过校企“交流”的途径加以解决。第一,鼓励专职教师“走出去”。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学校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更为丰富的营销一手资料,讲课时做到融会贯通。第二,把兼职教师“请进来”。邀请协议企业里具有丰富营销经验,同时具备一定授课能力的员工担任课程导师等。第三,通过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与当地企业签订横向协议,采用技术合作、委托开发、技术转让等形式,鼓励教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滁州学院每年度定期选派教师到烟草专卖局营销中心、电子、机械企业营销部挂职锻炼;同时,选派当地的聘请具有企业经营与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为客座教授,担当《仓储管理》、《网络营销》等课程的授课任务。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与具有优良企业文化、较好经营状况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调研场所的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如滁州学院将“营销课堂”推向安徽中烟滁州卷烟厂、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安徽省爱力特家电成套装备有限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可组织学生去企业观摩营销流程、学习营销一线经验,掌握市场真实状况,提高学生营销技能。

(三)多方保障校企合作模式顺利开展

1.领导组织保障

校企合作培养营销人才的真正推行,需要一个组织专门来负责。可成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市场营销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保证该模式正常、稳定、长期运行下去。可聘请校级人事部门和企业的营销部门、院级营销专业负责人、各学者、专家共同构成。该组织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商定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等问题,把校企合作真正落实到教学模式中来。

2.建立合理、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

校企合作不能表面化、形式化,必须有合理、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可由市场营销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教学效果评判标准,通过学生测评、同行测评及领导测评方式,对各对各校企合作项目的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包括就业率、实践能力、学生反馈等加以评判。通过设置各实习基地负责人制,并将各项目的考核结果记入各负责人的年度考核之中。

[1]刘彩茹,宋景华,徐永赞.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体系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4):

[2]曹 扬,魏拴成.市场营销本科课程体系设计及专业特色培育[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1(10).

[3]罗国生.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2):27-29.

[4]张文玲.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市场营销人才略论[J].经济研究导刊,2010(5).

G642

A

1673-1794(2012)06-0121-02

张 晴(1985-),安徽蚌埠人,助教,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与产业结构。

滁州学院教研项目: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模式初探——以滁州学院为例(2012jyy025);基于校企互动的物流教学模式研究(2011jyy02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2012jyz011)

2012-09-15

猜你喜欢
滁州市场营销应用型
《滁州西涧》(草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农药市场营销技巧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