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对鹅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012-09-20 00:32喻礼怀王梦芝万小颖王剑飞王洪荣
动物营养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亚麻酸亚油酸不饱和

喻礼怀 王梦芝 万小颖 王剑飞 王洪荣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 225009)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促进生长发育、调节人体的脂质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等[1],而n-3系列的PUFA与人类的健康免疫密切相关[2],富含PUFA的产品已逐渐为消费者所关注。而鉴于n-6和n-3 PUFA在机体生理代谢与免疫等功能中的活性作用,其之间的合理比例及含有其合理比例的动物保健产品的研发成了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苏晓鸥[3]研究表明,提高饲粮中的脂肪含量可促进畜禽增重,提高饲料报酬。当畜禽饲粮中含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时,体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增加,沉积脂肪的组成更类似于饲粮脂肪的构成,更符合保健食品的要求。Shang等[4]报道蛋鸡饲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与不添加组相比,蛋黄、血清和肝脏中PUFA的含量显著提高。在生长鸡饲粮中添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花生油及亚麻油,可显著降低其腹部脂肪和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各腿肌和胸肌中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 PUFA 的含量[5]。Gatlin 等[6]研究表明,随着饲粮中PUFA含量的降低,肌肉中PUFA的含量线性降低。齐珂珂[7]研究表明,饲粮 n-6/n-3 PUFA比例降低,n-3 PUFA中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DHA)显著增加。对畜产品脂肪酸组成的研究表明,家禽肌肉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相对较高[8],而且家禽机体脂质组成也是比较容易调控的[9]。又鉴于禽肉为人们所普遍消费,家禽肌肉脂肪酸组成的调控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健康脂肪酸产品的研究热点之一[10-13]。但迄今为止,PUFA结构对家禽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此,本试验在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 1∶1∶1的前提下,旨在通过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n-6和n-3 PUFA,研究饲粮n-6/n-3 PUFA比例对扬州鹅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探求一个合理的饲粮PUFA结构,为生产健康的畜禽产品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从江苏高邮扬州鹅养殖基地选择160只同批出雏、体质健壮、体重接近、饲养管理一致的21日龄扬州小鹅,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公母各占1/2)。用花生油、葵花籽油、亚麻油、棕榈酸和油酸作为饲粮PUFA的来源,在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1∶1∶1的前提下,调节饲粮 n-6/n-3 PUFA 的比例,配制4种亚油酸(linolenic acid,LA)和α-亚麻酸的比例分别为 12∶1、9∶1、6∶1 和 3∶1 的饲粮,并将 4种饲粮随机分配给4组仔鹅。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Table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experimental diets %

试验鹅从基础饲粮经7 d过渡(22~24日龄,替换1/3基础饲粮;25~26日龄,替换1/2基础饲粮;27~28日龄,替换2/3基础饲粮)为试验饲粮,29日龄开始正式试验。4组试验鹅处于同一舍中,以重复为单位分隔于相同的小圈中,供暖、饲养管理皆一致。为了尽量减少试验的影响因素,试验期间没有安排免疫接种。

1.2 采样处理

在试验鹅饲养至70日龄时,每组分别随机选取8只鹅,空腹24 h后取其胸肌和腿肌,真空干燥48 h,研磨成粉状,用于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1.3 样品测定方法

样品的处理:称取0.5 g干样,置于15 mL的指形管中,加入3 mL等体积混合的苯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混匀静置24 h;加入3 mL 0.5 mol/L的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混合均匀后放到30℃水浴锅甲酯化20 min,甲酯化后向指形管中加入蒸馏水至13 mL,使溶液分层,取1 mL上清液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脂肪酸标准品的处理:用1 mL正庚烷稀释后,取1 μL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 Alltech,ECONOCAP EC100(FFAP),30 m ×0.25 mm ×0.25 μm;载气为氮气;气体流量为1.0 mL/min,恒流,氮气30 mL/min,氢气 35 mL/min,空气 350 mL/min;气化室温度为280℃,分流比50∶1;氢离子火焰检测器(FID)温度为300℃;柱温的起始温度为140℃,以5℃/min升温至230℃,维持10 min;进样量为 1 μL。

脂肪酸组成的计算: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脂肪酸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1.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以P<0.05、P<0.01作为差异显著、极显著的判断标准。用 SPSS 15.0软件Correlate过程的Bivarate进行变量间的相关分析,以2-tailed<0.05、2-tailed<0.01作为差异显著、极显著的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粮n-6/n-3 PUFA比例对胸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在胸肌的脂肪酸中,饲粮不同n-6/n-3 PUFA比例对亚油酸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9∶1组亚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3∶1组(P<0.05),而与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饲粮不同n-6/n-3 PUFA比例对α-亚麻酸的含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3∶1组α-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6∶1和9∶1组(P<0.05),极显著高于12∶1组(P <0.01)。对于棕榈油酸,3∶1组的含量显著高于 9∶1 和 12∶1 组(P <0.05),而与6∶1 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其他脂肪酸,饲粮不同n-6/n-3 PUFA比例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2.2 饲粮n-6/n-3 PUFA比例对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在腿肌的脂肪酸中,饲粮不同n-6/n-3 PUFA比例对亚油酸的含量有显著差异影响,其中12∶1和6∶1组亚油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3∶1组(P <0.05),而与 9∶1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粮不同n-6/n-3 PUFA比例对α-亚麻酸的含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3∶1组α-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6∶1组(P<0.05),极显著高于12∶1 和9∶1 组(P <0.01)。对于油酸,12∶1 组的含量显著高于 3∶1 组(P <0.05),而与 9∶1 和 6∶1 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其他脂肪酸,饲粮不同n-6/n-3 PUFA比例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2.3 饲粮与肌肉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饲粮亚油酸含量与胸肌亚油酸含量极显著相关(2-tailed<0.01),与腿肌亚油酸含量显著相关(2-tailed<0.05)。由表5可以看出,饲粮α-亚麻酸含量与胸肌和腿肌α-亚麻酸含量均极显著相关(2-tailed<0.01)。

3 讨论

研究业已表明,PUFA与体脂肪沉积、机体免疫,以及心血管疾病都有一定的关联。因此,畜禽产品中脂肪酸合理的组成比例对机体的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另外,脂肪酸组成比例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肉的理化性质和风味。有研究表明,热处理后肌肉脂肪酸可分解成挥发性物质[14],影响肉的风味[15];同时,磷脂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自动氧化产生肉味[16],也是形成肉中风味物质的主要前体物[17-18]。由上述可见,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对于健康食品以及风味食品的研发都有一定的意义。因而,脂肪酸组成比例也逐渐成为目前人们更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表2 饲粮n-6/n-3 PUFA比例对胸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Table2 Effects of dietary n-6/n-3 PUFA ratio on fatty acid profiles of breast muscle

表3 饲粮n-6/n-3 PUFA比例对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Table3 Effects of dietary n-6/n-3 PUFA ratio on fatty acid profiles of leg muscle

表4 饲粮亚油酸与肌肉亚油酸的相关性Table4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etary LA and muscle LA

表5 饲粮α-亚麻酸与肌肉α-亚麻酸的相关性Table5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etary ALA and muscle ALA

鹅肌肉中脂肪酸种类有十几种,油酸的含量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二十二碳四烯酸、α-亚麻酸和棕榈油酸,这些脂肪酸含量都超过1%,而且其中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前人研究表明,畜禽产品的脂肪酸组成可能受到饲粮脂肪酸组成的影响[4-6]。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不同n-6/n-3 PUFA比例组之间胸肌和腿肌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有显著差异。在胸肌中,亚油酸的含量 9∶1 组显著高于 3∶1 组,而与 6∶1 和12∶1组没有显著差异;α-亚麻酸的含量3∶1组显著高于9∶1和6∶1组,极显著高于12∶1组。在腿肌中,亚油酸的含量12∶1 和6∶1 组均显著高于3∶1 组,而与9∶1组没有显著差异;α-亚麻酸的含量3∶1组显著高于6∶1 组,极显著高于12∶1 和9∶1 组。这与饲粮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比例有关,3∶1组饲粮α-亚麻酸的含量高,其胸肌和腿肌中α-亚麻酸的含量也相应高;同样,12∶1和9∶1组胸肌、腿肌中亚油酸的含量比3∶1组高。对饲粮脂肪酸与肌肉中相应脂肪酸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饲粮亚油酸、α-亚麻酸的含量与肌肉中亚油酸、α-亚麻酸的含量显著相关。这也进一步证实了Rymer等[9]提示的家禽可食部位的α-亚麻酸、EPA含量与饲粮中的相应含量有相关关系的结果。同时,以上结果也体现了家禽对PUFA的利用和代谢与其他畜禽不同,如反刍动物食入的PUFA可被瘤胃微生物氢化饱和,多以饱和脂肪酸的形式沉积于体脂[19],而家禽食入的PUFA则可不经氢化作用而直接合成体脂,这为生产研发健康的脂肪酸畜产品提供了依据。

4 结论

饲粮PUFA的结构对肌肉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鹅肌肉中n-6/n-3 PUFA比例随饲粮中该比例的下降而下降,并以3∶1组最低,但除12∶1组的腿肌n-6/n-3 PUFA比例较高外,其他各组比例均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适于人体健康的(6∶1)~(10∶1)的比例范围内。

[1]余文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8(6):359-362.

[2]蒋汉明,张凤珍,翟静,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人类健康[J].预防医学论坛,2005(1):65-69.

[3]苏晓鸥.脂肪对鸡肉品质的影响[J].中国饲料,1995(22):22-23.

[4]SHANG X G,WANG F L,LI D F.Effect of dietary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o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egg yolk,plasma and liver as well as hepatic 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 activity and gene expression in laying hens[J].Poultry Science,2005,84(12):1886-1892.

[5]RESPO N,ESTEVE-GARCIA E.Nutrient and fatty acid deposition in broilers fed different dietary fatty acid profiles[J].Poultry Science,2002,81(10):1533-1542.

[6]GATLIN L A,SEE M T,HANSEN J A.The effects of dietary fat sources,levels,and feeding intervals on pork fatty acid composition[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2002,80:1606-1615.

[7]齐珂珂.日粮ω-6/ω-3比例对肉鸡脂肪酸组成及肉品质的影响[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8]DE ALMEIDA J C,PERASSOLOM S,CAMARGO J L,et al.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cholesterol content of beef and chicken meat in Southern Brazil[J].Brazil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6,42(1):109-117.

[9]RYMER C,GIVENS D I.n-3 fatty acid enrichment of edible tissue of poultry:a review [J].Lipids,2005,40(2):121-130.

[10]BARROETA A C.Nutritive value of poultry meat:relationship between vitamin E and PUFA [J].World’s Poultry Science Journal,2007,63(6):277-284.

[11]SALAMATDOUSTNOBAR R.Turkey breast meat change of EPA and DHA fatty acids content during fed canola oil[J].Global Veterinaria,2010,5(5):264-267.

[12]RYMER W C.Effects of vitamin e and fish oil inclusion in broiler diets on meat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on the flavor of a composite sample of breast meat[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10,90(10):1628-1633.

[13]RYMER C,GIBBS R A,GIVENS D I.Comparison of algal and fish sources on the oxidative stability of poultry meat and its enrichment with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J].Poultry Science,2010,89:150-159.

[14]张曼,周光宏,徐幸莲.脂肪酸对肉类品质的影响[J].肉类工业,2004,283(11):12-14.

[15]林树茂,李海华,钟赛意.不同禽类肌肉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04(12):18-20.

[16]李凤娜,王继成,陈晓安,等.猪肉品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J].肉类研究,2006(7):46-50.

[17]SHAHIDI F.肉制品与水产品的风味[M].李洁,朱国斌,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8]张巧娥,敖长金.影响羊肉脂肪酸组成的因素[J].畜牧与兽医,2007(3):19-21.

[19]HAROFOT C G.Lipid metbaolism in the rumen[M]//CHRISTIE W W.Lipid metabolism in ruminant animals.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1:21.

猜你喜欢
亚麻酸亚油酸不饱和
NH3和NaCl对共轭亚油酸囊泡化的影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Teens Eating Better and Getting Healthier
冷冻丙酮法提取山核桃油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黑豆中α-、γ-亚麻酸含量
超声波促进合成新型吡咯α,β-不饱和酮
团头鲂幼鱼饲料中α-亚麻酸、亚油酸的适宜含量
利用烷基糖苷迁移和扩张共轭亚油酸囊泡pH窗口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胃腺癌细胞系AGS的作用
超声场中亚油酸共轭反应的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