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示范推广德系西门塔尔牛的进展及前景

2012-09-22 08:58张永东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塔尔牛张掖市西门

张永东

(甘肃省张掖市畜牧管理站,甘肃 张掖 734000)

1 养牛现状

甘肃省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段,是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区,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和玉米制种基地之一,也是一座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全市耕地总面积25.2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5.2万hm2,保灌面积13.9万hm2;现有草地面积202.4万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0.75%;其中天然草场占99%,属于草场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现有林地面积37.3万hm2,草地面积2.75万hm2。我市农民历来就有养牛的传统,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牛逐渐退出了疫用,变成肉牛养殖。从上世纪80年开始,我市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进行级进杂交改良以来,经过30多年不间断的杂交改良,将过去农民饲养的疫用河西黄牛淘汰,改良为四到六代的西门塔尔高代杂种牛。2006年,经过和省上的专家讨论,以草定畜,确定了到2012年全市发展百万头肉牛的规划。通过实施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到2011年,牛饲养量86.2万头,出栏23.56万头。饲养5头以上肉牛的规模养殖户3.25万户,规模养殖饲养量占到总量的64%,出栏占到总量的79%。养牛业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养牛业的收入达64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5%。并且形成了张掖肉牛发展的模式:“政府抓良种、农户抓繁殖、小区吊架子、大户抓育肥、协会抓流通、企业抓加工、站所抓防疫”的模式。

近年来,我市肉牛产业发展较快,在畜牧业中的比重迅速提高,结构逐步优化,规模化养殖程度迅速提高,出现了一批有势力的肉牛养殖小区(企业)和龙头加工企业。但是,还应清醒地看到,我市肉牛生产方式还较为落后,养殖波动较大,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生产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 项目进展

德系西门塔尔(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推广项目是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与德国巴伐利亚农林部签署的,旨在促进我国牛的品种改良工作,提高养殖综合效益的中德合作项目。该项目由全国畜牧总站与德国宝牛育种中心共同执行,项目从2008年开始,至2012年结束,执行时间为5年。实施内容包括测试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冻精)改良中国现有牛种的效果,评估其经济效益;并推广德国家畜育种、生产和管理先进技术。

2009年7月,张掖市作为甘肃省唯一项目实施地开展德系西门塔尔牛示范推广工作,引进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冻精1 500支(全国畜牧总站供给500支,省畜牧管理总站供给1 000支),确立示范点3个,实际完成授配母牛476头,分别为张掖农场206头,临泽县沙河镇双泉湖肉牛养殖场90头,甘州区沙井镇东四号村180头。

2010年引进冻精2 145支,新增临泽县倪家营富进母牛养殖合作社1个示范点,累计达4个。授配母牛680头,产活378头。

2011年引进冻精2 000支,新增大满镇玺峰母牛养殖场1个示范点,累计达到5个,授配母牛890头,产活犊牛560头。

截止目前,张掖市共引进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新品种冻精5 645支,授配母牛2 046头,产活犊牛938头,建成示范点5个。近三年实施中,在农业部、省畜牧管理总站的大力支持、指导下,通过张掖市、县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农户的各级参与,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10月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在张掖召开了全国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区域试验示范推广现场交流会,全国14个省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3 改良效果

3.1 适应性观察

经过3年来的试验示范情况来看,德系西门塔尔杂种一代牛在本地环境条件下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耐粗饲。通过对出生的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犊牛体重、体尺和生长发育情况观测显示: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犊牛初生重比本地西门塔尔犊牛高1~3kg,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高出3cm、2 cm、4cm,3月龄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杂种犊牛体重比本地西门塔尔犊牛高4~8kg,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高出4cm、3cm、5cm,6月龄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杂种犊牛体重比本地西门塔尔犊牛高10~12kg,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高出4cm、3cm、5cm,9月龄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杂种牛体重比本地西门塔尔牛高15~18kg,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高出6cm、4cm、8cm,12月龄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杂种牛体重比本地西门塔尔牛高20~25 kg,体高、体斜长、胸围分别高出8cm、7cm、9cm,生长发育情况良好,增重高于本地西门塔尔牛,毛色、体形深受本地老百姓喜爱,推广前景看好。

3.2 生长发育试验

选择弗西杂一代母牛和公犊各30头,分别进行其生长发育观测、生长发育测定情况见表1。

表1 弗西杂牛生长发育情况表

3.3 开展级进杂交试验

为进一步了解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对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杂一代母牛进行级进杂交试验,目前在临泽县倪家营乡富进母牛养殖场已授配6头弗西杂一代母牛。

3.4 项目取得阶段成效

由于示范点产活犊牛各阶段生长速度快,乳肉兼用特征明显,市场价格高,深受养殖户喜爱。在该试验项目的带动,临泽县政府出台了“对新建的乳肉兼用牛养殖小区,县财政配套基础设施资金30万元”的优惠政策。在该政策的引导下,新建乳肉兼用牛养殖小区(场)6个。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新的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带动了临泽县乳肉兼用牛产业的兴起。同时,通过引入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开展试验示范,为张掖市基础母牛核心群的组建和“河西肉牛”新类群的选育奠定了基础,解决了本地牛杂交优势退化的问题,有效提升了牛群的整体质量,对张掖市发展优质牛肉和特色牛奶的形成。

4 前景展望

张掖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地区,经过30多年的黄牛改良,现已形成了占牛群总数85%以上的高代西门塔尔杂种牛群。全市能繁母牛达到32万头,年出栏肉牛23万头。从项目三年多的进展情况看,张掖发展德系西门塔尔牛养殖前景广阔。

4.1 有利于促进全市养牛业健康发展

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新品种牛的引进、试验、示范,丰富了张掖肉牛的遗传资源,促进“河西肉牛”新类群的选育。如果农民饲养乳肉兼用的德系西门塔尔牛,不仅可以产奶,还可以产肉,增强了群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养牛业的综合效益有了提升,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就有了保证。

4.2 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稳定“牛源”生产是养牛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面对波动的市场经济,对于广大的奶牛养殖户和肉牛养殖户来说,单一的饲养奶牛或肉牛,养殖风险很大、效益低。如果饲养乳肉兼用型德系西门塔尔牛,在获得肉牛收益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出售鲜奶来增加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了农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

4.3 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张掖是农业大市,发展德系西门塔尔牛,可以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由粮、经贸二元结构向粮、饲、经贸三元结构转变,通过农牧结合,发展循环经济;还可以兼顾奶肉业同时发展,有利于调整畜产品结构;最后有利于畜产品加工业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等结构的调整,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塔尔牛张掖市西门
日粮硒来源对西门塔尔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不同饲养方式对西门塔尔牛泌乳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CSAMT在贵州清镇市卫城镇西门村地热水勘查中的应用
张掖市第四中学
雪落西门
新疆地区西门塔尔牛核心群选择
西门法官
巧上鲽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