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公共图书馆现状调查分析

2012-09-23 01:29洁,蒙
贺州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贺州市藏书图书馆

章 洁,蒙 园

(1.贺州学院图书馆 广西 贺州 542899;2.贺州第二高级中学图书馆,广西 贺州 542899)

为了推动贺州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我院图书馆2010年11月成立了“贺州市公共图书馆现状与对策”课题组,笔者为该课题组成员,参与了对贺州市各县(区)图书馆的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第一手材料,对贺州市各县、区图书馆目前的经营状况、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设施条件

贺州市地处桂东,辖八步、平桂两个区和钟山、富川、昭平三个县,属经济、文化相对不发达地区,其中昭平县和富川瑶族自治县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各图书馆的前身是隶属于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图书室先后与文化馆分离,除了2008年新设立的平桂管理区外,其他县(区)先后建立了公共图书馆。虽然经济欠发达,政府对图书馆建设仍较重视,在馆舍建设、办馆经费、人员配置和经营管理上给予了图书馆必要的扶持和指导,为图书馆创造了开展服务的基本条件。

(一)主要硬件构成

县级图书馆是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编制的事业单位,图书馆的硬件建设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贺州市各公共图书馆都具备了基本的硬件条件,见表1。

表1 贺州市公共图书馆基本信息

图书馆基本硬件配备与其所属县(区)的人口数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大体上相适应,基本上可以满足营运服务的需要。但藏书量偏低,全市人均藏书只有0.25册,仅为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的一半,与联合国发布的公共图书馆藏书每人1.5到2.5册的标准更是相去甚远[1]。

(二)经费来源、数额及使用

图书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从2004年到2010年,贺州市公共图书馆所获财政拨付经费情况如表2所示(单位:万元)。

表2 贺州市各公共图书馆2004-2010年经费

以上数据表明,各图书馆的经费数额偏低,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增加的数额和幅度均不大,即使是经费最高的2010年,贺州、钟山、富川三个图书馆的经费总额也只有29万元,人均0.16元。扣除物价上涨等因素,各图书馆的经费实际上没有增加或增加不多,这使得图书馆的经费经常处于捉襟见肘的窘境,其发展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以2009年为例,贺州市公共图书馆的经费及其使用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贺州市各公共图书馆经费使用情况

各图书馆所获经费的大部分用于管理和维护,购书经费所占比例很小。购书开支比例最大的贺州市图书馆为1.98万元,占经费总数的11%,主要用于订购报刊杂志。购书经费最少的富川县图书馆仅为28元,占经费总额的0.07%,只能购买一本书。以2008年为例,八步、钟山、富川人均购书经费仅为0.0115元,仅为同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的六十九分之一[1]。由于经费拮据,各图书馆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营,作为图书馆根本的藏书无法更新和增加,其服务自然难以有大的发展和改善。

二、管理人员情况

(一)年龄构成

表4 贺州市各公共图书馆人员年龄构成概况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贺州市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年龄偏大,40岁以上人员占了大多数,相当部分的管理人员年龄已临近退休,30岁以下的仅有1人。这样的年龄结构导致管理人员的学识、技能较为陈旧、落后,接受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偏弱,面对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涌流的信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他们必然有些力不从心。

(二)学历构成

表5 贺州市各公共图书馆人员学历概况

管理人员大部分有大专以上学历,学历构成基本合理。但他们所学专业五花八门,缺少图书情报专业的人才,许多人没有接受过图书情报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培训,在图书管理工作上还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完成从外行向内行的转化。在工作上还只是简单的看守式管理,无法实行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

(三)职称构成

表6 贺州市各公共图书馆人员职称概况

管理人员的职称总体偏低,部分人员不具有图情专业技术职称。具有馆员职称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而且有的不是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高级职称的管理人员还是空白,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学术带头人。

三、服务情况

(一)服务对象、内容和时间

县级图书馆理应面向全县开展服务,服务对象为全县民众,但由于受地理环境、文化层次、文化消费观念和阅读习惯的限制,贺州市各图书馆的服务实际上基本局限于县城,服务对象多为居住在县城的机关干部、学生和居民,其中以机关干部和中老年读者居多。县城之外的民众,尤其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农民很少到图书馆借书或阅览。

各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仍以传统的图书出借、报刊杂志阅览为主,虽然设立了电子阅览室,有的还开展了信息咨询服务,但受经费、硬件设施和管理人员能力的制约,有的设施处于闲置状态,有的虽然开展了服务,但这些服务都还处于初级水平。

图书馆的服务时间执行其主管行政部门的规定,除了每天按机关上下班时间开馆接待读者外,节假日照常开馆服务。

(二)图书资料检索手段

贺州市各公共图书馆虽然都配备了电脑,但由于经费、能力的限制,加上藏书数量不多,因而都没有建立电脑检索系统,图书资料的检索方法仍是传统的手工查阅卡片。方法虽已显落后,但基本上仍能满足服务的需求。

(三)读者阅读取向

基层公共图书馆主要面向文化、科技层次较低的大众开展服务,加上贺州市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图书馆读者的阅读取向目的性不强,具有实用、消遣特点。多数读者把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和浏览报刊杂志和当作一种在消遣中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方式,他们到图书馆多是借阅文学艺术类书籍,浏览报纸和各种知识性、娱乐性刊物。出于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需要,以获取理论性、专业性信息为目的的读者较少。因而各图书馆藏书中最受读者欢迎,流通浏览率最高的都是新闻性、知识性、娱乐性读物,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读物少有读者问津,流通阅览率较低。从读者的阅读取向可以看出,基层公共图书馆主要是作为宣传、文化娱乐机构发挥作用,其科研、学术、教育文献情报存储和查阅功能较弱。

(四)营销效益

为了了解贺州市各公共图书馆营销效益的动态变化,我们对它们从2000年到2009年十年里接待读者数(万人次)进行了统计。由于接待读者数包括借书和在馆阅览两部分,假设其中借书(每人次一册)和在馆阅览者各占一半,从2005年到2009年各图书馆年接待读者数、藏书流通率和阅览上座率大体如表7所示。

表7 贺州市各公共图书馆利用概况

地处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的贺州市图书馆营销效益大大高于其他县图书馆,以每年350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个工作日接待读者600人次,藏书流通率为0.62-0.64次/本,达到了东部省级图书馆的藏书流通率水平;钟山、昭平两县图书馆平均每个工作日接待读者100人次,藏书流通率为0.12-0.14人次 /本,与西部省级图书馆相仿[2]602-603;富川县图书馆接待读者数明显偏低,每个工作日接待读者数只有15人次左右,藏书的年流通率只有0.02—0.025人次/本。阅览上座率除了贺州市图书馆处,其他几个馆的阅览上座率都不高。

四、总结与思考

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变革,经济、文化、科技的突飞猛进,使信息的存储、传递、消费形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文化消费观念和习惯。我们的调查从一个局部表明,在社会的变革潮流的冲击下,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没有象许多传统产业消失或转型,而是借助政府与政策的扶持顽强地存在和发展着,基层图书馆工作者们依然兢兢业业地工作在这略显清贫、寂寞的岗位上,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民众提供直接、便利的信息服务,对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作用。然而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相比,基层公共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已经滞后,它们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传统,在图书馆服务和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较大的断层和反差。社会发展在为图书馆创造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它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首先是图书馆的服务与社会需求脱节。社会发展使人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人们对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热点信息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尤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知识信息也已经成为社会信息需求的主要内容。商品生产、仓储、物流、交换、消费方面的知识技术,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应用信息已经成为基层读者信息需求的主流。可是我们的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定位依然局限于思想、文化教育基地,依然停留在提供一般性科学、文化、教育普及知识和娱乐资讯层面上。社会新的信息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传统的信息服务需求又大部分被电视、互联网、无线通讯等新兴媒体所分流,这就使得基层公共图书馆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营销效益呈现下降趋势。

服务与需求的脱节,不可避免地导致基层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服务领域地位和作用的下降。这主要表现为:一、图书流通率和读者上座率不高。图书馆因购书经费不足,有限的经费大部分用于订购一般性报刊杂志,其结果是藏书不足并且内容陈旧,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读者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读者的缺失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所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3]92;二、馆舍所处位置大多比较偏僻,有的馆舍被出租作为经商之用,图书馆不仅经营面积缩小,而且退缩到楼上或不显眼的位置,其便利性和广告效应必然打折扣;三、在信息服务领域所占份额缩小。在信息量无限增大,信息服务需求急剧增加的今天,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内容不仅没有扩大,反而呈现萎缩趋势。我们对贺州市四所中学213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互联网和电视不仅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占用他们课余时间最多的活动方式,图书馆在他们的信息来源渠道和课余活动中处于相当次要的地位。我们还在大街上随机对五十名左右的路人进行过询问,只有六人表示曾到图书馆借过书,一半以上的被询问者甚至不知道图书馆在什么地方。可见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图书馆正呈现逐渐被淡忘趋势;四、政府与社会对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支持和关注度仍显不够,图书馆从政府财政中获得的拨款不足,也很少从社会获得人财物上的资助。图书馆不可避免地陷入经费不足——服务质量下降——地位作用下降——经费更不足这样一个怪圈。

此外,在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已经成为潮流的今天,基层公共图书馆依然各自为阵,实行相对封闭独立的存在和运营模式,这使得它们在与互联网、电视和移动通讯等现代化信息媒体相比起来更显弱势。在人们日益追求服务的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和可选择性强的当代社会条件下,基层公共图书馆显然已经落伍。

当代中国社会已经是信息社会,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县级以下的公共图书馆是我国信息服务的基础一环,承担着最广泛、最基础的信息服务重任。虽然互联网、电视、无线通讯等新兴媒体已在基层信息服务领域形成鼎立之势,图书馆服务正在被边缘化,处于尴尬的“鸡肋”境地。但基层公共图书馆公益性、基础性、学术性和注重社会长远效益等特点是其他媒体提供的信息服务无法替代的。贺州市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一个缩影[4]5。我国的基层政府和图书馆工作任务者应该将基层图书馆建设纳入到整个社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中去,正确确定它们在我国基层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其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形成协调和互补关系,对我国基层思想道德建设、文化教育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更好的作用。

[1]张晓.公共图书馆面临窘境亟待解决[N].深圳特区报,2009-11-18.

[2]中国图书馆协会主编.中国图书馆年鉴[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6.

[3]冉文格.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困境与出路[J].图书馆论坛,2006(2).

[4]冯云,杨玉麟.近十年来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特征及存在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0(2).

猜你喜欢
贺州市藏书图书馆
长征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图书馆
民间节庆与社区秩序建构——基于贺州市浮山歌节的考察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财务总监派驻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以贺州市为例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去图书馆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